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我在大明,刚穿越就要登基为帝文章精选

我在大明,刚穿越就要登基为帝文章精选

随遇而安写手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我在大明,刚穿越就要登基为帝》这本书大家都在找,其实这是一本给力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朱厚熜黄锦,讲述了​为圣人之原因。若从治国来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也是很好的例子。赵武灵王不以胡人粗鄙,虚心学习胡人骑射,让赵国成为和秦国抗衡的山东强国。”杨慎立马回答。虽然朱厚熜问的东西,都是杨慎来之前没想过的。但这种问题也不是什么很困难的东西,因此杨慎的回答速度很快。不过杨慎一边说,一边思量朱厚熜到底是怎么考虑的。杨慎是很镇定。但这个......

主角:朱厚熜黄锦   更新:2024-05-07 19:5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厚熜黄锦的现代都市小说《我在大明,刚穿越就要登基为帝文章精选》,由网络作家“随遇而安写手”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我在大明,刚穿越就要登基为帝》这本书大家都在找,其实这是一本给力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朱厚熜黄锦,讲述了​为圣人之原因。若从治国来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也是很好的例子。赵武灵王不以胡人粗鄙,虚心学习胡人骑射,让赵国成为和秦国抗衡的山东强国。”杨慎立马回答。虽然朱厚熜问的东西,都是杨慎来之前没想过的。但这种问题也不是什么很困难的东西,因此杨慎的回答速度很快。不过杨慎一边说,一边思量朱厚熜到底是怎么考虑的。杨慎是很镇定。但这个......

《我在大明,刚穿越就要登基为帝文章精选》精彩片段


杨慎仔细的思考朱厚熜说的话。

和朱厚熜接触这段时间,杨慎明白新皇虽然年幼,但聪慧异常。没想到14周岁的小皇帝,竟然还能够从“天变不足畏”当中想到了“大禹治水”,还能够说出一番如此的话。

不过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因为皇权天赋,这是皇权能够高高在上的原因。如果皇帝自己否定皇权和天地之间的关系,那么皇权的神秘性、正当性都会受到质疑。

杨慎是大才子,对于这一点更熟悉。朱厚熜是皇帝,可以说这些话。但杨慎是臣子,这种话可不能随便说。

因此杨慎不敢回应这些话。

“朕在安陆之时,粗略的翻过‘齐民要术’、‘梦溪笔谈’。这都是人们发现天地运行的规律,运用规律,为生活服务。如果我们能够准确的判断天地运行的规律,知道哪一年会有水患,哪一年会有旱灾,旱灾之后会有蝗灾,一旦我们能够掌握这个规律。那么对于我朝的农业,就会有巨大的推动。”

“皇上,会有具体规律吗?”

“一定会有的。”

朱厚熜点头。

不过很快笑着道:“朕希望能有一个人,或者是一群人,可以发现这些规律,用在我朝方方面面。当然天地之道,玄虚难测,不谈也罢。朕今天说的,也只是随便聊聊。杨师,大明朝乃天朝上国,周围国家都受大明文化的影响。这是不是表明大明在文化上,完全凌驾于周围那些国家?”

“皇上,可以这么说。”

朱厚熜的思维太跳跃。

杨慎都赶不上趟。

刚刚还在谈论天地运行规律,突然之间又开始谈大明文化。朱厚熜都这么说了,杨慎还能怎么说。不说杨慎本人也认为大明文化是最好的文化。就算他不这么认为,在朱厚熜面前,他还能说大明文化并不先进,这不是找死吗?

朱厚熜不找他麻烦,天下士子都会找他的麻烦。

“那么孔圣人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该怎么理解?”

“杨师,那么该怎么理解孔圣人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皇上,孔圣人拜七岁孩童为师,就是此话最好的践行。不小觑七岁孩子无知,相反虚心从七岁孩童身上学习,此乃孔圣人为圣人之原因。若从治国来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也是很好的例子。赵武灵王不以胡人粗鄙,虚心学习胡人骑射,让赵国成为和秦国抗衡的山东强国。”

杨慎立马回答。

虽然朱厚熜问的东西,都是杨慎来之前没想过的。但这种问题也不是什么很困难的东西,因此杨慎的回答速度很快。

不过杨慎一边说,一边思量朱厚熜到底是怎么考虑的。

杨慎是很镇定。

但这个毕竟是在御前,在皇帝面前说话,很多东西都要仔细思量。伴君如伴虎,说不定自己某句话说的不好,就会让皇帝厌弃。因此在皇帝面前说任何话,杨慎也需要思量再三。

杨慎的回答算是中规中矩。

但已经把朱厚熜想要的答案说了出来。朱厚熜道:“杨师的意思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是值得肯定的事情。”

“是,皇上。”

这一点杨慎很肯定。

因为后世的王朝都是沿袭赵国的胡服骑射改革。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当中,对于赵武灵王的这一变革也是高度赞扬,对于赵武灵王本人也是评价不低。


杨廷和没说话。

只是微微一笑。

这就是大臣都喜欢成为皇帝近臣。因为皇帝近臣可以从皇帝的一举一动当中,揣测皇帝的想法。在君权巅峰的明清时期,谁能够准确揣摩皇帝的心思,谁就能够领先一步。

杨慎就在揣测朱厚熜的想法。

“用修(杨慎),你认为新皇如何?”

虽然在自己家里,但杨廷和还是小声问道。

杨慎脱口而出道:“聪慧异常,年幼却博览群书,读书之时认真用功,且思维敏捷,举一反三。若非出生在皇族,一心一意做学问,必是一代文豪。”

“好了,回去吧。你要怎么选择,你自己判断。”

杨廷和只是给杨慎提供了一个思路。

杨慎已经不小了。

32岁,这个年龄如果结婚早的话,甚至可以成为爷爷辈。而且杨慎已经入仕,未来会碰到无数这种选择。杨廷和总不能一直关照他。

所以杨廷和是把选择的权力交给杨慎,让杨慎自己选择。

“是。”

杨慎默默的离开了杨廷和的书房。

看着离开的杨慎,杨廷和也在思考皇帝。皇帝是真的想要扩大马市和市舶司?这可不是小事情。杨廷和翻出一本书,在上面写了“马市”、“市舶司”,最后在这里画了个圈。作为内阁首辅,杨廷和必须要了解朱厚熜想什么,朱厚熜要做什么。一个内阁首辅如果不能揣测皇帝的想法,和皇帝的想法出现冲突,那么这样的内阁首辅是无法长久的。

马市和市舶司,代表边贸和海贸。这个东西太敏感,在朝臣当中关闭边贸和海贸的呼声很大。如果新皇真的有意扩大边贸和海贸,必然会引起大风浪。杨廷和死死地盯着本子上写的“马市”、“市舶司”这些字。

想了想又把本子合上。

翻开了另外一个折子,上面写着“清查庄田论”。杨廷和仔细读了读,越来越严肃。好一会杨廷和才把它合上,然后开始练字,让自己冷静下来。

“皇上。”

正德16年5月15日。

本该去年应该完成的殿试,一直到今年的5月份才完成。朱厚熜因为不满礼部尚书毛澄,因此这段时间涉及到礼部的事情,都会直接找礼部左侍郎王瓒。

这就是帝王的权力。

虽然这样的做法,并不是很正确,很容易造成礼部的混乱,同时影响朝局正常的运转。但朱厚熜也是有脾气的。来到京城二十多天的时间,朱厚熜心里也是一直憋了一肚子气。现阶段朱厚熜还不想和杨廷和翻脸,所以很多事情上都是和杨廷和互相妥协。但朱厚熜再怎么说也是帝王,心中有火肯定是要发泄出来。

既然不能和杨廷和翻脸,朱厚熜选择发泄的对象就是毛澄。谁让毛澄在杨廷和后面亦步亦趋,唯杨廷和马首是瞻,忘记了朱厚熜才是帝王,才是他要效忠的对象。给毛澄一点颜色,也是敲打一下杨廷和,让杨廷和知道自己虽然年纪小,但无论如何都是皇帝。

反正也没有做什么过分的事情,也没有撤掉毛澄礼部尚书的位置,顶多就是膈应毛澄。此次殿试,朱厚熜也是完全交给王瓒负责处理。殿试结束,王瓒这边批改了试卷之后,把其中的前十名放在了朱厚熜的前面。

具体的排名还是需要朱厚熜确定。

而且王瓒和朱厚熜接触最多,并不把朱厚熜当普通孩子一样看待。越是和朱厚熜接触,王瓒越能够感受到朱厚熜的聪慧。不敢因为朱厚熜年纪小,就轻视朱厚熜。此次殿试王瓒也是不敢私自做决定。因此除了前十名的试卷之外,还把他们制定的二甲靠前的一些试卷也拿了过来。如果朱厚熜要看,也好直接拿过来。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