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楚榆戴东林的现代都市小说《八零娇娇小甜妻,从另起炉灶开始全集小说阅读》,由网络作家“舒甯”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楚榆戴东林是古代言情《八零娇娇小甜妻,从另起炉灶开始》中的主要人物,梗概:吹到这里,农村人除了种地,也只能卖卖家里的蔬菜、粮食和鸡蛋,全家人一年到头也不过能赚个一两百块。舒蕙种地的收入都叫周建安给花了,家里确实没多少存款。楚榆怕夜长梦多,连这七百都拿不到,就叫周建安写了欠条,按了手印。周建安脸色很不好,像被人吞了块肉似的,他原本想把舒蕙和孩子赶走,一分钱都不给的,这可大大超出他预期了。与他相反,楚榆心情不错......
《八零娇娇小甜妻,从另起炉灶开始全集小说阅读》精彩片段
“不行,一千块钱太多了,我哪来那么多钱给她!她舒蕙一个农村妇女,没工作没学历,还吃我们喝我们的,凭什么要我们给她钱?”蒋美凤叫嚣。
“算了,娘。”
周建安已经够烦躁的了,她娘没看到村里人是怎么议论他的吗?他没想到村民们一边倒地支持舒蕙,也不知道这女人给他们灌了什么迷魂汤。闹大了对他名声有影响,消息要是传去京市,他吃不了兜着走。
周建安急急道:“不离婚,琴雪那边我没法交代。你又不是不知道,她是戴家人,人戴家是什么人家?能让我一个没离婚的男人跟他们女儿在一起?离了婚,攀上戴家高枝,以后戴家的不都是我的?一千块钱算什么?你别只看眼前那点蝇头小利!”
蒋美凤心里没底啊,“你确定戴琴雪是那什么戴家的女儿?”
“这还有假!我亲眼看见琴雪进了大院,亲眼看见她坐上一辆四轮子的小轿车,我找人家打听过,大院那户人家就是姓戴,错不了!再说琴雪的气质是普通人家能培养出来的?”
蒋美凤心说这个戴琴雪确实有股子矫揉造作的狐狸精气质。
但她没敢直说,儿子喜欢她,她又是戴家人,戴家那名头说出来能吓死人,以后周家少不得要靠她提携,连她这个当婆婆的都得讨好她。
说到底他们周家矮人一头,蒋美凤再不愿意,也只能咬咬牙去凑了七百块钱来。
不就是七百块钱嘛,她儿子说了,以后都能赚回来,以戴琴雪的家世,七千都值得!
可是周家都是穷亲戚,谁家会借他们这么多钱?
蒋美凤无可奈何,只能以周建安的大学生身份担保,许诺会给利息,这才从亲戚家借了四百块钱,又打开柜子上的锁,把压箱底的三百块钱拿了出来。
“只有这些了,剩下的三百先欠着,容我们再去凑。”
蒋美凤恨不得生吞了楚榆才好。
要不是这个大孙女,她有把握一分钱不出就打发掉舒蕙这个受气包。
楚榆瞥向那一叠大团结,八十年代初的农村,改革的风还没有吹到这里,农村人除了种地,也只能卖卖家里的蔬菜、粮食和鸡蛋,全家人一年到头也不过能赚个一两百块。
舒蕙种地的收入都叫周建安给花了,家里确实没多少存款。
楚榆怕夜长梦多,连这七百都拿不到,就叫周建安写了欠条,按了手印。
周建安脸色很不好,像被人吞了块肉似的,他原本想把舒蕙和孩子赶走,一分钱都不给的,这可大大超出他预期了。
与他相反,楚榆心情不错地收好欠条,清点好钱,确定一分不少,才让舒蕙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
舒蕙签完字,整个人都是懵的,她真的签字按手印了,她跟周建安离婚了,再也不是老周家的媳妇了!
舒蕙在周家村生活了近二十年,与村民们都熟悉了,众人都盯着她看,舒蕙实在抬不起头。
蒋美凤付了七百块钱,心痛至极,恨不得撕了她们,“离了婚就快点滚!别让我再看到你们!等我们建安发达了,可别想沾我们家建安的光!”
楚湘气得想跟她理论,被舒蕙拉了回来,蒋美凤常年的奴役给她留下了心理阴影,她从心底惧怕这个婆婆,这又是周家地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更何况蒋美凤是楚湘的亲奶奶。
做孙女的忤逆奶奶,是会被人戳脊梁骨的。
“妈,我们走吧!”楚榆扶着舒蕙。
舒蕙点点头,母女四人拎着包裹走出周家大门,虽不算形单影只,却也有几分落寞。
舒蕙人缘好,村民们都很舍不得。
“舒蕙啊,以后多回来看看。”
说话的老太太叫孙大娘,今年八十多岁了,男人早年打仗牺牲了,她刚结婚没一个月就守寡了,她没儿没女,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是舒蕙在帮忙照顾,见舒蕙离婚,她比自己亲闺女受委屈还难过,直擦眼泪。
“这男人没良心,把孩子带好了,肯定能过得比他好!以后有你享福的时候!”
舒蕙叫她说的眼泪直流,这无非是安慰的话罢了,她带着三个女儿,连个住处都没有,怎么可能比周建安这个大学生过得好?
蒋美凤站在屋里呸了一声,恨恨道:“走了就别回来!我倒要看看,你一个女人带着三个女儿,怎么过!”
大门被人推开,从池塘里爬出来的周楚飞衣服湿透,头顶水草,满手淤泥地往家跑。
“阿奶,周楚榆打我,她把我踹进池塘里,还诅咒我不得好死,阿奶你快打她!”
“天杀的,看把我大孙子给打的……”
身后传来蒋美凤骂骂咧咧的声音。
四人都没把蒋美凤的话放在心上,蒋美凤为了让周建安娶戴琴雪,就把她们母女扫地出门,闹成这样,哪怕蒋美凤是她们的亲奶奶,也没有多少亲人的情分在了。
刚走到门口,就与匆匆而来的戴琴雪碰个正着。
她是资本家小姐的做派,格子长裙,卷发高高挽起,蹬着羊皮皮鞋,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视线从苍老的舒蕙脸上掠过,是不屑且得意的。
舒蕙头一次见到戴琴雪,她被戴琴雪脸上的表情刺痛了,自卑的情绪渐渐萌芽,原来这就是周建安信中说的那个女人,是周建安宁愿抛弃妻子也要娶的女人。
也难怪周建安不要自己,戴琴雪容貌漂亮,又会打扮,周身气度都不是她这个乡下女人能比的,她拿什么跟戴琴雪竞争呢?
楚榆不知道舒蕙竟在心里妄自菲薄,她只看戴琴雪身边的许依依,许依依脸上那独属于胜利者的得意,让楚榆莫名挑眉。
原主跟许依依虽是初次见面,却也有过节。
原主虽然不爱说话,成绩却很好,她从小暗恋同村的赵汉桥,学校仅有一个去县高中读书的名额,原主为了让赵汉桥考上,故意弃考。为了让赵汉桥考大学,原主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全身心辅导赵汉桥读书。
今年赵汉桥如愿考上京市的大学,原主很为赵汉桥高兴,赵汉桥也许诺会回来接她。
原主跟亲妈舒蕙一样天真,傻傻等着赵汉桥归来。
谁知许依依却找到原主,说赵汉桥已经跟她在一起了,原主气不过就跟许依依发生了争执,这才被许依依推下水。
戴东林没想到她这么直白,但他比她更直白,“不叫大姨叫什么?我又不知道你的名字。”
楚榆略一沉吟,也没扭捏,“楚榆,楚河汉界的楚,榆钱树的榆。”
“戴东林,别给我戴绿帽子的戴,西边小树林相反方向的那个东林。”
楚榆被他逗笑了,哪有人这样介绍自己名字的?
戴东林瞥了眼日头,拄着拐往前走了两步。
他没带菜篮子,是用自己的衬衫来包鹌鹑蛋的。
未免鹌鹑蛋受到碰撞,他不敢用两只手拄拐,只能一手攥着衬衫,一手拄拐,姿势怪异到楚榆脑子里冒出“身残志坚”这个词。
见她表情怪异,戴东林脚步一滞,擦了把头上的汗,懒声说:
“同志,来帮一把呗!”
“怎么帮?”
“就像帮老爷爷过马路那样帮,能明白吗?”他有点没正形。
楚榆叹息一声,人家都这样了,不帮确实说不过去。
只得上前扶着他的胳膊。
红绿灯一变,自行车大军就杀来了,楚榆怕他被人撞倒,挡在他面前,等车流过去才仔细扶着人往前走。
她离得近,香甜的气息扑面而来,一阵风吹过,宽松的衬衫贴着纤细的身子板,勾勒出动人的轮廓。
日头毒辣,阳光照得人皮肤疼,可戴东林心里似乎有另一团火,更猛烈地炙烤着,差点把全部重量都压在她身上了。
赵磊和米飞面面相觑,万万没想到戴东林能无耻到这程度。
看把人姑娘给累的!
“不是,东林哥是怎么好意思,叫人家女同志扶他过马路的?”
“飞子,知道跟咱哥差距在哪了吗?关键是你没有人家这厚脸皮!”
米飞受教了。
买鹌鹑蛋那大姐就是制药厂的老职工,从制药厂北门进去就能走到制药厂的北家属区,大姐拎着菜篮子心情不错,遇到科室的老同事,就叫住对方:
“老黄,昨天你说想买鹌鹑蛋,买到了吗?”
老黄下了车,“没呢,现在人人都买鹌鹑蛋,鹌鹑蛋不好买啊!”
“谁说不好买?咱们北门有个姑娘摆摊在卖,她那鹌鹑蛋可不少,价格也实在,六分钱一个,你看我买了二十个,打算中午煮几个给我小孙子吃!”大姐笑道。
老黄一听也来精神了,“这鹌鹑蛋怎么吃?白水煮吗?”
“这你可问对人了!我上次在老家吃席,那个厨子用鹌鹑蛋在油里煎过,再和青菜什么的一起炒,味道相当好!”
周围几个买菜的同事围过来,问大姐鹌鹑蛋在哪买的,一听说在北门,就挎着篮子去了。
制药厂50多栋宿舍楼和家属区,这规模可不是一般大,只一个制药厂每天就能消耗不少蔬菜瓜果,要么自由市场就在制药厂边上呢。
这边东西确实好卖,职工们收入高,每天花个三瓜俩枣买菜吃不心疼。
被大姐这一宣扬,楚榆的摊位前挨挨挤挤围了不少人,她隔着马路瞧见了,雀跃道:
“戴东林,我只能送你到这了。”
她嗓音清透,带着好听的尾音,不像德阳本地人说话语气重,戴东林心情不错地“嗯”了一声。
有那鹌鹑蛋大姐的吆喝,楚榆的鹌鹑蛋好卖极了。
“姑娘,给我三十个!”
“我要四十个!”
“十五个!”
“哥,你看什么呢?”米飞拿手在戴东林眼前晃了晃,“人早走了,你还看呢?咱就说这姑娘该不是把你的魂给勾去了吧?”
戴东林眯着眼,没好气地给了他一个眼刀。
“少说两句没人当你是哑巴!”
楚榆向来不喜欢学霸为学渣补课,自己却没考上大学的桥段,原主明明能考大学,却把机会让给赵汉桥,真是恋爱脑中的战斗机。
恋爱脑都没有好下场,网友诚不欺我。
楚榆不是能忍的性子,她走到许依依面前,睨着对方,嗤笑一声:
“就是你把我推下水的?”
许依依往后退了一步,苍白的小脸写满不可置信,她没想到楚榆会这么直白的说出口。
她能暗戳戳在楚榆身后使绊子,却绝对不敢当着众人的面耍心眼。
妈妈交代她跟周叔叔的女儿做好表面关系,她不想破坏妈妈的计划,只能可怜巴巴道:
“姐姐,你说什么呢?我没有推你,是你自己掉下去的!”
戴琴雪搂着许依依肩膀,望向周建安,“建安,依依的性子我了解,她从小连一只蚂蚁都舍不得伤害,绝不是那么恶毒的人。”
许依依往戴琴雪怀里躲了躲,她眼神脆弱,脸色苍白,像一株飘摇的菟丝花。
城里人家的小公主想装可怜,周建安这种乡下男人哪能招架得住?
他像要保护女儿的父亲一样冲出来护着,不客气地训斥大女儿:
“周楚榆,你胡说八道什么!依依那么柔弱可人的女孩,怎么可能推你?你以为谁都跟你一样胡搅蛮缠吗?”
“是啊,楚榆,依依不是那种人。”赵汉桥也从人群中走出来。
楚榆正眼都没瞧他,渣男而已,还真把自己当个人物。
她只笑看许依依,“怎么不是你推的我?你说你妈妈勾引我爸爸,你勾引赵汉桥,你们母女把我们母女俩的男人都抢走了!还说我爸四年前就跟你妈搅和在一起了,我妈供我爸读书的钱都给你妈买衣服了!你还打了我一棍子!说把我弄死在河里,也没人会怀疑你!”
“你血口喷人!”许依依脸都急红了,脱口便说,“我没有这么说,也没用棍子打你!我只是推了你一下!谁让你自己不小心滚落河里。”
话音落下,许依依才意识到自己在说什么,她脸色苍白地看向周建安。
“周叔叔,我不是故意的。”许依依苍白的脸上滚下两行泪。
戴琴雪示意她稍安勿躁,周建安这人最要面子,他并不在意女儿是怎么跌落河中的,可是当众被人闹了个没脸,他脸上无光,对女儿也会记恨起来。
戴琴雪柔声道:“建安,这事是依依不对,她以前是个很懂事听话的孩子,从不舍得伤害别人,怎么来了这里就跟换了个人似的,也不知楚榆说了什么刺激她的话。”
饶是楚榆也不得不感叹,戴琴雪这招“祸水东引,倒打一耙“用的真够炉火纯青的,明明是许依依的错,也能让她颠倒黑白,把罪责安在楚榆头上。
难怪周建安不是她的对手。
乡下人活一个脸面。
周建安原先还端着大学生的架子,却叫女儿把老底都揭出来了,面色沉沉,难看极了!
再被戴琴雪一撺掇,就恶狠狠盯着楚榆,“难怪你奶说你不是好东西!我还真是小瞧你了,小小年纪就会挑拨离间、把家里搅和的鸡犬不宁!”
原主听到这话只怕要伤心了,被亲人背叛的滋味可不好受,父亲不护着自己就罢了,还为了小三的女儿责备自己不懂事。
可惜楚榆是个心硬的,她亲生父亲比周建安混账多了,她身经百战,自然知道怎么回答才能戳中周建安的软肋。
楚榆不怒反笑:“有什么样的爸就有什么样的女儿。我爸爸抛妻弃女,挥霍妻子种地的钱,跟狐狸精吃喝玩乐,自己孩子不养却要养别人的女儿,为了别人女儿颠倒黑白,把屎盆子往亲生女儿头上扣,凭借一己之力把这个家搅和散了!我这个当女儿的能搅和,实在不足为奇呢。”
周建安差点被她气得差点吐血,记忆中这女儿不善言辞,挨打挨骂都不回嘴,跟舒蕙一样是个受气包,谁知几年不见,竟然变得这样牙尖嘴利,话里话外,都在讽刺他这个当爸爸的不要脸。
不得不说,周建安是把楚榆这段话的精髓领略到了。
可不是不要脸吗?要脸能抛妻弃女,自己女儿不养,去养别人的女儿?
他还以为,对许依依好,许依依就能给他养老不成?
真不知道男人是怎么想的。
如果周建安不是糊涂的,就只能说明,戴琴雪的身份地位比楚榆想象的更高,周建安从戴琴雪身上有利可图,才会大张旗鼓地离婚。
楚榆根本不给亲爹回嘴的机会,骂完就走。
“你你你……”周建安气了半天,只看到女儿圆润的后脑勺。
楚榆路过戴琴雪面前,脚步微顿,不忘幸灾乐祸:
“这位破坏别人家庭的戴女士,我弟弟就麻烦你照顾了。他那人虽然混了点、能吃了点、不懂事了点,白眼狼了点,但别的方面都还是挺好的。你这个当后妈的可别亏待了他!务必要把他养的白白胖胖才好!”
一句话说的戴琴雪的脸色都变了,她唇角僵硬,差点笑不出来。
万万没想到周建安竟然把周楚飞留了下来。
那孩子又胖又蠢,只买了身衣服几块糖,就从他嘴里套了不少话。
说带他去城里都是权宜之计,都是骗他的,谁会真的想给他当后妈!
戴琴雪勉强打起精神,“楚飞很可爱,是个乖孩子,我第一次见到他就觉得这孩子跟我有缘分,一定会好好照顾他的。”
楚榆似笑非笑,那眼神让戴琴雪很不安。
母女四人没再留恋,拎着包裹很快出了周家村。
虽然身上还有七百元钱,可这年头治安不好,没有介绍信就住不了旅馆,也没人肯租房收留,在哪住都不安全,真要被歹徒盯上,要了她们四人的命,都是有可能的。
毕竟在1983年,七百块钱还真算一笔巨款了,够在荣泰县城买间平房了。
她们无路可走,只能投奔舒蕙娘家了。
前世,楚榆离开家那天,黄昏也和今天一样美。
云朵像牛的心口油,斑驳的扒在天幕之下。
可惜黄昏虽美,却无人欣赏。
从周家村出来走了十里路,就到了舒蕙娘家山关村的地界。
夜幕将至,蜻蜓低低盘旋在头顶,一路无风,几人都热的一头是汗。
“姐,你拉着我的手,”楚楚小声说。
楚楚天生右眼残疾,晚上就看不太清楚了,走路都要人搀着。
原先周家的钱都供给周建安,蒋美凤不肯拿钱给孙女治病,舒蕙便偷偷攒钱带女儿去市里看医生,她运气好,遇到一个退休回乡任职的老医生,说楚楚的眼睛做手术就能治好。
做手术需要八百块钱,回家后还得好吃好喝养几个月,舒蕙拿不出这么多钱,一直盼着周建安毕业,等他拿工资就能攒钱给楚楚看眼了,谁知周建安毕业后确实捧上了铁饭碗,却狠心到连女儿都不要。
楚榆和楚湘拉着妹妹的手,月光拉长了姐妹三人的背影,乍一看,是齐的。
小汪虽是这样说着,眼却不停往外瞟,这一瞟就瞥见楚榆身后跟了个男人。
男人高大、野性,看着很不好惹,出身更是不寻常。
小汪之所以敢这样判断,是因为这男人穿着涤纶衬衫,进口布料的西式裤子。
这年头布料紧缺,市场上常见的布料不过两三种。
看裤子面料就能判断出对方的家境,要么人家说“干部见干部,比比西式裤”呢?西式裤是洋布做的,等闲人家穿不了。
乡下人比如楚榆就穿着最便宜土气的粗布裤子,一看就知道不是吃商品粮的。小汪也因此判断出楚榆和他不是一个层次的,处朋友还行,但谈及婚配,对方的条件远远比不上自己。当然,楚榆有这副凝脂美貌,即便穿着粗布也叫人移不开眼。
好点的像小汪这样的职工子弟,能穿上像样的棉布衬衫和国产的确良布,但裤子的面料可能就讲究不了。即便如此也比乡下人要体面。
眼前这男人穿着显贵,气质也不寻常,看着就不好惹,小汪立刻判断出他的出身非比寻常,比他好是不用说了,但好多少,就不是他这个级别能判断出来的。
小汪一颗少男心摔的心碎,虽说他没打算跟楚榆走入婚姻,可她这么快就攀上这样一个有权有势的男人,也未免过于现实!
确实,不少乡下女人攀上吃商品粮的城里人,借此鲤鱼跳龙门,来城里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
可她那样一个不染纤尘的女人,怎么能跟普通人一样俗气?
亏自己把她当仙女供着。
小汪越想越觉得自己被楚榆这副好皮囊给骗了,这女人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同事们相互使了个眼色,有人低声说了一句:
“呦,这女的要飞上枝头变凤凰了?一个卖夜明砂的乡下妹,攀上这样的高枝,可真够有手腕的!果然,长得漂亮就是好用……”
小汪脸色更差了。
楚榆丝毫没察觉到他那些个少男心思,在她看来,小汪只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哪天她不卖夜明砂了,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再碰见他。
小汪看不上她这个乡下户口,她又何尝看得上小汪?
重回八十年代,她要赚钱搞事业,要上学变更户口,要迎着风口自由飞翔,恨不得一天当成几天来用,哪有时间考虑个人问题?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靠着姣好的外貌走捷径,固然能飞上枝头,可能不能变成凤凰还得看自己的本事。
周建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舒蕙燃烧自己供养他上学,他功成名就后第一件事就是和舒蕙离婚,男人可比女人现实多了,楚榆没办法把自己的未来押在男人身上。
楚榆一如既往地笑道:“同志,您好,我过秤。”
小汪拨动着秤砣,黑着脸道:
“两百五十斤!”
“什么?”
楚榆怀疑自己听错了,两百五十斤?往常克扣十斤二十斤就算了,这次竟然克扣了整整五十多斤,如此一来,她足足亏了一块五!
一趟少赚一块五,一个月就得少赚三十多!
她辛辛苦苦从村里运过来,什么也没干就被克扣六分之一。
前世做生意遇到吃拿卡要的公司负责人,她都会息事宁人,花钱买顺心。
那会子她生意做得大,赚一百万给对方五万十万的回扣,心疼是心疼,到底有的赚,把利润吃到嘴里,还是能富的满嘴流油。
“舒蕙,你得明白自己有几斤几两,如今的建安已经不是你能配得上的了!”
“舒蕙,慧兰说的没错,建安已经是大学生了,别说是你,就是县长女儿都娶得。虽然你是他老婆,可你才小学文凭,得为他前途多想想,要是人家知道他在老家有老婆有孩子,哪还会重用他?”
是谁?谁在说话?头像陷进沼泽里,眼皮也沉得抬不起来,楚榆试着睁开眼,却只是徒劳。
耳边传来哭哭啼啼的声音,是那个叫舒蕙的女人。
“娘,大姑姐,你们不能这么说,我给建安生了四个孩子,辛辛苦苦供他读书,他怎么能说不要我就不要我了呢?”
“你还敢说!你看你把女儿教的!为了跟许依依抢男人,就把人推进河里,好在依依机灵避开了,你女儿作恶不成滚下河,还伤了脑袋。我们老周家怎么生了这么不要脸的贱蹄子!”婆婆蒋美凤骂道。
楚榆脑袋昏沉,迷迷糊糊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结满蜘蛛网的木头房梁和斑驳的黄泥土墙,床对面贴着一张老旧的日历挂画,上头赫然写着1983年。
脑中冒出许多陌生的记忆,那是属于原主周楚榆的人生。
原主妈舒蕙生了三女一儿,原主是家中大女儿,当年恢复高考时,原主爸周建安把户口本年龄改小了两岁,顺利参加考试并成了大学生。
舒蕙为了供周建安读书,把自己当牲口用,一个人种十几亩地,干全家的农活,赚钱照顾孩子公婆,还得按月给男人寄生活费。
男人是个陈世美,在大学里竟然爱上了一个带孩子的女人,宁愿帮别人养孩子,也不愿意多看自己孩子一眼。
舒蕙哭过闹过,却挽留不了他的心。
三天前,舒蕙终于等到了回乡的周建安,谁知一同等来的还有男人要离婚的消息。
舒蕙痛不欲生,又哭又闹,不相信男人这么绝情,原主受母亲影响,对父亲带回来的狐狸精也没有好脸色。
狐狸精叫戴琴雪,原主跟她女儿许依依发生了一点争端,被她从背后推了一把,落水时额头撞到了石块,昏迷不醒。
舒蕙百般哀求,原主的奶奶蒋美凤也没舍得给五毛钱去卫生院买颗药丸。
原主因此高热不退丢了性命,楚榆这才穿了过来。
“楚榆,你醒了?”舒蕙擦着眼泪,不想让女儿看到自己不堪的模样,“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妈给你倒杯水?”
楚榆抓住她的手,不让她忙活,原主的大姑周慧兰见侄女醒了,不客气道:
“舒蕙,你照镜子看看自己,你这脸蜡黄蜡黄的,手也粗得起皮,穿的衣服破破烂烂的,哪里配得上大学生啊!我弟弟一表人才,跟你这种人走在一起,只会抬不起头来,叫你离婚是抬举你,你可别不知好歹!”
舒蕙不敢相信大姑姐竟这样没良心。
她公公身体不好,婆婆好吃懒做,一家子里里外外都是她忙活。
大姑姐眼高手低,时不时带孩子回家打秋风。
她经常帮大姑姐带孩子,给大姑姐做饭洗衣服,大姑姐小产都是她伺候,怎么就翻脸不认人呢?
“大姑姐,我好歹帮过你那么多。”舒蕙哽咽。
“胡说八道!你一个乡下女人能帮我什么!”
周慧兰毫不亏心,昨天戴琴雪特地上门拜访她,对她这个大姑姐客客气气,言听计从,还许诺和周建安结婚后,就给周慧兰男人安排工作,把周慧兰儿子户口转去北京。
戴琴雪家世不凡,是个高高在上的大小姐,舒蕙却是个小学都没读完的乡下人,孰轻孰重是人都看得明白。
这不,周慧兰就上门替弟弟扫清吃软饭的障碍了。
楚榆心中一嗤,不要脸的人楚榆见多了,但像周家这么不要脸的,还真是头一回见。
既然她穿成了周楚榆,那就是舒蕙的女儿了,当女儿的看到亲妈被人这样欺负,哪还能沉得住气?
她黑沉沉的眼紧盯着周慧兰,“大姑,你这话说的就不对了。”
周慧兰蹙眉,想不明白这个懦弱寡言的侄女怎么忽然说话了。
“哪里不对?”
“我妈是不会打扮,配不上大学生,但我妈绝对配得上你弟弟!你可别忘了,是我妈做农活卖粮食赚钱供你弟弟读大学,我妈寒冬腊月给人干苦力,脸熬黄了,手熬粗了,钱都被你弟弟拿去享受了。你现在倒是看不起我妈来了,你们周家拿我妈钱时,怎么不嫌那钱不中看?”
周慧兰一愣,侄女的话让她心虚了一瞬。
确实,舒蕙自嫁入周家以来,简直是一头任劳任怨的老黄牛,家里家外的活都被她一个人包了。舒蕙对她两个孩子也不错,周慧兰对这个弟媳妇挑不出一点错来。
然而戴琴雪许诺的荣华富贵却渐渐占了上风,让她不得不睁眼说瞎话。
“钱?你们母女俩算计得可真清楚。你妈一个乡下女人能有几个钱?说得好像我们周家都靠你妈养活似的!”
奇怪了,这侄女平时任打任骂,从不敢还口,今天吃枪子了?
敢跟她呛声!
“怎么没有?”
原主是算账的一把好手,亲妈地里赚了多少钱,记的一清二楚。
“为了供爸上学,我妈一个女人种十亩地,她每个月至少给我爸寄十块钱,四年下来怎么也有四五百了,再加上被奶奶搜刮去的钱,多的不说,六七百总是有的!你们老周家想离婚,不是不可以!但是这笔账得算清楚!”
舒蕙被女儿震得说不出话,只觉得天都要塌了。
她是个传统女人,只知道伺候男人,孝顺公婆,疼爱子女,从未想过要跟男人离婚。
一个离了婚的女人该怎么过?
舒蕙不想让女儿往下说了,却被楚榆拦住了话头。
周慧兰没想到侄女忽然精明起来了,气得直拉蒋美凤,“妈,你看看舒蕙教出的好女儿,敢跟长辈这样说话!”
蒋美凤给了她一个安抚的眼神,笑着看向楚榆,“楚榆啊,自古以来,女人就该相夫教子、操持家务、伺候男人。你爸是大学生,你妈妈才小学文凭,你妈配不上你爸,不能怪你爸不要她,要怪就怪她自己不够优秀。”
“优秀?如果你的优秀是指破坏别人家庭的话,那我妈还真不如你妈优秀!”
“你……”许依依气红了眼。
楚榆不想跟她废话,但凡戴琴雪会为别人考虑,就不会做小三逼周建安离婚了。
“爸,欠条是你打的,给句准话吧!这钱给还是不给!”
或许是戴东林的吉普车过于显眼,村里人都知道楚榆回来了,围在周家门口看热闹,不时交头接耳,指指点点。
周建安是要面子的人,离婚就够让他抬不起头的,哪能忍受这一出?
偏偏楚榆还下猛药,冲着外头的人群喊道:
“各位叔叔婶婶、大爷大娘,我在周家村生活了十八年,也算你们看着长大的,虽说我娘跟周建安离婚,将我们赶出周家村,可走出去,我也自认是半个周家村的人。不知道各位叔婶爷娘认不认我这个后生?”
村里人都是看着楚榆姐弟四人长大。
周家村就这点地方,孩子们撒丫子乱跑,不是去这家玩就是去那家逛的,村里人是看着她从襁褓婴儿,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
经常感慨这时间过得太快了。
自建国以来,周家村就没有一家闹过离婚的,农村人吃饭过日子都成问题,哪来那么多花花肠子想别的?不到万不得已,谁都不会走上离婚这条道。
周建安这个大学生学成归来,就开了周家村的先例,也算叫人开了眼界。
离婚时,楚榆二话不说带妹妹跟亲娘走了,宁要讨饭娘不要当官的爹,村里人对她都竖大拇指,觉得这孩子厚道,有良心,有骨气!
周建安是个甩手掌柜,没带过一天孩子,楚榆能长成这样,完全是舒蕙的功劳,就这样周建安还不念舒蕙的好,把这么好的闺女往外推。
东边的周老三媳妇是个直肠子,当下就站出来:
“楚榆,你跟我闺女是小学同学,婶子看着你长大,肯定认你!”
“认的!哪有不认的道理?”
“肯定认,你跟我亲闺女没两样!大娘前天做梦,还梦见你小时候去我家后院摘葡萄呢。”
农村人本性善良,对原主母女也很宽和,哪怕周建安才是土生土长的周家村人,且还是正牌大学生,村里人都没有偏袒他。
楚榆感激这些长辈对原主的爱护。
“谢谢各位叔婶爷娘,我妈教过我,做人要知道感恩,你们对我的好,我永远记在心里。”
她拿出周建安签的欠条,在众人面前晃了晃。
“离婚那天的事,各位长辈都是看在眼里的,说好了,我们姐妹三人跟着我妈,我爹支付我娘一千块的费用。”
“各位可别认为一千块很多,这是我妈这些年供养我爸花的钱,周家没有钱,就写了欠条。原本我想着,家里要是没钱,我就多宽容几日,可我妹妹眼睛做手术要交八百块钱,我跟我妈实在拿不出这笔钱来,只能回来找我爸讨要。”
“可他竟然想把这笔钱给赖掉!提都没提楚楚手术的事,我就想问问各位长辈,你们见过哪个当爸的是这样的?”
楚榆一声声的质问扣在了各位长辈的心里。
别说是周家人,就是他们这些不相干的长辈,听说楚楚眼睛做手术,都是很担心的。
眼睛是寻常部位?
八百块要是能治好楚楚的眼,那真不亏!
周建安怎么想的?
替城里人养女儿,把人家女儿养的娇滴滴,却对自己女儿不管不问。
这种白眼狼孙女,蒋美凤当然不可能认!
八十年代初,社会充满变革,有人靠自己挥洒汗水成就功勋,也有人沾了点高枝就以为高枕无忧了。
蒋美凤别的品行不提,眼皮子确实够浅的,为了一个还没影的儿媳妇,撺掇儿子离婚,把三个孙女都得罪了,楚榆实在不懂这人是怎么想的。
“放心吧!我跟我妈就算乞讨,也不会来你周家门上!”楚榆很不客气。
“那你回来干什么!”周建安黑着脸。
没等楚榆说话,周楚飞就跳出来嚷嚷:“就是,你回来干什么?你欺负我、欺负依依姐、欺负戴阿姨,这里不是你家,你给我滚!”
楚榆对这个便宜弟弟没一点好感,舒蕙掏心掏肺对他,受苦受难时不见他跳出来维护半句,后妈给个甜枣、继姐说两句软话,他就上赶着一副不值钱的样子。
楚榆可不惯熊孩子,一脚踹在周楚飞凳子上。
周楚飞人胖屁股大,坐凳子要全部坐实了屁股才能舒服,叫楚榆这么一踹,凳子一晃,肥胖的周楚飞就摔了个狗吃屎!
周楚飞鼻子都摔流血了,站起来不可置信地指着楚榆:“你你你……你敢打我!”
“打你怎么了?我妈就是养条狗都知道护主人,养你十几年,你却连自己亲妈是谁都不知道,认那破坏家庭的坏女人当妈,我不打你打谁!”
周楚飞也是个欺软怕硬的,这两次被楚榆踹的都不轻,她硬气,他反而不敢惹了。
楚榆说完,不顾戴琴雪的脸色,掏出周建安手写欠条。
“你们不欢迎我,我也不愿意来你们周家,只是你们周家还欠我三百块钱,我妹妹做手术需要钱,麻烦你们把钱付一下,拿了钱,我从此不会再登你们周家的门!”
蒋美凤还以为她过不下去,舔着脸上门求和,求着她收留给口饭吃,谁曾想又是来要钱的!这孙女是不是跟她反冲?故意跟着她对着干!
“钱?你拿了我们家七百块钱,还有脸来要钱!楚楚那死丫头片子,出生就是个瞎子,根本治不好,医院就是想骗你们钱,赶紧去医院把手术费给要回来!”
楚榆懒得跟她废话,望向周建安,“这可是你写的欠条,当初说好了,我妈多带一个孩子,你补偿给她三百块钱,这账你还认吗?”
周建安眉心突突直跳,他能怎么说?认账吧实在不想出这笔钱,他谁的钱都不敢赖却绝对敢赖舒蕙的钱,为什么?那是自己前妻,虽然离婚了,可以舒蕙对他的感情,根本不会去外面找别的男人,只要他装装可怜,舒蕙就不忍心要这笔钱。
周建安算盘打得很响,却没料到,刚离婚的第五天,楚榆就上门要债来了!
周建安恨不得没生过这闺女!
周建安拿出父亲的架子,不悦道:“楚榆,看来是爸爸没把你教好,你一个女孩家的,怎么跟爸爸说话的?这是我跟你妈之间的事,想要钱你应该让她自己来,只要她开口了,爸爸不会说别的,肯定会给她的。”
话说的好听,不就是不想给钱吗?
周建安笃定舒蕙不敢也没脸回周建村要账,就算有脸回来,他周建安过段时间就要回京市了,到时候蒋美凤不认账,楚榆总不能真为了三百块钱,带着母亲去京市要账吧?
八三年的京市又不是农村巷子口,不是说找就能找的,拖着拖着这账不就不好要了?
四块钱听着少,可架不住购买力高啊。
八十年代初,人们还没体会到什么是通货膨胀。
大米一毛五,猪肉要票才一块一斤,县城职工工资才二十,去大城市打工,一天赚一块,结婚随份子也就两块三块,能随五块十块的都是大钱了。
所以说,四块钱可一点都不少,算是开了个好头。
楚榆心情雀跃,骑车在县城转了一圈,改革开放的风虽然吹到了县城,可人们的观念还没扭正,很多人视个体户为猛虎,谁家要是干个体了,甭问赚多少钱,都是鄙视链的底层,说出去叫人看不起。
不过观念都是会变的,再过几年,进入九十年代,人人都知道个体户能赚大钱,辞掉工作,下海经商成为时代潮流,到那时候,再也没人会看不上个体户。
街上零星有几家铺子,多是小吃铺,卖的是包子、饺子、面条,拐了两条街看到一家服装店,以卖草帽、凉鞋、衬衫为主,款式老旧,不知道是哪个年代的陈货,种类也少,不成气候。
倒是农贸市场有不少推车卖菜的摊贩,挨挨挤挤,但卖的都是青菜、占瓜、茄子之类的,品相不算好,个头也不一样大,一看就是自家种没吃完的。
转了一圈,楚榆心里也就有数了。
路过一家生肉铺,门口摆着的小黑板上写着,猪肉不要票售价一块二,她这四块钱有点捉襟见肘,楚榆到底没舍得,最后只要了点猪下水,猪下水才两毛多钱一斤,又不要票,吃不起猪肉,吃猪下水打牙祭也是不错的。
二舅家的窝窝头她实在吃不习惯,又买了两斤面和两斤米。
大米要票是一毛五,面粉一毛一,楚榆没有票就贵些,连两斤多猪下水,拢共花了一块钱。
夏日午后,阳光炙烈,村里很是安静,只有知了不知疲倦地叫着。
楚榆一路都没遇到几个村民,等她把车停在二舅家门口时,二舅和二舅妈推门出来。
俩人午睡刚醒,农村人起得早,干农活也累得慌,中午日头晒人就得睡一觉,等日头过去凉快一些,再下地干活。
舒爱国看到外甥女也就放心了,“你二舅妈刚才还在念叨你,怕你在路上出事,没法跟你妈交代。”
二舅妈邓芳萍笑笑,“你第一次做买卖,我这心里总是不放心。”
做舅舅舅妈的能到这份上,也就够了,楚榆擦了把汗,把挂在大杠上的东西拿下来,才笑道:
“让舅舅舅妈挂心了,我买了点猪下水和米面,咱们晚上改善一下伙食。”
舒二舅妈一愣,显然没想到外甥女这么会做人。
家里有半年没吃过米面了,以前在生产队时,大队里分了粮食,舒二舅第一时间就把米面拿去换了粗粮,换粗粮才能撑到下一年。
现在自己承包了地,干活比从前更卖力,可惜这两年年景不好,庄稼没啥收成,过的还是一贯的苦日子。
原想着外甥女来了,家里粮食不够吃,少不了要饿肚子的,正愁的不知如何是好,楚榆就买了这么多吃的贴补家用,直接叫他们从窝窝头升级成大米白面了!
舒二舅妈喜出望外,“楚榆,你这是……赚到钱了?”
舒二舅也不敢相信,“真有人收那夜明砂?”
“有的,二舅,听人说市里收购价格更高,我打算一会就去铲夜明砂,趁日头好晒干了明天去市里卖,顺便再去看看我妈和楚楚。”楚榆说道。
舒爱国很高兴,外甥女知道赚钱,做事也比从前靠谱,小小年纪就能把这家撑起来,叫人觉得前途一片光明,连带着也就没那么担心,舒蕙离婚后的日子该怎么过了。
舒二舅妈打了盆井水过来,“热坏了吧?快洗洗!我还说你今天肯定卖不出去,就不用帮你铲夜明砂了,谁知楚湘说,卖不卖出去都先备着点,也不费事。这不,她带着芸芸和小江去山上铲夜明砂了,早上就铲了四麻袋,估摸着下午只多不少。”
冰凉的井水镇得楚榆通体舒畅,她头一次感受到有弟弟妹妹的好处。
舒二舅妈把大肠拿去洗了,农村人舍不得用面粉洗猪大肠,用的都是草木灰。
等二舅妈把大肠处理干净后,楚榆撸起袖子去了厨房,干煸肥肠并不难炒,难的是没有调味料。
厨房只有半瓶白酒,一小瓶油,一包盐,墙壁上挂着干大蒜和干辣椒,还有叫不出名的干叶子。
也难怪这时候乡下人食材单一,其实乡下物产丰富,吃的一点不少,水里游的,田里种的,天上飞的都能吃,问题是山关村的地理位置不南不北,能吃的食物都不大适合清蒸。
好比水里的鱼,山关村和周家村的鱼都带草腥味,祖祖辈辈试验过多次,那些个草鱼蒸出来一股子怪味,适合清蒸的鲈鱼和鳜鱼并不常见,就算有,以这两种鱼的价格,吃不起饭的乡下人也不会买来吃。
没有调味料,又舍不得放油盐酱醋,尤其舍不得放油,这菜能好吃才怪。
放了葱和生姜同猪大肠一起煮,没有大料和料酒,就用二舅过年都没舍得喝的散装白酒。
“舅妈,香叶桂皮八角花椒这些没有吗?”
邓芳萍心痛得像死了周建安似的,盯着那少了一厘米酒的酒瓶子,打起精神道:
“没有,”邓芳萍取下墙上的叶子,“咱们山关村村民都用这个调味,不知道学名是什么,但能去腥提味。”
楚榆抓了一把放进去,煮了一个多小时,切段入油锅干炒。
倒油时,锅中滋啦一声,邓芳萍差点心脏病复发,无论如何都不肯让她自由发挥了。
再发挥下去,钱没赚到,家底先给糟蹋没了!
楚榆笑笑,记忆中小江跟人下河洗澡,摸了两条鱼上来,回家被二舅妈好一顿说,摸这玩意回来,鱼刺多处理麻烦,还得费油去炸,鱼不要钱,可油金贵,吃不起饭的人哪舍得吃油,大舅妈心疼油属实是正常的。
小江和楚楚几人在山上边馋夜明砂边玩,走到家门口,远远闻见一股子奇异的香味。
“大舅家又吃肉了!”小江丧气地说。
芸芸鼻子尖,“我怎么闻着像咱家厨房冒出来的?”
小江撒腿往家跑。
楚湘看见自行车就知道她姐回来了,娘和楚楚都不在,白天就她一个人寄住在舅舅家,心里多少不踏实,看到姐姐就高兴了。
“姐。”
“回来了?洗手吃饭。”
楚榆把他们铲回来的五麻袋夜明砂摊开晾晒,乡下人一天吃两顿饭,这会子也才四点多,日头高高的,晒到明早就能干了。
楚湘瞥见桌上的干煸肥肠和白米饭,眼都亮了,舅舅家的饭菜实在没啥油水,她顿顿吃不饱,大肠不如猪肉好吃,却到底有点油水,再说这干煸肥肠炒的油花花的,一看就很入味,拌着白米饭贼拉香。
楚湘去拿碗筷盛饭,芸芸带小江去洗手,一家人到底吃了顿饱饭。
隔壁舒大舅一家也闻到了香味。
舒建党放下筷子,蹙眉道:“我怎么闻到猪大肠的味道?该不会是老二家吃的吧?”
“穷成那样,还要打肿脸充胖子养舒蕙母女四人,你以为他还有钱吃猪大肠?”舒大嫂满脸鄙夷。
肉用马粪纸包着,楚榆特地把自家的肉挂在车后座,与送人的肉隔开。
灌县在德阳市的北边,与山关村在反方向,去灌县正好要路过德阳市区,这一趟也算顺路了。
俩人骑了足足四个小时,临近中午才到了灌县的盐水村,舒爱国怕楚榆身体弱吃不消,还好原主年轻,最近又早睡早起,身体恢复的不错,四个小时倒也不算什么。
中午路上没啥人,日头又晒,俩人走了好久才遇到一个挑水的老汉。
舒爱国下车打听:“大爷,您知道郑老九家怎么走吗?”
老汉瞥他一眼,“听你口音是郑老九老家的吧?他家住在村子倒数第二排,沿着大坝一直走就到了。”
舒爱国谢过他,舅甥俩人一路骑到郑老九家。
郑老九正在门口锯木头做木架,见到他愣了一下,扔下锯子激动道:“老舒!”
舒爱国呵呵笑道:“老九,叔来看你了!”
郑老九笑着直捶他后背,“你这家伙还是老样子!就喜欢占我便宜!”
楚榆头一次见识到中年男人的友情,格外新鲜,没想到老实沉默的二舅还有这样鲜活的一面,到了郑老九面前跟个没长大的孩子似的,还会开玩笑呢。
果然,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男人至死是少年。
几人寒暄几句,舒爱国才提起这次的来意,郑老九也才知道舒蕙竟然离婚了,想当年郑老九情窦初开时,还曾暗恋过少女时期的舒蕙,奈何两人有缘无分,郑老九后来也娶妻生子。
年少时的梦中情人过得不好,郑老九多少有种物是人非的感觉,不是对舒蕙还有感情,而是一种成年人的感慨,年少时大家都差不多,谁能想到后来不同的境遇呢?
郑老九看向楚榆,他年前回老家时还听他老娘提起过,说舒蕙的大女儿模样太出挑,十里八乡都找不到那样的,郑老九还寻思着一个乡下姑娘能有多出挑,谁知竟美到这种程度。
“这就是楚榆?”
楚榆笑着喊人:“郑叔叔好,我是楚榆。”
郑老九抽着烟直点头,“不错,落落大方又不怕人,是个做生意的料。”
一阵寒暄后,舒爱国把肉和苹果从车把上取下来,顺势提到鹌鹑的事。
“最近价格涨了点,鹌鹑蛋的批发价也要四分钱一个了,我这边有几个固定的客人,你们想要,我一天至多给你们一百五十个。”
四分钱批发价有两三分钱的利润,一百五十个鹌鹑蛋只能赚四块多钱,这还没算上人工和耗损,没算上从坝头村过来的五个多小时车程。
不过要是能攒个六七天来一次,一次赚个二十块钱,倒也是值得的。
郑老九又道:“也是你们运气好,夏天就是鹌鹑的孵化期,你们可以带点蛋回去自己孵化,孵化期十七天天,再等个四十五天就能下蛋,前后差不多两个月时间。”
两个月太久了,对楚榆而言,时间成本很宝贵,眼看着前世的五套房产和巨额存款化为乌有,她迫不及待要在八十年代发家致富。
如今遍地是商机,卖农副产品更是一天一个行情,两个月后,鹌鹑热都过了,谁知道这鹌鹑还好不好卖?
要是众人见行情好,一窝蜂来卖鹌鹑,她连鱼尾都吃不到。
说到底,她卖鹌鹑是想蹭热度赚个快钱,管他长不长久,把钱赚到手再说,当然是越快越好。
要是能买点鹌鹑苗回去,一边下蛋一边孵化小苗,就能快很多。
楚榆生了这个念头,就问:
“郑叔叔,您这的鹌鹑苗能售卖吗?”
郑老九笑笑,鹌鹑蛋生意一直好做,却也没有太火爆。
八十年代初,人们思想保守,信息获取也慢,这鹌鹑在外头身价大翻身了,可知道他这养鹌鹑的人还真没几个。
天气炎热,收鹌鹑蛋那几人都保守,生怕收去的鹌鹑蛋卖不掉,隔日会坏掉,一次也就收三四百个蛋。
再加上灌县离德阳市区远,来回颠簸容易有耗损,这就造成了农贸市场老板没货卖,他这边货卖不出去的尴尬场面。
不过他还是笑道:
“鹌鹑苗很紧俏,别人我是不卖的,但以我跟你舅的关系,不卖也得卖啊。”
郑老九沉吟后又说道:“可以给你们三百鹌鹑苗,三百个能孵化的鹌鹑蛋,我收别人至少要一百五,收你们就算一百,先欠着,等你们赚了钱再给我。”
舒爱国倒没吃惊,这年头赊账很正常,更何况他跟郑老九是穿一条裤子的兄弟,可楚榆却不这么想。
给苗给蛋还赊账,这年头的人还真比后世有人情味。
看来男人间的友情还是挺值钱的。
舒爱国问:“苗和蛋什么时候能给我?”
“你得先回去准备木架子,像我这样,一层叠一层,一个五层或六层,等你准备好再来接回去。”
前世楚榆见过别人养鹌鹑,鹌鹑个头小,用笼子一层层往上叠,不像养鸡,需要圈一块很大的养鸡场散养,十分占地方。
这年头笼子不好买,郑老九就自制了木头架子,这木架子显然是改良过的,盐水村通了电,郑老九还自制了一个简单的发热装置,看着是帮助鹌鹑加温用的。
说到底,没有信息来源,一切都是自己摸索着养的,不过乡下人都养过小鸡,养鹌鹑更容易上手。
郑老九生怕他们不懂养鹌鹑,拉着他们去厨房看他的鹌鹑架。
灰色绒毛的小鹌鹑乖巧地站在架子里,挨挨挤挤也不闹事。
一个一米多长的木架竟然能养上百只鹌鹑,还真是省事又不占地方。
养鹌鹑省事就罢了,鹌鹑蛋个头小还贵,这玩意好养又好卖,不是下金蛋是什么?
楚榆越看越眼热,身上还有三十块钱,就想拿这笔钱跟郑老九买点鹌鹑蛋。
“算你运气好,今天买鹌鹑蛋的两老头一直没来进货,我这还有一千个蛋,就算你三分钱一个吧。”
三分钱一个,放到市场上至少能卖六分,一来一去就有三分钱的利润!
楚榆以为最多能买一两百个,没想到郑老九也是个讲义气的,想必是为了成全她要得罪那两个客人了。
她连忙嘴甜道:“谢谢郑叔叔。”
嘴甜人不怪,郑老九心里对楚榆的评价也挺高。
虽说遇上一个不靠谱的爹,可人姑娘漂亮、有礼貌、会说话、胆子还大,这样的姑娘不出头都没天理了!
真不知道周建安那杂碎是怎么想的!
好好的老婆闺女不要,帮别人养孩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