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都市连载
《魏奴杀》是作者“探花大人”独家创作上线的一部军事历史,文里出场的灵魂人物分别为小五许桓,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小五混迹魏国军营数载,无人知晓她的女儿身,直到沦为燕军俘虏,被带到燕国公子许桓面前。初时,许桓说她名字低贱,只叫她“魏俘”。她讨好道,“公子觉得不好听,便为小五赐个名字罢。”他轻笑一声,“你在我眼里如同死物,不必有名字。”为了活命,她又建议,“公子带我回燕国罢,我很会侍奉人。”他的话刻薄低冷,“燕宫宫人婢子众多,不缺你一个。”后来她一心想回魏国,许桓却将她困在燕宫,不许她走了。宫门嵯峨,殿高百丈。他宽衣上榻,欺身迫来,“小五,你刻在了我的骨子里。”...
主角:小五许桓 更新:2024-06-06 03:04: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小五许桓的现代都市小说《精品阅读魏奴杀》,由网络作家“探花大人”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魏奴杀》是作者“探花大人”独家创作上线的一部军事历史,文里出场的灵魂人物分别为小五许桓,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小五混迹魏国军营数载,无人知晓她的女儿身,直到沦为燕军俘虏,被带到燕国公子许桓面前。初时,许桓说她名字低贱,只叫她“魏俘”。她讨好道,“公子觉得不好听,便为小五赐个名字罢。”他轻笑一声,“你在我眼里如同死物,不必有名字。”为了活命,她又建议,“公子带我回燕国罢,我很会侍奉人。”他的话刻薄低冷,“燕宫宫人婢子众多,不缺你一个。”后来她一心想回魏国,许桓却将她困在燕宫,不许她走了。宫门嵯峨,殿高百丈。他宽衣上榻,欺身迫来,“小五,你刻在了我的骨子里。”...
沈母愈发握紧了她,轻叹道,“小五,你外祖父去的时候,你母亲不在跟前,你就留在我身边,替你母亲为我送终罢。”
宸嬷嬷也含泪劝道,“表小姐就留下来吧,这么多年,老夫人都惦记着文君小姐和你呢!”
小五从来没有被坚定地选择过,就连大表哥也从未对她有过什么承诺。如今外祖母坚定地要她留下来一起等,她心中不忍,便也留下来了。
她想,便陪外祖母等一等舅舅与大表哥的消息罢。
沈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虽不中用了,但只要还能喘一口气儿,你舅母便不敢怎么样。你且宽心住下,夜里就睡在外祖母这里,我们祖孙俩儿好好说说话。”
小五点头应是,当日便留在了沈母屋里。
沈母虽已年老重病,但沈家主母的威严还是在的,因而关氏与沈淑人一时也不敢再公然寻小五的麻烦。
倒是沈宗韫十分殷勤,药草、新衣、首饰一样一样地往她落脚的耳房送来。
小五一样也不肯收,样样拒之门外。
小五越是闭门不纳,沈宗韫越是疯狂往她耳房里送。
沈家家大业大,搬来安邑时光是珠宝珍品便有几大箱,沈宗韫成日钻进箱子里挑挑拣拣,挑到满意的便凑到沈母房里来,借机送给小五。
沈母虽觉得没什么,总说,“宗韫给你,你便收着。”
但小五一再谢绝。
沈家的东西,她向来不碰。
沈宗韫不肯带走,她便都留在沈母房中,绝不在自己住处留下一星半点。
果然,关氏与沈淑人很快便来算账了。
母女二人给沈母请了安,便冲小五阴阳怪气起来,“真是好手段,跟了宴初三年,如今宴初在外征战,生死不知,这又开始勾着宗韫了。”
小五跪坐沈母一旁,端着药碗的手一顿,垂眸没有回话。
沈宗韫低声解释,“母亲,是我自己......”
“住口!”关氏拂起袖子蹙眉斥道,“我关青词怎会养出你这么个败家子!”
迫于母亲的威势,沈宗韫不敢再说什么。
关氏继续道,“这都是沈家的公产,所有的东西,一样不剩地全拿回去!”
沈淑人温婉提醒道,“不但是祖母这里的要拿回去,姚小五房里更是要好好搜一搜,免得私藏了什么,和偷可没有什么区别。”
关氏闻言点了头,便有两个婆子将沈母房里的首饰全搬走了,沈淑人又亲自带了两个婢子进耳房搜查去了。
小五没什么好担忧的,手中的药碗端得稳稳的。
她什么都没有拿,不必担心。
不久便听耳房内猛然尖叫起来,即便小五心里坦然,依旧被这尖叫声惊了一跳。
顷刻便见沈淑人提着裙袍跑了过来,手中举着一支山桃花簪子,叫道,“姚小五,你敢偷我的簪子!”
小五怔然站了起来,开口时不卑不亢,“这是我母亲的遗物。”
母亲留下来的,当年一入沈府便被沈淑人抢走了。如今不知怎的,竟出现在她的耳房里。
不用想便知是沈淑人做的手脚。
小五肃色,“我没有偷。”
沈淑人秀眉一拧,“鬼话连篇!你没有偷,又怎会藏在帛枕下面?”
关氏讪笑起来,慢条斯理道了声,“沈家可容不下梁上君子。”
小五脊背挺直,不肯自认。
倒是沈母沉声说了一句,“小五不会偷。”
小五心里一暖,外祖母是头一回护她。
沈淑人不满叫道,“祖母为何护着她?她在外三年,军中什么人没有,还不知要学成个什么样子,她现在坑蒙拐骗可是样样精通......”
“说什么浑话!”沈母抬高了声音,抬手重重地拍了一下案几。
她原本病重,此时益发止不住地喘了起来,待缓过来才继续道,“小五在外都是跟着宴初,怎会学坏!”
关氏沉着脸,面色便不好看了,一时没有再说话。
沈淑人揶揄道,“祖母不知,我差人打听过了,姚小五曾被燕人俘虏多日,听闻燕国公子许桓暴戾霸道,杀人如麻,那么多魏军都死了,怎么偏偏就她活了下来?她呀,指不定早沦为了燕人的玩物!”
小五脸一白,却听沈母厉声喝道,“休要胡言!”
这一动怒,又止不住地咳了起来。
小五忙去为沈母抚背,轻声唤道,“外祖母......”
关氏不痛不痒劝道,“君姑不必动怒,气坏了身子可就不好了。”
沈母不曾理会关氏,待缓过气来又道,“淑人,那是什么样的簪子,给祖母看看。”
沈淑人便也行至榻前,双手奉给了沈母,还撅着嘴道,“祖母可要给孙女儿做主。”
沈母拿起那支山桃花簪子在眼前仔细端量,片刻眼中含着泪花,“这是文君的,我见她簪过,她很喜欢......”
室内一时安静下来,无人说话。
沈淑人就要伸手去拿,“如今早就是孙女儿的了。”
沈母沉下脸来,“文君留下的,自然是小五的。”
说着便将簪子塞进小五手中,小五攥在手心,握得牢牢的。
沈淑人急了,又要从小五手中夺去,“祖母怎么向着外人?”
沈母冷声斥道,“青词,看看你养的女儿,可有一点儿规矩?”
见沈母斥责沈淑人,关氏没脸,只得喝止,“淑人,不得对祖母无礼。”
“如今你夫君与长子皆在外谋事,存亡未卜,你们却搅得家翻宅乱,真是丢尽了沈氏祖宗的脸面!”
关氏落了个没脸,只得拂袖带着自己的一双儿女悻悻走了。
小五握紧簪子跪了下来,“多谢外祖母护着小五。”
沈母摸着她的脸,手指轻颤,良久长叹了一声,“小五呀!”
小五不知道外祖母这一声叹里究竟想到了什么,也不知道她原本是想说些什么,大概是想起了自己的女儿罢。
小五恍然出神。
手中一空,继而一支长簪斜斜插进了她的髻中。
是外祖母亲手将母亲的山桃花簪插入了她的发髻。
小五眼眶一热,滚下泪来,她伏在沈母的膝头喃喃低唤,“外祖母......”
她想,若是母亲还活着,也一定会似她这般伏在外祖母的膝头,好好地偎在外祖母的身边罢。
母亲临终没有得到的,她替母亲得到了。她便似一根纽带,将活着的外祖母与故去的母亲紧紧联系在一起。
有眼泪滴到了她的颈窝。
温温热热的。
那是外祖母的眼泪罢。
小说《魏奴杀》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小五暗忖着,不觉竟笑了起来。
倒也有迹可循。
郑寺人不悦,“你笑什么?”
小五回想起自己方才并不曾出声,因而回道,“我没有笑。”
郑寺人闻言顿住步子,转过脸来时面色愈发难看,“你说什么?”
小五心中一凛,不知怎么触怒了郑寺人,便小心回道,“总管大人看错了,我没有笑。”
郑寺人拧着眉头,似看妖怪一般,扬起手来便朝小五嘴上轻扇一下,“你怎敢在兰台称‘我’?”
小五生于乡野,不懂王室规矩,先前槿娘虽提醒过她一回,只以为在许桓面前称奴便是。没想到一入兰台,便是在郑寺人面前,连个“我”字都说不得了。
这规矩远比营中森严。
“记住了,入了兰台的,不是姬妾,便是奴隶。你呀,怎么病歪歪的,打起精神来,要是哪日出了岔子,可有你好受的!”
小五忙应下,“奴记下了,多谢总管大人提点。”
郑寺人继续往前走去,还警告了一句,“还有,公子不是你们这些俗物能惦记的,别生了不该有的心思。”
小五低眉顺眼地应了,她才不会生什么旁的心思,巴不得赶紧离开兰台回魏国去。
寺人在前面引着,一进门一进门地推开,最后穿过别有洞天的小院进了茶室。
许桓正自顾自跪坐于矮榻,斟了一盏清茶饮下。
这茶室十分简朴,案上仅有一盆矮松并几只精巧茶具,一只错金铜博山炉燃着沉香,此刻袅袅生烟。
矮榻之上干干净净,除了帛枕什么都没有。
郑寺人推开木纱门,垂头拱袖禀了一声,“公子,人来了。”
禀完便自行退下了。
小五脱了鞋履,规规矩矩地立在门口,低声道,“公子请吩咐。”
榻上那人水润的凤眸抬起,薄唇轻启,倒是温和,“掩门。”
小五依言拉上了木纱门,“公子还有什么吩咐?”
“过来坐。”
他鲜少舒眉软眼地说话,小五心里虽不安,却也依言行至近前。
兰台婢子的衣袍是曲裾深衣,大约是宫中的形制,与这一路在各地别馆见到的大有不同。最明显的一点是,修身束步,迈不开腿。
她跪坐榻下,等他的吩咐。
那人微眯着眸子,简单命道,“上来。”
小五依言上了矮榻与许桓相对而坐,听那人温声道,“这是兰台。”
小五不知如何接话,便只应道,“是。”
“与你想的有什么不一样?”
她在许桓面前不怎么敢说真话,每回开口前,必定要仔细斟酌。此时听了他的问话,略一沉吟,便道,“与奴想的一样。”
那人又问,“你想的是怎样的?”
小五道,“奴从前没有想过,但见前院奢华气派,此处却十分雅致,极富野趣,想来定是公子喜欢的样子。”
她胡说了一通,那人罕见地没有愠色,又饮了一盏茶,抬眸见她垂眸坐着,十分拘谨,大约实在与她没有什么话说,顿了好一会儿才道,“进去暖榻。”
小五恍然一怔,只以为自己听错了,抬头直愣愣地望他。
“进去。”
小五回过神来,这才发现茶室之内仍有一道木纱门。
她不敢逆他,起身推开木纱门,犹犹豫豫地往里走去。
内室不大,大约是他独自休息的地方,只一张卧榻,榻上置着锦衾。两架一人高的连枝烛台上各燃着十余支蜡炬。
目光所及,一尘不染。
她呆呆地站在一旁,室内一时又静默了下来。
方才郑寺人的话犹在耳畔,说什么“公子嫌女子污秽”,还说什么“公子从不许女子近身,更不许人进茶室”。
如今公子却命她茶室暖榻。
她偷偷朝外瞄去,大约是燃了灯的缘故,透过木纱门看茶室便尤为清晰。
那人微侧的脸颊棱角分明,恰如刀削斧凿,凤眸半阖,掩去了犀利的锋芒,薄唇抿着,微微敞开的领口露出一块结实的胸膛,细软的袍子又在肩头勾出一段有棱角的骨形。
看去生冷不好靠近,举手投足却又贵不可言。
那人兀自饮茶,并没有朝内室看来。
小五的心砰砰跳得厉害,隐约觉得十分为难,又觉得十分危险。
那人问道,“在想什么?”
她局促地捏紧双手,益发地心慌气短,“奴的衣袍不干净,怕弄脏公子卧榻。”
许桓闻言别过脸来定定地瞧了她一会儿,片刻才不咸不淡道,“那便脱了袍子。”
小五脸色蓦地一烧,下意识地抓紧了领口。
上一回还是在易水,因查出她的身份,他毫不客气地便扒下了她的袍子,如今想来仍是无地自容。
她犹自挣扎,茶室那人的声量已抬高了几分,“我来?”
“不必!”小五脱口而出,“不劳烦公子!”
她紧走几步,掀开锦衾便钻了进去。牢牢地拢紧了衣袍,戒备地盯住木纱门后那人,良久不敢闭眼。
她从未盖过絮满鹅毛的锦衾,又轻又软又暖和。虽没有绣上什么花样,但那料子一摸,便知是她永远用不起的锦缎。
她本是要被赐死的魏国俘虏,不知怎么稀里糊涂地就上了燕国公子的卧榻。小五意乱心慌极不踏实,依她对许桓的了解,那人每一次的蔼然可亲,都要跟着一场狂风暴雨。
但好半晌过去,那人并没有什么别的动静,大约果真只是命她来暖榻的,这才慢慢放下心来。
小五内伤不愈,随郑寺人绕着大半个兰台走了一路,本就累极,此时裹紧锦衾蜷在松软的榻上竟就睡着了。
梦见自己就在桃林镇,那漫山遍野的山桃开的真好呀,夭夭粉粉的一大片,一眼望不见尽头。大表哥就坐在粗壮的山桃上翻阅书简,他看的是史书兵法,翩翩公子亦是人面桃花。
小五便也寻了一根枝桠卧了下来,风轻日暖,酒酽春浓,忽闻一股清冷的雪松味盖住了山桃香,一转头竟见许桓卧于身旁。
一身尊贵的玄色袍子,正静静地闭着眼睛,似是睡着了。
他那一双眸子睁开时总如鹰隼般犀利,与她说话也总如讯问要犯一般,如今睡着了,全身的棱角也都收起来了。
没有军师与护卫跟随,身边也没有一人伺候,没有寻机钻营诈谋算计,整个人反而柔和了下来。
小五梦中竟不觉得奇怪,也没有那般害怕了。
再细看去,那人丰姿俊秀,昂藏八尺,即便睡着了亦是一等一的好颜色。
忽觉身下有什么东西兀自淌出。
似水一样,却又比水温热粘稠。
仿佛腹中有一股泉眼似的,怎么都止不住。
小说《魏奴杀》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见无人回应,猎户必以为屋内的人早已熟睡,因而轻手轻脚地推开门,鬼鬼祟祟地朝矮榻摸去。
那人手中举着斧头。
常年砍柴打猎的斧头,想必是极其锋利的。
“嘿!”
那人低吼了一声,斧头“砰”得一下砍进了木枕。
顿时愣怔当场。
继而一把长剑刺进了猎户的胸口。
青龙宝剑,削铁如泥,碎金断石,杀一个血肉之躯如吹毛断发。
“啊!”
猎户惨叫一声,锋利的斧头“啪”地一下坠到了地上,那彪形大汉忽地哭了起来,缓缓拧过头去朝门口断断续续地叫着,“孩儿......孩儿他......他......娘......”
柴门小院一时间鸡飞狗叫,那妇人举着菜刀扑进了门,“我杀了你!我杀了你!”
小五拔出青龙宝剑,那猎户血流如注,“砰”地一声栽到了地上,再没了一点动静。
妇人举刀朝小五砍来,小五念着方才那一碗热汤面之恩,举起长剑挡在身前,“嬢嬢,你杀不了我!”
妇人哭道,“没心肺的!你杀了我夫君!我要杀了你!”
小五一剑下去便将妇人手中的菜刀劈成两半,妇人骇得一屁股瘫在了地上,张口结舌愕不能言。
小五垂下剑,“嬢嬢给我煮了热汤面,还给我腌猪肉,我念嬢嬢的恩情,因而不杀。”
“嬢嬢现在去取来干粮和腌肉,我这便走了。”
“你……你不杀……你不杀我了?”
她的声音平和有力,“不杀。”
妇人手忙脚乱地爬起身,跌跌撞撞地冲出门,慌不择路地往庖厨奔去。
院中的狗疯一样地吠叫,妇人很快取来满满一个大包袱,隔着一大步的距离端给小五时,双手抖如筛糠,“都……都给你……”
小五接过包袱,“若有人问起你,你该怎么说?”
妇人拼命摆手,“没……没见过!没见过没见过!”
“若再问你,他是怎么死的?”
妇人结结巴巴道,“被仇家所杀……村里……村里的仇家……与旁人无关!”
“好。”小五点头,“嬢嬢记牢了。”
她说完话插剑入鞘,提起包袱便转身走了。
穿过小院,牵了马,还不等出柴门,便听见妇人哭天抢地地喊道,“天爷啊!没法活了啊!儿子前脚才战死,夫君后脚也跟着去了啊!叫我一个人带着老君姑怎么活啊!”
母鸡也醒了,在窝中不安地咕咕打鸣。
黄狗颈间的铁链哗啦作响,出去数里路了依旧听见那狗尚在狂吠。
小五披星戴月,打马疾奔。
越近魏国边关,天气总算暖和了一些。雪已化了许多,渐渐露出原本被雪覆着的百万横尸。
原先的魏营早已撤了,只留下一地狼藉。有残破的战旗,有损坏的营帐战甲,有脱落的马蹄铁,亦有被丢弃的炊具,年前未烧完的柴火一头兀自炭黑,另一头仍被积雪覆住。
去岁那一战犹在眼前,那时狼烟四起,魏燕两军的刀枪白刃铮然作响,金戈铁马在皑皑大雪中血花四溅。
那一战,魏军死伤无数。
她与大表哥失散,这才落入了许桓手中。
小五勒马止步,想起许桓有一回提及魏王正要拿沈宴初回安邑问罪,当即打马往安邑奔去。
这一路经孤村落日,老树寒鸦。
经饿殍遍野,百里伏尸。
她往前疾驰,不出二百里竟追上了撤退的魏军。虽都蓬头垢面的,但军容整齐,不似溃败的模样。
小五已是许久不曾看见魏人了,此时遥遥看见从前的同袍,心中又惊又喜,夹紧马肚追了上去,拽住一人的袍袖叫道,“范校尉!”
那人惊奇不已,“姚小五?你还活着?”
听见熟悉的乡音,小五心中宽慰,她笑着大声回道,“活着!”
“右将军可在军中?”
范校尉拧着眉头,“右将军已被召回安邑,只怕要被大王治罪。”
许桓所言果然是真,小五调转马头便要走,范校尉忙问,“你要去哪儿?”
她举起了手中的青龙宝剑,拽掉破布条,那青龙宝剑在淡淡的日光下泛着古铜的光泽,“去换大表哥!”
军中顿时骚动起来,“这是什么?”
灰头土脸的小五目光灼灼,神采奕奕,“燕国公子许桓的青龙宝剑!”
取了许桓的青龙剑,便与取了许桓的首级无异。
众人击掌叫好,顿时人沸马嘶。
范校尉附耳低语,“我等正奉命进军安邑,你可随我等一起。”
小五等不及,她定要赶在魏王问罪前将青龙宝剑呈送上去,或许能救大表哥一命。当即与范校尉告了辞,驱马往安邑疾去。
星夜兼程又是两日,总算赶到了安邑。
遥遥望见安邑四座城门紧紧关闭,固若金汤。城楼上站满了守城将士,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
看着似是军中的人,却没有一个认得的。
她勒马止步,蹄下白雪盈尺,那马便在丈许方圆之内频频打着转儿。一时不敢冒然进城,只得先在城外隐着,好伺机而动。
才入夜,忽见城楼的守军仓皇往下跑去,城门几无一人,继而厮杀声顿起。
远远望见城内通天的火把亮如白昼,杀声如雷,小五急忙忙牵马进城,见百姓抱头奔逃,四下浓烟滚滚,血流漂橹,一片混乱。
小五随手抓住一人问,“出什么事了?”
那人面色惊恐,声音磕巴,“兵......兵.......兵变了!”
说完便甩开她沿小巷逃窜去了,小五又随手抓了一人问话,“是谁兵变了?”
“沈......沈......”
但那人话未说完,忽地嘴角窜血,呃不能言,这才看见他腹中已被流兵长矛刺中,片刻瘫在地上死了。
小五隐约猜出是舅舅沈复兵变了,细想来,魏国一败再败,损兵折将总有十几万人,就连国都大梁都险些被燕军拿下。
魏王虽是草包,亦是暴君,定要大怒。既命人将沈宴初带回安邑治罪,断然要杀他祭旗。
魏王要杀沈宴初,沈家怎会坐以待毙。
夜色中分辨不出是敌是友,她拔出青龙宝剑护身,被挤得七倒八歪。
忽有一列重甲骑兵打马驰来,皆是擐甲执兵,一身血迹斑斑。
来不及躲闪的,被悉数踩踏而死。
小五慌忙躲至道旁,再抬头时看见了沈宴初在火光中打马而过。
那是她的大表哥。
小五鼻尖发酸,眼底水雾弥漫,她弃了马拨开人群往沈宴初身边拼命挤去,朝他大声叫道,“大表哥!”
厮杀声太吵,他大抵是听不见罢,他率着一众骑兵往前奔去,小五绝望大喊,“大表哥!”
那人竟勒马回了头。
一回头便是郎艳独绝,面如冠玉。
他一身血污横刀立马,却依旧遗世独立,看起来出尘不染。
小说《魏奴杀》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小五暗暗咬牙,最想要她死的便是裴孝廉,她一向知道。
那人才发现险些砍错了人,大抵是怕被认出,再闹到许桓面前受责,低低骂了一声“娘的”,便赶紧闪了出去。
槿娘还瘫在地上闭紧眸子尖叫,“救命!”
小五忽然计上心头,困扰她一夜的难题终于有了答案。
她缓缓走来,握住她的手,“姐姐,不是鬼,那是裴将军。”
槿娘霍地睁开眼,“裴将军?他怎么会来?”
她手里的油灯发着晦暗不明的光。
小五接过油灯,正色说道,“他要杀你。”
她借着油灯的光亮点上了烛台,又不急不躁地往炉子里添了些炭。
槿娘却惊得半晌合不上嘴,喃喃问道,“什么?他要杀我?”
小五温婉笑起,“是,裴将军要杀你。”
槿娘忽地回神,猛地从地上弹跳起来,皱紧眉头叫道,“放屁!我在别馆多年,从未有什么仇家!你是魏俘,自然是杀你的!”
“姐姐不信。”小五笑了一声,“我白日从公子身边活着出来,便是公子不欲杀我。公子不杀,将军们便不敢杀。裴将军要杀的自然便是你。”
“鬼话!我奉公子之命来监视你,裴将军岂会不知?”
小五神情肃然,“那我便告诉姐姐,我随公子去正堂前,恰巧听见陆大人与裴将军说话,说槿娘此人数日来一直在上下打点,企图收买将军,陆大人怀疑你是王叔的人,借机潜伏在公子身边,好与王叔暗通款曲,甚至行刺公子。”
槿娘心里咯噔一声,顿时生出一头冷汗来。小五说得凿凿有据,似她那般最底层的魏卒绝无可能得知燕国的宫闱密事,何况她的确在设法收买将军们。
“你!你......”槿娘气得张口结舌,一时惊怒交加,油煎火燎地跺脚,“天爷!完了,我生在易水长在别馆,怎么会是王叔的人啊,天爷啊!”
小五盯着槿娘,“姐姐若肯帮我,便还有一条活路。”
槿娘大叫一声,“我才不帮你!”
小五上前一步,从槿娘髻上拔下一支长簪,握在掌心端量片刻。
“你干什......”
槿娘愈发得恼,便上前来夺。话没说完,那长簪便利落地抵上了她的脖颈,她的话登时噎在喉中。
“姐姐肯不肯帮?”
槿娘瑟瑟发抖,“你要我帮什么,我只是个婢子,我什么都不会啊......”
“我要曼陀罗和巴菽。”
“天爷,我去哪里给你弄?”
小五手中的簪子又加重了几分力道,声音清清冷冷的,“姐姐要活命,自然就有办法。”
“等等!”槿娘往后瞥着小五,“我帮了你又有什么好处?”
“姐姐帮了我,我便在公子面前为你美言,告诉公子,你干干净净,不是王叔的人。”
槿娘半信半疑,“公子会信你?”
小五忖着,许桓对她永远只有猜忌,又怎么会信她,但他信与不信,槿娘又不会知道,因而便正色胡诌起来,“我都是公子的人了,公子怎会不信我。”
槿娘果真信了,“成......成交。”
小五这才收了簪子,“这支簪子算是借姐姐的,他日还你两支。”
槿娘手头本就极不宽裕,甚至还欠了一屁股外债,如今就连髻上的簪子都被“借”走了,简直天都塌了下来。
“天爷呀!”她倒在榻上捶头大哭起来,“我招谁惹谁了,个个儿来要我的命啊!”
小五没有理会,自顾自往炉中添了炭,裹了被子在炉旁烤火。槿娘也没了睡意,虽还卧在榻上,但翻来覆去地仿佛烙饼一般,便知她也没有睡。
待月落参横,天光将明,小五便叫醒了槿娘,“天就要亮了,姐姐该去想办法了。”
槿娘辗转了半夜,眼下一片乌青,她哭咧咧地起了身,“天爷呀!你再别叫我姐姐了,槿娘我受不起!”
隐隐约约听见易水镇响起了爆竹声,这是魏昭平三年十二月三十日,大年三十,有早起的人家开始烧起竹子,乞求来年驱鬼避邪,躲避瘟疫,求得长寿。
想来,易水虽在燕国,但与魏国的习俗倒有些相似。
小五长舒了一口气,爆竹声中一岁除,新的一年就要来了。
她的机会也就要来了。
槿娘是易水人,在别馆又出入自由,自然会有办法,日暮时分也果真带回了她要的东西,鬼鬼祟祟地朝周遭打量一番,见四下无人一把塞给了小五,抱怨了一句,“除夕我可是有公假的,都怨你,浪费我一整天。”
说完便气鼓鼓地走了,想来是要回家过年去了。
小五藏好了曼陀罗与巴菽,蛰在厢房耐心等待,就等一个一击必杀的时刻。
她相信这一刻一定会来。
除夕必有宴饮,得胜回朝的将军们必定会拿战俘取乐。
她便是那个能被取乐的战俘。
她烤着炉子守在窗边,眼见着天色一寸寸地暗了下来,也眼见着别馆的侍者沿着长廊点上了大红的灯笼,易水的人家渐次放起了烟花,倏然升至夜空又爆裂开来,笼罩了白皑皑的小镇。
果真,夜色中有寺人端着雕花托盘来,内里盛着一件与槿娘差不多的袍子,说是,“公子要喝鱼汤,命你去正堂侍奉。”
小五心头一跳。
来了。
一击必杀的机会来了。
“陆大人特意叮嘱了,要姑娘换上女子袍服侍奉公子。”
她是女子,在这别馆里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这一行人中,也只有陆九卿算是好的,他既这般吩咐,自有他的用意。小五便也应了,接过袍子,乖巧应道,“大人先回,我这便去备鱼汤。”
她将曼陀罗藏在怀中,也将巴菽拢进宽大的袍袖,踩着重重积雪疾疾行至庖厨。
鱼炖好了,在鼎中洒进足足的曼陀罗粉。
巴菽藏在灶台一旁,有柴火虚虚掩着,无人会留意。
端着小鼎往正堂走去,她如昨日一般暗中观察。
别馆的侍者大多放了公假回家过节了,留在馆中的侍者不多,只见到零零星星的三四个。
也不见一个将军,想必是都在正堂与公子宴饮。
小五暗暗宽心。
待到了正堂,侯在木廊的侍者推开木门,小五脱了鞋履端了托盘垂头迈了近来,门一阖上,将趁机灌进来的风雪与千家烟火气全都拦了出去。
她微微抬眸,室内人不少,主座上是许桓,左右两侧软席上分别有陆九卿与裴孝廉及诸位将军,此时正在饮酒叙话。
很全。
可以一锅端。
小说《魏奴杀》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