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小炮灰在七零,燎的军官宠上天高质量小说阅读

小炮灰在七零,燎的军官宠上天高质量小说阅读

言蹊云浅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很多朋友很喜欢《小炮灰在七零,燎的军官宠上天》这部其他小说风格作品,它其实是“言蹊云浅”所创作的,内容真实不注水,情感真挚不虚伪,增加了很多精彩的成分,《小炮灰在七零,燎的军官宠上天》内容概括:个在草篮子里,到时候给马小娟。马小娟一脸不舍的看着苏茉,“苏茉,我好舍不得你。我以后能去找你玩吗?”虽然跟苏茉认识不到一个月,但马小娟已经把苏茉当成自己的好朋友了。苏茉噗嗤一声笑出声,“当然,都在一个大队,几步路的事,你想我了随时来找我呗。”“那行。”马小娟也高兴了,“你赶紧换衣服,我们帮你剪红纸。”红纸是昨晚陆家就让......

主角:苏茉杨素云   更新:2024-05-06 03:5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苏茉杨素云的现代都市小说《小炮灰在七零,燎的军官宠上天高质量小说阅读》,由网络作家“言蹊云浅”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很多朋友很喜欢《小炮灰在七零,燎的军官宠上天》这部其他小说风格作品,它其实是“言蹊云浅”所创作的,内容真实不注水,情感真挚不虚伪,增加了很多精彩的成分,《小炮灰在七零,燎的军官宠上天》内容概括:个在草篮子里,到时候给马小娟。马小娟一脸不舍的看着苏茉,“苏茉,我好舍不得你。我以后能去找你玩吗?”虽然跟苏茉认识不到一个月,但马小娟已经把苏茉当成自己的好朋友了。苏茉噗嗤一声笑出声,“当然,都在一个大队,几步路的事,你想我了随时来找我呗。”“那行。”马小娟也高兴了,“你赶紧换衣服,我们帮你剪红纸。”红纸是昨晚陆家就让......

《小炮灰在七零,燎的军官宠上天高质量小说阅读》精彩片段


陆长征之前送的鸡蛋,还剩十几个,她舍不得留下,前两天自己在知青点的时候,就偷偷转移到空间了,只留了两个在草篮子里,到时候给马小娟。

马小娟一脸不舍的看着苏茉,“苏茉,我好舍不得你。我以后能去找你玩吗?”

虽然跟苏茉认识不到一个月,但马小娟已经把苏茉当成自己的好朋友了。

苏茉噗嗤一声笑出声,“当然,都在一个大队,几步路的事,你想我了随时来找我呗。”

“那行。”马小娟也高兴了,“你赶紧换衣服,我们帮你剪红纸。”

红纸是昨晚陆家就让人送来的,说要剪了贴在嫁妆上。

“好。”苏茉应了声,从大皮箱里拿出一条灯芯绒的红色长裙。

这条裙子的款式,哪怕在后世也不过时,是很流行的复古款。在满屏黑白灰的年代,这条裙子,可以说是十分上档次了。

原主带来的衣服中,红色的就只有这一件。

苏茉一开始还怕太高调,没敢穿。

但昨晚听马小娟说起,他们那革委会主任的女儿结婚,穿了条很漂亮的红裙子后,苏茉就决定穿了。

这年头,城里的形势比乡下更严峻,城里都敢穿,乡下怕什么。

没意外的话,一辈子也就结这一次婚了,谁不想当个美美的新娘子呢。

苏茉换好衣服后,马小娟和陈兰都惊呆了。

“天啊,苏茉,你真美。”

“苏茉,你的衣服好漂亮!”

马小娟和陈兰同时发出惊呼。

苏茉笑了笑,“友谊商店买的,穿着会不会太高调了?”

“不会,结婚嘛,新娘子肯定要穿漂亮点的。”马小娟马上说道,“真是人美穿什么都好看,差不多的裙子,你穿着就是比那主任的女儿好看。”

苏茉抿唇笑了笑,然后拿起化妆镜,对着给自己编了个好看的双辫子发型,发尾绑上两根红色橡皮筋。

马小娟一边剪喜字,一边看苏茉编辫子,“苏茉,你这辫子编的真好看,以后教我呗。”

“可以呀。”苏茉点头,这是后世很流行的四股辫编法,没什么好藏私的。

编好辫子,苏茉又拿出原主那支口红,给嘴唇稍微上了点色。

弄好后,苏茉看着镜子里那个巧笑倩兮的佳人,心中十分满意。

迷不死陆长征!

剪好喜字后,马小娟和陈兰把喜字贴在苏茉的两个皮箱上,又在被褥上放了两张。

苏茉赶紧把竹筐里的热水瓶、搪瓷面盆、搪瓷缸和陆长征的那两件背心拿出来,之前用着的日用品则收好放进竹筐里,依旧用土粗布一盖,到时候让接亲队伍搬到新家去。

陈兰见苏茉又拿出那么多东西,目光闪了闪,不过也没说什么。

这些东西上面本身就有喜字,就不用贴了。

等陈兰出去后,马小娟这才从自己的行李袋中拿出一对枕巾,递给苏茉,“苏茉,祝你新婚快乐。”

之前她问过陈兰要不要一起送礼,陈兰说刚认识不久,不送,所以她也不好当着她的面拿出来。

苏茉有些惊讶,没想到马小娟竟会送枕巾给她。

这东西估计得要个一两块钱吧,她自己一个人送,出手算很大方了。

“谢谢你啊,小娟。”苏茉收了,和自己的东西一起收进皮箱里放好。

等以后马小娟结婚,她送回更好的就是。

苏茉把那个草篮子提过来,暗中又偷偷放回两个鸡蛋,递给马小娟:“小娟,这还剩4个鸡蛋,我就不带过去了,你留着煮着吃。”


见老儿子来帮自己干活,李月娥十分高兴。虽然拔花生并不累,但儿子有孝心,她也就休息休息。

陆长征虽然不爱干农活,但干起来速度也是很快的,三两下就把划给李月娥的活给干完了。李月娥去记分员那里,把今天的工分记上,一天7个工分。

记完,母子二人便一起回去了。

陆家村大队每天上工前,都会给每个人分好任务。早完成就可以早回家,要是没完成,那不管多晚,你都得做完,不然就算消极怠工,扣工分。

李月娥看着帅气的儿子,内心十分骄傲。她这老儿子,真是没得说。

打小就聪明,样貌更是整个大队一等一的俊,而且也有能力,年纪轻轻就靠自己拼到如今的位置。

不过想到儿子身上的伤疤,李月娥心里是又骄傲又苦涩,农村孩子要出头,真是不容易。

“你这两天准备准备,到时候去相看,对方是文工团的,你又在部队,正合适。”李月娥道。

“娘,不相看了,我跟苏知青处对象呢。”

“什么?”李月娥惊的差点没跳起来。

“是因为村里那些碎嘴婆娘的话?这你不用理,看我不去撕了她们。公社领导早就下来教育过了,这些陋习是要不得的。”

这几年,不断有知青下乡来,跟当地村民们,因见识习惯的不同,也产生了不少矛盾。因此,公社定期都会派人下来,给各大队的社员门进行思想教育。

“不是,是我看上苏知青了。”陆长征回答的干脆。

一瞬间,李月娥胸口堵着千言万语,竟不知如何开口。半晌,才哆嗦出一句:“你、你…怎么就看上她了?”

“她怎么了?我觉得她挺好的。”

李月娥:……

这苏知青是漂亮,可是这人,她看着就是个娇贵的。不是说她长得白净就是娇贵,城里来的知青,大部分都是白白净净的。可这苏知青,就是跟别人不一样,一看就是娇宠着长大的。

这样的人,会下乡来,那肯定是家里出事了。

陆家村生产大队是有定报纸的,她公爹和男人都看,他们讨论的时候,她也经常在一旁听着。对城里的形势,多少了解一些。

先不说跟她处对象,会不会影响老儿子前程。

就说这女人,太漂亮了,也不好。

书上不也说了嘛,自古红颜多薄命。说句得罪人的话,这苏知青,她看着就不像长命的。

这要真娶了她,能落得什么好?

“长征啊,你要不要再思量思量?”李月娥满心苦涩,这老儿子打小就是个有主意的,他定下的事,只怕不容易改。

“这苏知青一看就不是个干活的料,不适合我老陆家。”

“不会干就不干,我没准备让她干农活,到时候有我津贴养着,她顾好我们的小家就成。”陆长征应道。

“啥玩意?”李月娥声音都拔高了。

她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子,都没说不让她干农活。这才刚处上对象,就准备养着了。

怪不得人们都说,有了媳妇忘了娘。

这也是个没良心的。

李月娥真是被气到了。

“那你跟苏知青处对象,之前说好的相看怎么办?”李月娥语气也不好。

“直说呗,就说我已经有对象了,不相看了。”

“这怎么能?对方可是公社妇联主任介绍的。”李月娥不同意,万一儿子去相看后,又看上对方了呢。

虽然这样好像挺不是东西的,但她宁愿儿子不是东西。

“没什么不能的,直接说就好。相看本来就是互相的事,我有对象再去相看,不是更不好。”一个公社的妇联主任,他还不看在眼里。

“这……”李月娥还想再说什么,就被陆长征打断。

“娘,现在整个国家都在强调作风问题,娘是准备让我犯错误?要是被人知道我有了对象还去相看,那我这身军装可就穿到头了。”

“娘,娘没让你犯错误。”李月娥吓了一跳,“这不是刚处上,别人还不知道嘛。”

“现在只怕大家都知道了,我刚才载苏知青回来的时候,路过大队部,被那些晒谷的婶子们瞧见了。”

“你,你……”李月娥只觉得一股热血往脑上涌。

她这老儿子肯定是故意的!去知青点,哪里需要经过大队部。还让那些碎嘴的婆娘看到了……

想到李翠花今天就是在那里晒谷子,李月娥眼前阵阵发黑。

以李翠花那见不得她好的性子,只怕已经宣传的满大队都知道了。

看来,那个相看是去不得了。只是这样一来,就得罪了妇联主任,她还想着,等村里的妇女主任退下来,能不能争一争,看来是没戏了……

“那你跟她处对象,你爷的身体咋办?不是说好这次回来就结婚的?”

“按正常计划就行,我们先处两天对象,你过两天再去提亲,到时候就领证结婚。”

“你这么急?人苏知青能愿意?”

她娘家村里可就有娶知青的,人家可不跟农村人一样,看对眼了就结婚,而是要先处个半年一年对象的,通过了革命考验才行。

苏知青看着比那些人更娇,愿意跟她老儿子这样,着急忙慌的就结婚。

“她很通情达理,我们家情况特殊,她会愿意的。”陆长征道。

火候已经差不多了,再努力一把就能成。


马小娟早就发现苏茉拔花生很快了,只是两人隔得远,她不好大喊大叫。现在苏茉过来,立刻凑了过来问:“好姐妹,快说说拔花生有什么诀窍,你怎么拔的这么快?”

“能有什么诀窍,就用力拔呗。”苏茉道,薅起一株花生秧,用力拔了起来,随即皱了皱眉。

“你这块地比我那块地硬,我那块地好拔点。”

“靠!原来是这样。我就说那些婶子怎么拔的那么快呢,原来分的地好。”马小娟气了。

这是欺负她是外来的?

她决定了,等秋收结束以后,她一定要好好巴结大队长和小队长,让他们以后也给她分点好地。

虽然她不靠这些工分活,但谁也不想一直当落后分子不是。以前还有苏茉垫底,现在苏茉不垫底,最末就是她了。

“你先把花生挑回去吧,我帮你拔着,早点忙完早点回去休息。”苏茉催促。

马小娟只能苦哈哈的去捆花生了。

为了挑这些东西,她的肩膀都磨破了,疼的很。

她忽然好羡慕苏茉,有对象可以帮忙挑花生。

她要不要也找个对象,让他帮忙挑东西?

马小娟在脑海中过了一遍,自己这段时间见过的小伙,瞬间一个激灵。

还是算了,慢慢挑吧,挑不完不是还有知青点的其他男知青么,等秋收结束后,她多买点肉请他们吃就是。

没必要为了这么点事,就把自己卖了。像苏茉对象那样的,别说村里了,就是城里都少见。

陆长征挑完花生回来,见自家媳妇不见了,四处一瞧,搁另外一块地拔着呢。

陆长征:……

不累么?怎么这么爱干农活?他还想跟她说早点回去,他娘中午要过去提亲呢。

把最后两捆花生挑起,陆长征走到苏茉拔花生的地方,小声道:“媳妇,早点回去,我娘中午过去。”

苏茉点头,应道:“好。”

陆长征愉悦的勾起嘴角,虽然嘴上一直叫着媳妇,但真到了这一步,他心中才有真切感。

这可就是定名分了。

等傍晚他再到公社去打个电话,问问结婚申请批下来了没。要是批下来了,他明天就带她媳妇去开证明领证。

“这挑完我就不过来了,我得去帮我娘挑。”陆长征道,然后又交代他媳妇,“你帮着拔就算了,别帮忙挑,路不好走,也重。”

苏茉点头,陆长征这才挑着花生走了。

大婶子们看见陆长征帮苏茉干活,不少柠檬精就开始酸了。

虽然她们前两天还在讨论陆长征亲了摸了苏知青,应该对人家负责,但一旦他真对苏知青负责了,她们又觉得亏了。

这么好的一个大小伙,落一个外人手里,肉痛。

“早知道这招对陆长征有用,我就叫我闺女在他回来的路上等着了,还能便宜了一个外人。”

“我也没想到陆长征竟真的和苏知青处起对象了。公社领导不是说了,这种见义勇为救人命的事,不能用旧眼光去看么。”

“还不是李翠花那憨货,四处散播流言,以为大家伙不清楚她的心思似的。整的陆长征这么好一小伙子,落一个外地知青手里。”

“那个苏知青,干活还没我闺女一半利索呢,也不知道长征娃儿看上她哪里,这次怎么就不刚了?”

早几年,村里有个喜欢陆长征的姑娘,家里不错,人也长得俊。趁陆长征回来探亲,跟家里人串通好,设计把他约到后山,想污蔑陆长征毁她清白,逼他娶她。

小说《小炮灰在七零,燎的军官宠上天》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洗完澡,苏茉坐在房门口,一边擦拭着头发,一边思考接下来的安排。

原主虽然豪富,但她留下的东西,目前真正能用的,其实并不多。

两张存折的钱,不说这个年代不能跨省取钱的问题,就是能,没特殊情况,她也不准备动用。

苏仲黎留下的那八万块钱,是属于苏廷谦和苏廷德两兄弟的。原主父母的那3000块钱,她也准备留着,若有朝一日他们能提早回城,给他们带回去也能有钱用。

剩下原主那1030块钱,看着是很多,但在什么都要买的情况下,估计也用不了几年。主要是她没有票,许多东西都得去黑市买,那价格自然就贵了。

而且,她还得攒资本,等恢复高考后考大学,圆自己的清华梦。然后借着改革的东风,囤房子,做生意,发家致富!

所以,她得有进项!

靠什么挣钱呢?用异能催生水果蔬菜去黑市卖?

只能勉强算一个备选项。

水果蔬菜在这个时代价格低,卖不了多少钱。要卖也只能反季的时候去,卖些这边稀有的品种,才能卖的起价。

若直接跟黑市合作,蔬果不耐放,黑市的人估计也不敢大量吃货,只能小批量供货。但次数多了,风险也就大了,万一哪天倒霉被抓了,那可得不偿失。

所以,在没有找到安全的方式之前,这个只能算备选。

不过,倒可以去黑市的时候,顺带卖一点,挣点外快。

既然催生低价值的效益不高,那就催生高价值的。

她记得,东北是有不少野山参的。若她能找到野山参,那么她就可以催生野山参去卖。

她记得其他年代文中,一根野山参,都能卖一两百块钱。她若能两三个月卖一根,那与那些领工资的也没差多少了。

但这只能算私底下的收入,不能摆到明面上。

在末世苦哈哈的,在这里,她想过上能吃肉的日子。所以,她要想过的好又不被人非议,必须有一份摆在明面上的收入。

原主作为纺织厂的宣传干事,文笔还是很硬的。在海市的时候,就经常给报社投稿,几乎就没有不被采用的。

本来,这个特殊时期,投稿是没有稿费的,一般都是发点票证或者给个样刊。

后来,报社的编辑爱惜她的才华,给她申请了一个所谓“编外通讯员”证,就类似临时工,这样她的投稿就能算稿费了。可惜这个证申请下来才一个多月,原主就下乡了。

苏茉想了想,上个月原主貌似是收了二十多块稿费的。

【科普:1966年,文化部提出全国报社、杂志社、出版社采取统一的稿酬标准,著作稿每千字2~8元,翻译稿每千字1~5元。但文革期间,是停止向作者直接发放稿酬的,而是改为发样刊、票券或物品。直到1977年,才恢复直接发放稿酬。】

苏茉想起那堆书中好几本《人民日报金句》,以及后世听过的不少励志歌曲,觉得这个可以搞。

她一个学霸,学习学习,再揣摩揣摩,应该还是能搞得定的。

这样,她就有了一个明面上的收入。

这个时代,给报社投稿能被采用是非常有面儿的事,这样她在大队的地位也会提升一些,如果有什么竞争老师之类的职位,应该也容易一些。

干农活拔拔草种种菜的,她或许还行。但真要花大力气干的,她估计也不成啊,真是泪目!

而且,她记得,1972年M国总统尼克松就会访华,这些官媒都是狗鼻子,最能捕捉某些信号,到时候肯定会连载一些M国的小说来释放某些信号。

到时候,她也可以跟报社申请接一些翻译稿件,这样又多一份收入。

她打小接受双语教育,英语可不要太好。况且,原主也是会一些英语的,也不怕穿帮。

原主之所以能有那么多侨汇券,是因为原主的大伯爷苏仲清在建国初就全家移民外国了。

1955年,国家开始使用票证后,苏仲黎便给国外的哥哥去信,也不知他们兄弟二人如何谈的,总之此后每年,苏仲清都会给他们汇一笔款。靠着侨汇券的票证,原主家基本就没有缺票的时候。

广东省10元面值的侨汇券(侵删)

偶尔,他们也会辗转寄一些东西回来,其中就有英文书籍。苏廷谦年轻时候是留过洋的,会英语,所以也教了苏茉一些。

如今算来,她也算有挣钱三计了,就且先这些,后面再看看有没有其他更挣钱的方式。

挣钱的事搞定了,现在就是买东西了。

她记得,书中原主父母会在半个月后,被下放到隔壁大队牛棚。

就原主什么御寒物资都没有带的样子,他们的境况更不堪,肯定也不会有,她得提前给他们准备好这些。

原主带的棉花票不少,但做这么多东西,肯定是不够的,她还得去黑市再弄点棉花。

弄了棉花还不算,她还得去跟别人学学如何做棉衣,不然父母的,她都不知找谁做。

至于棉被和褥子,倒是可以找人做。要是人问起,就说要结婚了,做来当嫁妆。

还有其他日用品,也要赶紧买回来才行,不然真的很不方便。

现在秋收已经接近尾声,而且原主干活也很慢,厚着脸皮的话,应该也能请到假。

所以,她准备明天请个假,去县城一趟。

把要用的东西买齐,顺便买个礼物感谢陆小兰这两天对她的照顾。

至于杨素云,就不用了,以身相许了都。

这样想着,苏茉又转身进了房间,拿出纸笔,给苏廷德写了一封信,明天去县城的时候,寄给他。

信中,隐晦的提及她听说父母下放的地方在她隔壁大队,她会想办法照顾,让大伯不要再奔走,免得被人钻了空子。

还有,就是告诉他,今年大伯爷的汇款应该快到了,记得安排人去签,免得便宜了别人。

虽然这个时期特殊,但国家正缺外汇,有人汇款,都是收的。

小说《小炮灰在七零,燎的军官宠上天》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本来就没什么好吃的,再煮的跟猪食一样,谁下得了口。

苏茉他们刚来的时候,大队借了他们一人10斤玉米面,20斤玉米碴子,30斤番薯。他们每天吃的,都是这些东西和青菜,只偶尔会有一顿鸡蛋炒青椒,还是青椒多鸡蛋少的那种。

苏茉昨晚做的那顿,是他们下乡来吃的最好的一次了。

苏茉先把玉米大碴子粥熬上,还在里面切了几块红薯,又从空间拿了些她当种子的红芸豆出来,抓了两把进去。

这些东西,等她异能升级后,随时都可以催生,倒也不心疼。

然后又去菜园子摘了几条茄子和一些豆角,再拔了几颗白菜,准备弄个豆角烩茄子,炒个白菜。

******

再说另一边,李月娥跟陆小兰从公社办公楼出来后,又一起去了供销社。

她中午买东西的时候,见还有些去肉后剩下的大骨头,不要票全部才5毛钱,她便买了先放供销社。等办完事后再去拿了回家炖白菜和土豆去。

虽然没什么肉,但也有个肉味不是。

这种东西,平时一般都是他们供销社内部消化了,她也是闺女在那里上班,跟他们相熟,人这才卖她。

母女两个回到供销社后,见其他售货员都凑在一起,似乎在聊着什么。

“呦,你们这是有什么新鲜事呢?也说来我们听听。”陆小兰笑着道。

“说你家的事呢。”那个之前带陆长征他们去集体作坊的大姐道。她说的可是好话,不怕她们知道。

“哦?说我家什么事?”陆小兰笑容有些牵强了。

红旗公社就这么点大,她三哥要相看的事,不仅陆家村大队的人知道,她供销社的同事也有些是知情的。

“说你哥的对象不仅人长得标致,出手还大方。28块钱,说掏就掏了。”那大姐道。当时她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听了一耳朵才走的。

大姐姓黄,公爹是另一个大队的支书。去年供销社有个售货员生孩子,她托了关系进来,然后就一直做到现在。

不过她只是临时工,工资每月只有14块钱。28块钱,可相当于她两个月的工资了。

“啥?”陆小兰不懂。

黄大姐把苏茉定做被褥的事情又说了一遍,然后扯着李月娥的手笑道:“婶子,真有福气。我看你这未来儿媳妇,样貌穿着气度都是一等一,肯定城里好人家的,你儿子眼光真好。”

她就说,明明听说是要相个文工团女兵的,怎么忽然换了个知青,原来是有更好的。

这陆家村大队支书一家,真是鬼精鬼精的,啥好事都让他们占了。

这么一个条件好的知青,怎么就没分到他们大队?

她还有个小叔子没成家呢,这要是能攀上城里的大亲戚,以后得有多少光可沾。

那苏知青,一看家庭就不普通。她可看见了,手上戴的手表还是上海牌的,衣服的料子一看就特别好,还穿着白布鞋。

这白布鞋,供销社可没得卖,怕得是大城市的百货里才有。

看她掏钱的样子,一看就是见惯了钱的。这28块钱在她手里,仿佛就跟2块钱一样。

可惜,这么好的对象,被人先占了……

因为要评先进大队,苏茉落水的事,陆家村的村民们,愣是一点口风都没往外传。所以,那黄大姐还不知道有这么一个缘由在。

李月娥听完后,内心咆哮,面上却还带着笑道:“哎呦,多谢大妹子。小苏这孩子确实不错,我也是越看越喜欢。”

小说《小炮灰在七零,燎的军官宠上天》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起床的哨声一响,苏茉立刻就醒了,应该是原主在那十几天养成的条件反射。

马小娟和陈兰也是,此刻已经坐起来准备穿衣了。

“苏茉,快点,5点半就要到大队部集合。”马小娟催促道。

秋收的时候,都是5点吹起床哨,五点半到大队部集合,听大队长安排今天的生产任务。

陆家村大队一千多口人,能参加劳动的有800多人。这800多人,又分了八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里,又有五个生产小队。

大队长会在当天早上把生产任务安排给生产队长,然后再由生产队长分给各个小队长。小队长再带着自己的队员到任务地段,按实际情况,现场给大家分配任务。

基本上,就是这么一个流程。

“苏茉,你快点。今天的早饭是红薯,迟了,大的都被人挑走了。”马小娟又催了一句。

秋收的时候,很早出工,根本来不及在家吃早饭,大家都是头一天晚上做好,第二天带着,在路上边走边吃。

“小娟,我今天还想再请一天假,去县城买点东西。”苏茉迟疑了一下道。

事情还是越早做完越踏实,万一中间有什么变故,她也有时间调整。等秋收完再去,时间就有点紧了。

“那你得去跟大队长说,他可不一定会批。”

马小娟也好想请假,但她感觉大队长有点针对她,也不知道她哪里得罪他老人家了。

“你要是能请成功,去了县城帮我也带点东西呗,我待会儿给你钱票。”

“行。”苏茉点头。

马小娟和陈兰出去后,苏茉也拿了衣服换上。

苏茉从原主的衣服中,挑了比较低调的卡其色裤子和白色衬衫,然后穿了双白布鞋。齐肩的头发则被她编了两个小辫子,垂于肩侧,美丽中又带着俏皮可爱。

在外面洗漱的知青们,见苏茉穿成这样出来,都有些惊讶。

“苏知青,你今天又不去上工吗?”郑彩萍问,眼中带着羡慕,这样的衣服她要是也有一身就好了。

“嗯,今天不去,有事想去趟县城。”

“工分很少的话,就分不到多少粮食,这里冬天很长的。”郑彩萍提醒。

虽然苏茉一天撑死可能也就挣4个工分,但4个工分也好啊。

“我知道,没关系。我家里人会给我邮东西和汇钱。”苏茉扯了个借口。

郑彩萍:……

敢情是她多操心了,人家可能根本就不在乎这点工分。

如果两三年前,她或许还会说苏茉思想觉悟不行,下了乡就该好好支援农村建设。但她都下乡三年了,也早就明白了,他们这群人就是城里养不下,塞到农村来的,到哪都不受待见。

跟她同一批来的知青,但凡家里有点能力的,都想办法回城了。

苏茉打水湿了毛巾,擦了擦脸。至于牙,就只能漱口了。

虽然她空间有牙刷,但明面上她是没有的,所以只能忍着。

还是得赶紧去买东西,连牙都不能刷的日子,实在是太难受了。

苏茉在房间的细绳上晾好毛巾,正想着该怎样向大队长请假,就听见外面有人叫她。

正想出去,马小娟就跑了进来,对着她挤眉弄眼。

“外面有个军人同志找你,长的挺俊的,是你对象么?”

苏茉想了想,大队这里是军人又长得帅的,应该就是陆长征了,便点点头。

“那还不错,若是他的话也还可以。”

苏茉:……

昨天还劝她不要嫁来着,马小娟,想不到你竟然这样的,还是个颜狗。

“快出去吧,人家等着了。”马小娟推了苏茉一把,然后又把她拉住,“对了,你要是去了县城,帮我买一斤鸡蛋糕回来,要是方便拿,就再帮我带一个搪瓷盆回来。”

说完,把钱票给苏茉。

她们这屋,就陈兰一人带了搪瓷盆,三个人排队用,太麻烦了。其他的,她也不敢叫苏茉带,苏茉这么娇弱,估计也拿不了多少东西。

苏茉接过钱票便出去了。

陆长征在知青点的篱笆外站着,看见苏茉走来,眼睛一亮。

他对象就是好看!

“陆同志,你找我?”

陆长征从口袋中掏出两个热乎的鸡蛋,递给苏茉,“刚煮的鸡蛋,趁热吃了。”

这个年代,鸡蛋可是金贵的东西。农村许多人,就靠这点“鸡屁股银行”换东西了。

虽然这是自己新上任的对象,但苏茉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习惯了依靠自己的苏茉,一时还不太习惯被人关心。

“你呢?你吃了吗?”

“你吃!”陆长征没答,而是让苏茉快吃。

他一个大男人吃什么鸡蛋,他对象生病刚好,正是要补的时候。

“我们一人一个。”苏茉把手中的鸡蛋剥了壳,递给陆长征。

见陆长征不接,便直接递到他嘴边。

陆长征嘴角高高翘起,他对象真心疼他,有好吃的都要分他一半。

最终,还是不忍拂了她的好意,张口把鸡蛋吞下。

然后把另一个鸡蛋拿过来,三两下剥了,递到苏茉手边。

看着苏茉把鸡蛋吃完,陆长征这才把手中提着草篮子递给她。

“我昨天在村里换了些鸡蛋,你病刚好,每天煮一两个补补身子。”

苏茉震惊的看着他,想不到这个男人还这么细心,一时间竟不知该不该接。

这种草篮子是用麦秆编织的,椭圆的圆柱体形状,挺深的,能放不少鸡蛋。陆长征在上面铺了一点麦秆,看不清楚有多少,但一两斤是肯定有的。

“不,不用了,你拿回去家里吃吧。”苏茉觉得有点多,如果几个,她可能就收了。毕竟她在末世,也好久没吃过鸡蛋了。

“家里吃的有。你病刚好,正是要补的时候。我是你对象,给你送点鸡蛋很正常。”

陆长征蹙眉,很不喜欢苏茉这副跟他客气的模样。刚才不还给他剥鸡蛋吃了么?

“可是,有点太多了。”苏茉道。

陆长征瞬间多云转晴,他对象真是个好同志,半点都不贪心,就这点鸡蛋都嫌多。

“不多,快拿着。”陆长征把篮子又递了过去,就一点鸡蛋算什么。他还想着待会儿去县城供销社问问,有没有麦乳精,给她买两罐回来。

麦乳精可是个精贵东西,一般要大城市的供销社才有,他们县城的供销社,还不一定有的卖。

【科普:麦乳精首次进入中国,是在1920年一名叫王亚卿的商人从英国引入的,首站是上海,当时王亚卿通过多种方式宣传麦乳精,很快在上海引起轰动,受到许多名人和政要青睐,成为一种时尚的象征。

1937年,上海九福制药厂从瑞士引进生产技术,研制出国产的麦乳精“乐口福”。一经推出,就备受追捧,一度成为“奢侈品”。

麦乳精是在80年代初期,才开始在国内风靡的。在此之前,麦乳精一直属于高端奢侈的营养品,价格高昂,且在大城市才有的卖。70年代,许多人甚至没听过“麦乳精”一词。

生产:1976年前,麦乳精基本只在上海有生产。特殊时期结束后,各地陆续引进麦乳精的生产技术,麦乳精产量增加,价格下调,开始进入老百姓眼中,直至在80年代开始风靡。】

苏茉最终还是接了,一提,分量还不轻,估计得有两斤多。

“你待会儿是要出去?”陆长征问。看他对象这打扮,可不像是要待在知青点休息的样子。

“嗯,想请假去趟县城,买点东西。”

“正巧,我也要去县城,等会儿我带你一起。”这不是赶巧了,他正好也要去县城。

“秋收的时候,村里没驴车去县城,你走过去,估计得两三个小时。我骑车带你,快一些。”

苏茉想想也是,便应道:“那就谢谢陆同志了。”

“不客气。那你知青点等着,我过会儿来接你。”陆长征说完便走了。

知青点的人早就好奇了,见苏茉提着一个草篮子进来,郑彩萍率先忍不住问道:“苏知青,那是谁呀?”给你送的什么东西?

“我对象。”苏茉道,没什么好隐瞒的。

“啊?你什么时候处上对象了?”郑彩萍大惊。

知青点几个男知青脸色也有些不好,苏茉可是知青点最漂亮的,就这么被人撬走了。

“昨天。”苏茉言简意赅。

“看他穿着军装,莫不是就是支书家当军官的那个儿子?”

苏茉点头,不欲多言,拎着草篮子进了房。

这时,老知青们的脸色都有些微妙。

他们来的久,是知道支书家有个当军官的儿子的,听说官还挺大。想不到苏茉运气这么好,刚下乡就处上支书家当军官的儿子了,怪不得今天都不去上工了。

另一个女知青林霞的脸色,就更精彩了。

当初陆长征那房子建好,村里的大婶们去围观的时候,她也去看了一眼,当下就喜欢的不行。她虽是城里来的,但一家六口挤在两房一厅里,她连自己的房间都没有,只能和妹妹一起睡客厅角落的双层床。

她长得也不差,也曾幻想过陆长征回家探亲与她看对眼,然后她住进那房子的情景。

想不到如今竟被苏茉截了胡。

当下恨得咬牙切齿,心中暗暗骂道,真是个狐狸精。

说不定那天,苏茉就是故意等在河边,看准陆长征到了才跳河的。不然她哪天请假不好,偏偏那天请假。

真是好有心机!

小说《小炮灰在七零,燎的军官宠上天》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午饭后,李月娥先先和陆小兰去了公社供销社,买了2斤蛋糕、2瓶大曲酒,见有苹果,又买了2斤。

60°的1斤装的大曲酒,有票要两块三毛九1瓶,2瓶花了四块七毛八;苹果四毛八一斤,2斤花了九毛六;蛋糕九毛六一斤,2斤用了一块九毛二。

【注:本文商品零售价均来自《湖南物价40年》中1971年长沙市国营商店的商品零售价。】

买东西就花了七块六毛六,让李月娥有些肉疼。要知道,陆小兰在公社供销社,一个月工资也只有24元,这相当于快花了她闺女三分之一的工资了。

想到待会儿还得装孙子,李月娥就脑壳疼。

等陆小兰请好假,母女两个一起去了公社的办公大楼,先去找了姑爷杨景明。

柳广英见杨景明带着李月娥和陆小兰过来,李月娥手里还提着东西,心里一个咯噔,但面上还是带着笑。

“哟,老嫂子,你咋来了?”

杨景明把她们带过来后,就赶紧溜了,反正当初他也就牵个线的作用,事情都是他岳母和柳主任谈的。

“是这样,柳主任,实在不好意思,相看的事,估计不能成了。”李月娥说的很不好意思。

“啊?为什么?是长征有什么其他要求不成?”柳广英大惊,虽然有预感,但顶多以为还有什么条件要谈的,没想到直接就不成了。

“是这样,长征回来那天,救了一位知青,结果两人看对了眼,处对象了。”李月娥道,“既然都有了对象,自然就不能相看了。”

“还有这事?”柳广英松了口气。

“这样,老嫂子,这事我来解决,那个知青叫什么名字?我约她谈谈。这救人可是做好事,怎么可以以此逼婚呢。亏她还是个知青,这思想觉悟就不行。”

“柳主任,您误会了,没有逼婚,是两个年轻人自个儿看对眼了。”

柳广英的脸当即沉了下来,“老嫂子,这你们可就不厚道了。我外甥女可是特意从文工团请了假回来的,我哥他们嫁妆都准备好了,你这忽然就说不相看了,让他们怎么弄?这不是悔婚嘛。”

眼看快到手的上好金龟婿,就这么没了,柳广英气急。

“哎呦,柳主任,话可不能这么说。我们当初可是说好了,先相看。我当时就跟你说清楚了,能不能成,要看长征的意思,我做不了主。这都还没相看呢,怎么就成悔婚了?这帽子可不能乱扣。”

李月娥当即反驳。这要是悔婚,可就是作风问题了,别说老三是军官了,就是个普通士兵,也不能被扣上。

“而且,这还没相看呢,成不成都另说。你哥他们怎么就准备上嫁妆了?莫不是姑娘有什么隐疾,着急着嫁?”李月娥也不是好惹的。

柳广英:……

可不就是急着嫁么。

她那大侄女柳萍今年都22了,二侄女柳梅今年也20了,但因为柳萍没结婚,柳梅对象都谈了两年了,也一直拖着没结婚。

今年男方那边说了,最多再等一年,否则就分开,别拖累他们儿子。

柳梅的对象,可是县机械厂厂长的儿子,这么好的亲家,怎么能没了。加上柳梅又呼天抢地的,她大哥也是愁白了头发。

偏生柳萍自考上文工团后,就眼高于顶,家里介绍的对象一个都看不上,自己在文工团也没找对象,硬是到了22岁还形单影只。

柳大哥只得对大女儿下最后通牒,让她今年务必结婚,否则就断绝父女关系。

柳萍这才松口,说是在部队看上了一个军官。柳大哥一问,发现对方不仅是副营级的军官,还是同一个县红旗公社的。

柳大哥大喜,这不就是天作之合嘛!对方没有什么表示也不要紧,都这个年代了,女方也可以主动一点的。正好妹妹柳广英就在红旗公社工作,柳大哥便托她牵起了线。

柳广英心疼大哥,这才舔着脸到男方家去,本来想直接把亲事说成的。但男方家没同意,只答应了先相看。

柳广英本想着柳萍不管是外貌还是工作,都很不错,应该是十拿九稳的,想不到还是出了变故。

“老嫂子,看你这话说的,孩子能有什么隐疾。不过是因为在部队工作忙,平时没什么时间,我哥嫂着急,这才早早准备了嫁妆。你儿子也是部队的,知道他们工作有多忙的。”柳广英也不敢给脸色了。

这清溪县可不大,若再传出柳萍有隐疾和恨嫁的流言,那以后柳萍可别想在清溪县找到条件好的对象了。

“他们是工作忙,我家长征也是,这不也是拖到现在。他大哥在他这个年纪,孩子都俩了,我也是愁白了头。”李月娥表示认同。

只要对方不揪着,李月娥还是愿意放低姿态的,毕竟能和气的把事情解决,谁愿意撕破脸呢。

“是啊,儿女都是债。我大哥,为了家里两个姑娘,也是操碎了心。”柳广英深有感慨。

“哎,我们也是很不好意思。这不,我家那口子,让我买了两瓶酒,托你带去给柳老哥赔个不是。”

“主要是缘分这东西吧,我们也控制不了。俩孩子看对眼了,我们也没办法。主席都说了,要婚姻自主,我们做父母的总不好还包办婚姻,您说是不是?”

柳广英一噎,她能说不是吗?她要是说不是,岂不是说她思想觉悟还不如一个种地的农妇?

“当然,现在都是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了。既然孩子都有对象了,那这相看便不作数了。”柳广英强颜欢笑,她哥怕是又有得愁了。

“那就辛苦柳主任转告了,实在是不好意思。”李月娥拉着陆小兰起身准备离开。

“哎,老嫂子,东西你带走,我们不拿人民群众一针一线。”柳广英忙叫住她们。

“哎呦,柳主任你误会了,我自是知道你们的纪律的,我男人也是大队支书。这东西是给柳老哥的,毕竟这事是我们这边的不是,还得麻烦柳主任你转交给他。”说完,李月娥扯着陆小兰便走了。

反正东西她都买了两份,随便他们怎么分。

等走出了公社,陆小兰还是有点晕乎。

“事情就这么容易解决了?”陆小兰问她老娘。

“那不然呢?”李月娥一脸无语。

老三可是副营级,跟公社书记同一个级别,柳广英一个妇联主任,还能拿老三怎样?

再加上,相看本就是双方你情我愿的事,现在有一方不愿意相看了,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他们只是厚道,这才提着礼上门道歉。要是不讲究的人家,不过是让中间人说一声的事。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