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风重华重华的现代都市小说《盛宠毒女全集小说阅读》,由网络作家“孟姜”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由小编给各位带来小说《盛宠毒女》,不少小伙伴都非常喜欢这部小说,下面就给各位介绍一下。简介:前世母亲懦弱早死,她被迫嫁入商户,成为继母,孤苦一生;重生回到待嫁前,她誓要摆脱枷锁,护母虐渣,走出一条惊世大道!谁说女子无才,她这一双素手,也能翻云覆雨,让这天下生变……...
《盛宠毒女全集小说阅读》精彩片段
母女二人坐着马车出府时,已是一个时辰之后,骄阳已经挂上树梢。
淡金色光线从车窗中投入,将影子在车壁上铺成一个奇怪的形状。风重华趺坐在马车中,紧紧闭着眼。风慎的事情她并没告诉给文氏,她不想让文氏因为风慎而坏了心情。
马车辘辘前行,转过几条巷道就来到大街上。顺着大街一直向北行,便能驶到长公主府。
半个时辰后,马车停在了一座巍峨府邸前。许嬷嬷上前递了帖子,就站在府门前等着。也不知过了多久,有宫人自门内走出,引着马车自侧门而入。
而后就有人请文氏与风重华下车。
长公主府不比风府,规矩极重。像文氏这种低级官员的妻子,是没资格乘辇的。不能乘辇,就只能从府门走到内宅院。长公主府这么大,一步一步走过去,怕得半个时辰。
风重华跟在文氏身后,随着她的脚印慢慢向前行。不由抬头看了一下天色,马上就要到午时了。
贵人相见,说几时就是几时,若是午时不能出现,那便是失礼。约走了小半个时辰,便看到前方的宫门,就有几名年轻的宫人接替了方才引领她们的人。
宫门内多植垂柳苍柏,抄手游廊下每隔十数步远,便挂着灯笼。灯笼下皆站着年轻漂亮的宫人,风重华从她们身边走过,她们眉眼不抬,裙裾不动,如同石雕般。
再向前走几百步,便是一座巍峨庭院,琉璃瓦所覆的穿山游廊和厢房,皆是雕梁画栋,精美无比。门后站着几名宫人,见到她们来了,其中一人就迎上前来。
“怎么这会就来了?想着你们还得一会呢。”她面上挂着真诚的微笑,像是与文氏非常熟稔。
风重华知道她是谁,前世到玉真观求见长公主就是求她递的话。她叫童舒,是与文氏同年进宫的,进宫以后就一直服侍长公主,是长公主身边一等一的知心人。
见到此人,文氏嘴角露出欣喜的笑容,“最近长公主身体怎样?睡眠可好?”长公主有失眠的老毛病,每夜只能短短睡上两个时辰。
童舒一边引着她们往前走,一边低声说话:“请了无数太医都不见好,这几日长公主心情有些烦闷,睡的就更少了。”
文氏知道她是好意提醒,低声说了句谢谢。
童舒就与文氏交换了一下眼神,而后将目光转到风重华身上:“这是你家的女公子?一晃这么多年不见了,现在竟已长这么大了。”
听到童舒与她说话,风重华唇边露出一个恰到好处的笑容,微垂螓首,娴雅淡然如一朵缓缓开放的木槿花。
童舒微微颌首,又引着她们走了数百步,停在一间花厅前。
“先在这里候着吧,我去回禀。”说着,她掀起了碧纱帘笼,将人请了进去。
就有小宫人进来布茶上糕点,另有人端着水盆和毛巾供文氏母女洗漱。
来之前,文氏就教过宫里的规矩,所以风重华并不慌张,而是有板有眼地跟随着文氏。
放眼这京城中的闺秀,仪态规矩少有能比得过风重华的。文氏自小跟着周太太长大,少年时又入宫做了才人,对于规矩这两个字那是刻在骨子里的。有了孩子之后,在教养的问题上更是不敢松懈。
经她手调教出来的风重华,即端庄又稳重,仪态高雅柔美。
文氏转头瞧了一眼,露出赞许之意。
不过略坐了一会,童舒就传她们觐见长公主。
风重华的心,猛然紧张起来,这是她两辈子第一次见长公主的面。
穿过一个粉油大影壁,便看到前面有座高高的宫殿。宫殿的门开着,透过一层层明黄的帷幕隐约可见有宫人分列在两旁。她们在殿外又等了等,直到有人通传才走了进去。
长公主穿着真红大袖的常服坐在榻上,额间贴了花钿,头上戴着点翠金凤冠,两侧的垂珠冠翅轻轻在耳侧摆动摇曳。她面如凝脂,眉如翠羽,见到文氏母女走近,唇角露出一丝意味不明的微笑。
“见过长公主。”文氏以手加额伏倒在地,眼睛有些泛红。
长公主微微颌首,待她行完了礼,才令童舒将她扶起。
风重华这才敢抬头看她,只见长公主虽是仪态高雅,可眉宇间却隐着一层不易令人发现的忧色。似是感觉到风重华看她,长公主的目光不由得往这里落来。四目交接下,风重华被长公主眼中的威压所震,陡然垂下头去。
长公主勾了勾嘴角,半敛杏眸,看着站在下方的文氏:“阿若,好些年不曾见你了。”
殿门口立着两尊金狻猊,几缕翡色轻香自兽口中缓缓逸出,在殿中萦纡旋绕,仿佛人间四月,梨桃始华。
就在这香雾缭绕中,文氏的眼不由湿润了:“长公主,都是婢子无能,不能长侍长公主左右。”
听了她的话,长公主轻轻叹了一下,一双杏眸遥遥望向殿外,也不知在想着什么。
须臾,长公主收回目光,冲着文氏颌下了首:“阿若很好,不必妄自菲薄。个人有个人的缘法,强求不得。”
有风抚过,室内飘满了淡淡清香,似乎有奇异的醉人力量,令人一时心神恍惚。
长公主看了看风重华,向她招手。行动间,露出一截纤白皓腕,“是重华吗?到我这里来。”风重华就垂首向前,直走到长公主身边。
“好孩子,真是个好孩子。”说了这句话,长公主双睫一垂,有些黯然。一双握着风重华的手,微微有些颤抖。
忽然间,有处帷幔动了一下,几个系在幔上的香铃相互碰撞,发出一阵悦耳的撞击声。
随着这声铃响,长公主眸中的光芒也少了几分。
她将风重华的手轻轻放开,笑靥缱缱:“这几日,后院的赤水湖开遍了荷花,重华还没有来过,不如让童舒领着你四处处转转。”
风重华抬眸,往文氏那里看去,她知道长公主多半是和文氏有话说。见到文氏点头,她便行礼告退。临出殿之后,她悄然转身,只见长公主唇边绽开了一抹笑,只是这笑像是雪山上萦绕的云雾,冰冷而又迷离。
风重华眉头微微蹙起,却老实老实地跟着童舒走了出去。
童舒引着她在游廊上转了几转,便来到了后花园。花园占地极大,一进园门迎面庭壁处种了一棵紫藤,下置少许山石,沿着曲廊迂回曲折数次,便停在一丛新竹掩映下的古树旁。顺着古树望去,是一汪碧波荡漾,荷花满塘,菡萏飘香。
岸边枫叶初红,幽兰摇曳,蝴蝶忽起忽落,穿花拂柳,慢慢地往赤水湖飞去。湖中有小亭一座,四面俱是游廊曲桥。童舒便请她在亭中坐了,少时便有小宫人用银盘端着瓜果和香茶而来。
风重华先谢过童舒,而后才敢在亭中安坐。
到今日她才敢断定,长公主确实是遇到了麻烦事。不论妆化的如何精致,眉间那抹忧色是无论如何也隐不去的。只是不知遇到的是什么事,也不知那经书能不能帮到长公主。
来之前,她并没告诉过文氏送给长公主经书的事情,所以就是有人询问文氏也问不出什么。她轻轻叹了口气,耳朵里响起刚刚在殿中那阵轻脆悦耳的香铃碰撞声。
帷幕后的人,会是永安帝吗?如果是永安帝的话,那就证明长公主的麻烦事与安陆伯府有关。怪不得前世文氏回府后神情有异,不久后就触柱而亡。
想必,她在长公主府被永安帝盘问了什么,而真相却是她所不能抵抗的。她唯一能做的,也就是自尽。
只是,文氏可曾替她想过?一个没娘的孩子在安陆伯府如何生存下去?难道文谦能护住自己吗?又或者说,文氏拜托了长公主?可她也不想想,长公主连自己的麻烦都解决不了,又怎有瑕顾及自己?
她正在想着心事,突听得亭外传来男子的说话声。
“咦?这亭子怎么有人了?”
风重华转头,透过糊着纸的雕镂槅子往外看去,只见有位少年公子正与人谈笑着迤逦而来。看到前面有宫人在曲桥上站着,蓦地停住了脚步。
小说《盛宠毒女》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这一夜,风重华睡得极不安稳。
梦里,她又开始追逐着文氏的脚步。可文氏却越走越快,转瞬间就在她的视线中消失。
她心急如焚,四处寻找母亲。
然后她便看到祠堂中泄出一点灯光,屋门半掩,有两个人影印在碧纱窗上。
她吓得浑身发抖,用力向前奔去,却听到‘嘭’的一声响……
然后,她便醒了。
窗外的雨依旧没有停,噼里啪啦的倾泻在屋檐上。墙角处燃着的桦烛灯在室中摇曳轻摆,令细葛帐子上泛着浅黄的光芒。
风重华却再也睡不着。
她曾听老人们说过‘初一、十五下雨半月没好天’意思是说如果初一或十五这天阴天或下雨,就预示着后面的半个月没有好天气。
从七月初一那场冰雹后,这场雨会时小时大的会连绵半月之久。不久后,永安帝再次祭天,可天空好像被捅了一个窟窿似的,雨如倾盆。
永安帝跪在天坛上失声痛哭。
永安十一年,一场天灾正向黄河两岸的百姓逼来……
祭天之后,雨不仅没停反而下得更大。等到黄河泛滥的讯情到了京情,永安帝在太庙前跪了一天一夜,然后下罪已诏,认为是他敬天不诚,上天才降不祥之雨。而后,内阁自首辅解江以降至各级官员纷纷表态,罪在内阁,罪在臣工。而后永安帝又下令,所有在京官员在雨停之前一概不许歌舞宴饮,以分君父之忧。
等到八月下旬,永定河水暴涨,将沿岸的农庄淹了不少,随着河水越来越往京城逼近,京城内开始人心惶惶起来,不少人都携家眷往高处转移。
就在这时,风慎决定与京阳伯联姻……
母亲也与此时自尽……
风重华睁开眼,看着屋里的光线渐渐明亮,院中那株女贞子的叶子被冲洗得青翠欲滴。
在木踏板上值了一夜的悯月和可儿翻身坐起,服侍她起床。
不一会,惜花与射月相偕进屋,后面跟着身上湿辘辘的弄影,手里提着一个大汤壶。
“怎么淋得这么透?”风重华连忙令可儿取水盆和毛巾等物。
弄影先将食盒交给悯月,接过可儿手里的毛巾,将自己浑身上下都擦拭了一遍,这才和风重华说话:“好大的雨,今儿姑娘怕是请不了安。”
风重华看了看窗外暴如倾盆的雨,唇角勾了勾:“请不了也要去。”
悯月看了看她,又看了看窗外的天气,脸上有些焦虑。可她到底比较稳重,只是默不作声地替风重华倒着热茶。
“去打听一下,父亲在谁的院子里。”风重华吃了一口茶,在口里含了会再吐出来,然后才换了杯新茶。“若是找到了就问他几时有空,我们好请工匠来筑灶台。”
吃完了茶,风重华就去了文氏房间,与文氏一起去往三瑞堂请安。风狂雨大,母女俩人各穿了蓑衣。可饶是如此,等走到三瑞堂时,俩人身上都湿透了。
郭老夫人心情不好,自然不会见她们母女,不过是把范嬷嬷派出来应付了一下。
“老夫人说,大娘子才刚刚回府,想必身子也是累着的。而且这雨又不小,老夫人让大娘子这几日只管在院子里休息。”
风重华要的就是这句话,谢过了范嬷嬷就和文氏往落梅院走。等回到落梅院,文氏就因晨起请安淋了雨,发起了高烧。
风重华急忙张罗着请大夫。
消息传到瑞香院,躺在病榻上的郑白锦眼都急红了。
她想起昨夜范嬷嬷的质问:“老夫人让奴婢问问二娘子,三姑娘原本规规矩矩的一个人因何变成今日这样子?这府里的闲言碎语因何会传到姑娘们的耳朵中?老夫人还说,一个姑娘家最要紧的就是谨言慎行,不因口舌而招妄灾。若是二娘子自觉教不好,就把三姑娘放到老夫人这里。老夫人说,虽然她年龄大了,可是教养姑娘规矩这可是一等一的大事,纵是累些也是甘愿的。”
密集的雨点拍打在屋檐上,可是比这雨点还要密集的却是范嬷嬷这句话。郑白锦只听得双颊生疼,差点晕过去。昨夜回到瑞香院,又气又羞,将风明薇叫过来好一通训斥。
风明薇走了后没多久,她就觉得浑身高热。可刚歇下来没多久,范嬷嬷再度杀到,将她院子里的婆子丫鬟带走了不少,而后风慎又过来与她吵了一架,她彻底病倒了。
这下子好了,二房两位主母同时生了病。
二房顿时乱了套。
而落梅院这里则是安静的多,虽然琼珠不在,可是以李妈妈为首的那些老人却没一个敢生事的。
她们不仅不敢生事,反而偷偷地往落梅院运东西。
风重华看在眼中却不作声,只当没看到。
若是有人还了偷窃的东西,她就命悯月从册子里将此人的名字划掉。若是不准备还,等过上几日……
风重华令惜花取来一个匣子,里面是一页页的经书,分订成册,共有九十多册。
“这九十九遍经文已抄得差不多了,就是不知道何时才能用得上。”风重华叹了口气。今天借机让文氏生病是假,她想拖延时间才是真。文氏何时去见长公主,这取决于文谦将事情安排的怎么样。
文氏手里有一本长公主早些年为皇太后所抄写的经文,风重华小时就按这本经书来练字。到她去世前,她的字体已能以假乱真。重生在农庄后,就开始抄经书。她一开始想的就是将这些经书献给长公主,好让母亲与长公主的关系更近。
可现在看来,这些经书多半是个救命稻草。
永安帝最愁的是什么?就是这暴雨啊!若是长公主披发跣足,恭恭敬敬地抄下这九十九遍经书以祈祷雨停,对于永安帝来说是莫大的帮助。
拿出这些经书,也是在证明皇室的积极态度,他们也是一心一意地盼着雨停,与百姓同甘共苦的。对于带领皇室一起祈雨的长公主,永安帝纵是想下手也得考虑一二。
而风重华要得就是这个考虑的间隙。
百花井巷,文府。
自麦收过后,文府当家主母周太太的身体就有些不适,连喝了好几副药都不见好。因她没生女儿,也无人与她分劳。娘家又远在湖北,根本指望不上。眼见着身子一天天瘦弱下去,却还得强撑着处理中馈。偏巧文谦这几日也忙,每日早出晚归的,半点都照顾不了她。
余嬷嬷进来时,她正躺在美人靠上,有一口没一口地吃着药,见到有人进门,抬起眼皮道:“可是老爷回来了?”
周太太小字阿福,是湖北承宣布政使司右参议的嫡女。周氏诗礼传家数百年,教化乡梓,开办乡墪书馆,很得世人尊敬。
其实周氏祖上原本不姓周,祖上名叫成油,本是唐末荆南节度使,去世后被梁太祖朱温赐姓周。自那以后,成家的子孙就改了周姓。
余嬷嬷闻言便笑道:“老爷传了信,说今日回来的晚,让太太不要等了。”说着话,她将食盒放到了周太太面前,“这是老爷让人捎来的蟹酿橙,说是金仙楼用刚刚从浙江运来的阳澄湖蟹膏肉所配制的,味道鲜美着呢。”
周太太抿着嘴,眸子几乎泌出蜜来,嘴上却兀自道:“下这么大的雨,也亏得他想一出是一出。”
文谦与妻子周福是少年夫妻,恩爱非凡。俩人共育有两子,长子文安学,次子文安然,学问品行都是上等的。文安学自举科以来,县试、府试、院试皆中了案首,人称小三元。
儿子争气,丈夫疼爱,周太太是京城有名的有福人。
余嬷嬷觑了眼她的太太,心里有些踌躇,到底该不该把琼珠夜探老爷的事情说出来?琼珠现在跟了表姑娘,冒雨前来是不是表姑娘那边出了什么大事。
可是看到太太一脸的甜蜜和幸福,慢慢地品着蟹酿橙,余嬷嬷又把话压回了舌尖。这些日子,太太身体本就不好,何必让她为此伤神?
余嬷嬷抬头望了望窗外,只见水连天,天连水,天地间氤氲一片。
小说《盛宠毒女》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她们在府门外已经站了很久了,久到足以让四邻街坊们都知道文氏已经回来,而且许嬷嬷又那样大张旗鼓地骂了风府看门的小厮。风重华相信,安陆伯府很快就会得到消息。
果不其然,就在风慎的犹豫不决中,小郭氏领着一群丫鬟婆子出现在府门外。
“弟妹回来了。”小郭氏好像没看到风慎,直接越过他走到文氏身边。
对于这个寡居的大嫂,文氏是相当尊敬的。当初没分家时,小郭氏对她也颇多照顾。是以,一见到小郭氏,她的眼便迅速红了起来。
小郭氏不妨她居然当众落泪,先是怔住了。而后才狠狠地瞪了风慎一眼:“弟妹受委屈了,快随我回家去吧。母亲知道你回来,不知道多欢喜呢。”
说完了话,她拉着文氏就往安陆伯府方向走,连看都不看风慎。风慎张了下嘴,却发现她们已走远了,忙抬腿跟了上去。
风重华冷眼瞧着,扶着悯月的手,缓缓跟在众人身后。
这世上什么最善变,最变不过人心。前一世,她们乖乖的由小角门入府,郭老夫人连出面都没出面,老夫人明明知道文氏奉旨回府若是被怠慢是什么后果,却不闻不问。直到后来,风慎又被参了一个怠慢圣意的罪过,才把风慎叫过去狠狠训斥了一顿。
而这一世呢,她不仅派小郭氏来接,甚至还大开了安陆伯府的中门。
给足了文氏面子。
难道真是郭老夫人敬畏圣意吗?风重华轻轻地笑了。风老爵爷能从前朝一个不起眼的禁军侍卫混到伯爷这个身份,郭老夫人功不可没。她一次又一次替风老爵爷筹划,令老爵爷躲过一次又一次危险,甚至在知道风慎不成器时断然放弃了这个儿子。
在郭老夫人心里,宗族的流传远远重要于任何一个人。为了能将风氏传承下去,她活生生地将风慎养废,用风慎的荒唐和无能来衬托风绍元的高才。等到风绍元高中探花郎时,她令风绍元跪在金殿上,求永安帝收回安陆伯府的牌匾。
风绍元此举得到永安帝常识,从此简在帝心。
所以,风重华不相信她是真心实意地迎接文氏。不过是怕她们闹的太难堪,惊动四邻罢了。
站在三瑞堂廊下,风重华双眸半眯,唇角带着浅浅笑意。天空明净无云,映日如金。几只鸟雀追逐着昆虫,将碧空划出几道欢快的浅痕。此时刚入了秋,西府海棠和玉兰树都已经过了花季,只余桂树上挤满了竞相盛开的花苞,在阳光下闪耀着淡淡的黄光。
闻着只有在梦中才能出现的熟悉香气,风重华定定地站着,轻展笑颐。
“母亲。”进了三瑞堂,风慎倒头便拜。
文氏也在跟在他身后拜了下去。
“回来了?”郭老夫人像没看到风慎般,脸上带着慈爱的笑,亲手将文氏扶了起来,“好孩子,你受委屈了。瞧瞧这脸瘦的,瞧瞧这手……要叫人心疼死……”郭老夫人唏嘘不已。
方才小郭氏去接文氏时,文氏尚能自持。这会听到郭老夫人用这样的语气和她说话,不由得悲从心来,倒在郭老夫人怀里痛哭了起来。
郭老夫人的脸僵了一僵,不过旋即惊觉,她抽起帕子压在眼角,掩饰住了异常。只是不知为何,脸上的悲伤却无论如何也维持不下去,只得用力往下扯嘴角。
婆媳俩人哭了一场,又被小郭氏细细地劝慰了番,郭老夫人这才止住悲声。她揩了揩并没有泪水的眼角,望向了风重华:“我可怜的重华,祖母自从知道你去农庄静养,这心里不知有多难过,恨不得替你生病受苦。”
看着郭老夫人微微张开的双臂,风重华迈开两条小短腿,就势滚到了郭老夫人怀里:“祖母……”她呜咽着,佯作祖孙情深,将一张脸深深埋进郭老夫人的衣裙中。
可心底却是冷笑不已,若是真难过,就不会任由风慎将她们母女扔出府。更不会在前世风慎对百般摧折时,一言不发。她恨风慎,也恨郑白锦,可这个郭老夫人,才是她前世受苦的始作俑者。
她记得前世被风慎强暴后,郭老夫人送来了药膏和汤药。她还以为祖母是来救她的,抱着范嬷嬷哭了起来,可范嬷嬷却逼着她喝了那碗毁了她生育能力的汤药。
后来,叶宪来提亲。等她嫁了人之后才知道,叶宪共花了六万两白银来娶她这个探花郎的堂妹,而这些银子二房连摸都没摸着就被郭老夫人给抬走了。
幸好,老天给了她重来一次的机会。
郭老夫人捧起风重华的脸细细端祥,见到虽是带了些大病初愈的黯然,一双眸子却亮如星辰,令她脸上多了几分灵动。
不由点了点头。
文氏虽是懦弱,会极会养孩子。这个风重华不仅容貌生得好,规矩品性更是上品中的上品。她这一生见过的姑娘也不在少数了,可论起教养与规矩来,还得数文氏生出来的风重华。
只可惜……
郭老夫人将这个念头甩到一边,像是才发现地上还跪着一个人似的,指着风慎骂了起来:“你个混帐,若是早知你如此,当初就不该将你生出来……你居然能生出将人赶到农庄养病的黑心……文氏性弱,我眼睛里可是容不得沙子……你今日能赶女儿到农庄,焉知他日我病了会不会把我也赶走……”
郭老夫人一边指着风慎骂,一边用力地拍着桌子,桌上的杯盏茶壶随着她手掌的起伏发出清脆的撞击声。后来,她骂得急了,抓起一个茶杯就往风慎身上摔去。
等到郑白锦领着风明薇踏进屋时,被这声脆响吓了一跳,连忙跪倒在风慎身后。
“母亲……”风慎望着郭老夫人愤怒的脸,求饶般地唤了一声母亲。
郭老夫人冷冷地望着他,吓得他不敢再出声了。
躲在郭老夫人怀里的风重华却看向了小郭氏,如果说谁再了解郭老夫人,那就非小郭氏莫属。大凡郭老夫人发脾气,只要小郭氏过来劝几句就会没事。
果不其然,小郭氏拉了拉郭老夫人臂上滑落的披帛,温声道:“二弟做错事,母亲教训他是应该的,只是要小心气大伤肝。”她一边劝,一边替郭老夫人倒了盏香茶,用手背试了试温度,“先吃盏茶消消火,二弟早晚就在母亲跟前,想什么时间教训就什么时间。”
而后,她冲风慎使了个眼色,风慎福至心灵,忙站起来自她手中接过了茶,奉到郭老夫人面前。
“谁稀罕吃你的茶。”郭老夫人虽是这样说着,却到底将茶端到手中。
郑白锦如释重负,磕了个头后就站了起来,冲着身后的风明薇使了个眼色。
风明薇便笑着跑了上去,拿起一把扇子:“祖母,祖母,您慢点吃茶,我替您打扇子。”说着话,她似模似样地摇起扇子来。
郭老夫人脸上的笑意就一下子都涌了出来:“乖孩子,祖母不热。”
“仔细点别打着茶杯,再把你自己给烫着。”郑白锦趁机走向前,从风明薇手中接过扇子,一下一下地替郭老夫人扇起风来。
郭老夫人似笑非笑地瞧了她一眼。
郭老夫人一笑,屋里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再加上小郭氏时不时插科打浑说上几句,郑白锦又乐意上去凑趣,不过一会的工夫,就显得其乐融融的,好像刚刚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见到母亲终于开心起来,风慎长吁口气,将心放回了肚中。端起手边的香茶嗅了嗅,发觉并不是今年的新茶,不由失了兴趣。
“既然你回来了,明儿就寻个机会去趟长公主府。”风慎摆弄着手里的碗盖,看也不看文氏,“我的差事还得长公主出出力。”
风重华听了这话,几乎要冷笑出声,藏在袖里的双手紧紧攫在一起。
长公主府能是随意进的?你一个被夺职罢官闭门思过的罪官有何德何能去踏长公主府的大门?只怕到不了府门就会被人打得满头是包。
明明是他将文氏逐出的府,可是转过头却能让文氏为他去求长公主。这般的无耻无羞,狂妄自大,只怕放眼尘世也找不出几个。
什么叫长公主也该出出力了,莫非他真以为自己能随意差遣长公主?
风重华不动声色的往文氏身边靠了靠,扯了扯文氏的衣袖。回来之前,她就已将前世所发生的事情全部细细地想了一遍,也和许嬷嬷商量过计策。文氏虽软弱,对长公主却绝对忠诚。当她听到许嬷嬷说出‘若是长公主听了她的话去向圣上求情,会令圣上猜忌长公主干涉朝政’的话后,就打定了不发一言的决心。
她虽无能,却不能让长公主因为她的缘故受到永安帝的斥责。
前一世,文氏去见了长公主,长公主却在弄明白来意后就把文氏请了出去。风慎起复无望,就打起了风重华的主意。想要通过与京阳伯联姻的方式,让京阳伯在永安帝面前说好话。只可惜,最终却被文氏以触柱自尽的方式给破解了。
自那以后,风慎就彻底失去了起复的机会,他便恨死了文氏。那时文氏已死了,他就将仇全撒到风重华身上。风重华往百花井巷送了几次信,可那时她舅舅文谦不知卷入了什么事情罢官在家,来接了几次都没能力接走。又过了几年,舅舅入了天牢,直到新帝登基才重现天日。
“怎么不说话?是不是不想帮?”见到文氏没有回应,风慎不耐烦地抬起头。
“瞧二老爷说的,姐姐怎么会不想帮?”郑白锦装模做样的瞪了风慎一眼,将话头接了过来,“长公主一向待姐姐亲厚?姐姐去求长公主定是水到渠成!现在二老爷赋闲在家姐姐嘴上不说,心里定也是心疼的是吧。姐姐你说我说的对不对?”郑白锦脸上虽然带着笑,眼中的神情却是冰冷,甚至还带着怨恨。
如果不是有长公主这层关系,能让文氏逍遥到今?一个前朝的才人,能活下来就已经邀天之庆了,居然还能风风光光地嫁了人?而她这个正儿八经的靖安候嫡次女,却只能委委屈屈地做了别人的平妻。
凭什么文氏一嫁到安陆伯府就得到公婆的喜爱?而她嫁来后努力了好几年,婆婆才勉强给她一个笑脸。凭什么文氏生的女儿公公爱愈生命,就连府里的嫡长孙风绍元都要靠后?
幸好公公死的早!郑白锦不无恶毒地想。
文氏无法回答,只得拿眼去看郭老夫人。郭老夫人好像是困了,将头垂在了玫瑰椅的靠背上,微微阖着眼。她身后的小郭氏垂着眼睑,像根木头似的。
屋里寂静的可怕,只有风慎把玩瓷器的声响。
等到郑白锦被郭老夫人放回瑞香院时,整整瘦了二十斤。
思及此,小郭氏不由打了个寒颤。
范嬷嬷应声出去,可是不一会,就面色古怪的回来了。
“让你去叫人,怎么回来了?”郭老夫人见到范嬷嬷去而复返,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回老夫人,吏部张太太兵部王太太和翰林院董太太派了婆子过来,现在二门候着……”说到这里,范嬷嬷深深地垂下头,一脸惶恐。
这几位太太都是曾说过要来参加寿宴的人,郭老夫人一听到名字立时笑了起来,“你这老货,既然是这几位太太派过来的人,就该恭恭敬敬地将人迎到三瑞堂,怎么反而独自跑回来,却把人扔到二门?”心中却无比熨帖,这些年到底还是维持了一些人。这不,一听到自己寿辰就巴巴的过来送了礼。
将来这些人也得好好对待才是,自己与小郭氏是寡居,不易出门做客,可以让郑白锦去还礼。尤其是那个吏部的张太太,听说与会昌候府关系匪浅。
将来若是维持得好,也是绍元的一个臂力。
可是,她说了这半会,范嬷嬷却一直站着不动,不仅站着不动,反而看起来极不对劲。
郭老夫人不由疑惑,语气也生硬起来:“你还杵在这里做什么?倒是快去把人请来啊,莫非还得让你家太太去请?”
被郭老夫人一骂,范嬷嬷瑟缩了下,期期艾艾地将头抬起,小声地道:“回老夫人,她们全是来送还请帖的……”
“你说什么?”郭老夫人猛地站了起来,一脸震惊。
站在她身后的风明贞微皱秀眉,半是诧异半是不解。
这几位太太明明先前都说过会来参加寿宴,怎么这会却会派人来送还请帖?
难道……
风明贞垂眸立侧,将震惊尽数藏在心中。这些人,多半是为周太太而来。既然周太太不来了,她们必也不会来了。
那边厢,郭老夫人重重地坐回太师椅中。行动时碰到了茶几,几上的杯盏茶壶倾倒而下,在地上摔得支离破碎。
“去把文氏给我叫过来。”半晌后,郭老夫人终是发了声。
“祖母不可!”风明贞贝齿轻启,笑靥上满是焦急。
“我自教训我的儿媳妇,有何不妥?”郭老夫人没想到风明贞居然会替文氏说话,脸上的表情更加阴沉了。打定主意等文氏过来后,一定要好好地给她立立规矩。
风明贞深吸一口长气,尽量将语气显得自然:“祖母,文婶婶身子一向柔弱,这么晚的天就不用让她跑来跑去了吧?万一累病了岂不是不好?”风明贞笑了笑,替郭老夫人整了整有些零乱的鬓发,“孙女知道祖母一向爱护文婶婶,若是知道她病了,定会心疼的。”
郭老夫人的心‘咯噔’一下,文氏若真在她寿辰那天‘病’了怎么办?到时岂不是会传出她虐待儿媳的流言来?
可是,让她就此咽下这口气,又有些不甘。
凭什么文府的人想甩她脸就甩她脸,丝毫不顾忌?
“祖母一向疼爱文婶婶,若是寿宴上文婶婶不离祖母身侧,定显得婆媳情深。”风明贞揉了揉额头,有些懊恼。
把文氏叫过来羞侮一番能起什么作用?不过是痛快一时,只要文氏装一回病就什么都扳回了。纵是文氏想不到,她那个秀外慧中的女儿能会想不到?
祖母几十岁的人了,怎么还跟个孩子似的赌气?
此时天边才将放出一抹鱼肚白,三瑞堂东面院墙上爬满了妖娆艳红的喇叭花。细雨斜斜,敲打在远远近近的屋顶,细细密密的节奏密织成网,如同弹着一曲空蒙而迷离的琵琶。
“可是许嬷嬷做得不好?祖母不满意她吗?”风重华睁着一双乌黑明亮的眸子,略有些惊讶地瞧着郭老夫人。
郭老夫人的眼就眯了眯,伸出手将她揽入怀里,轻声地道:“按说一场风寒早就该好了,可是你娘却病恹恹的不见好,想来定是她侍候的不周到。我看那许嬷嬷在宫里空学了一身规矩,在侍候上面倒也没有什么过人的本领,要不然你娘怎么总是生病?不如把她送到我这里由我调教些日子,然后让她教你们学些规矩,回头我屋里的大丫鬟随便你挑?”
郭老夫人脸上扑了粉,唇上也轻轻地点了胭脂。这妆容虽好,可风重华离她近了,却能看到她隐在衣袖下长了老年斑的手。
于是,风重华不由笑了,学着郭老夫人说话的样子重重地点了头:“祖母说得极是!”听到她这么说,郭老夫人面上浮起一层笑意,只可惜这笑意还不及上达眼底,就被下一句话给生生地噎了回去。
“可是这许嬷嬷不同于别人,她是由长公主府送出来交到我舅母手中,想来我娘与舅母也当不得家。”风重华装模做样的叹了口气,将责任全推到长公主身上,反正郭老夫也不可能为了这件事情去向长公主求证。
“要不然等过几日雨晴了,让我娘和长公主求个情,把许嬷嬷调到祖母屋里侍候?而且她的年例银子一年要五百两,以后的年例是不是也由祖母这里支了?”
闻听此言,郭老夫人宽大衣袍下的身躯有些僵硬,一个下人,年例银子居然一年五百两?这是明抢还是胡扯?可她从风重华面上竟是看不出来半点端倪,也不知说得是真还是假。
想到这里,郭老夫人的眼眯了起来,看起来堆满了笑意。
她笑着,风重华也跟着笑,用一双孺慕正深的眼睛瞧着郭老夫人。
她们在这里说话,郑白锦不由喜上眉梢,一想到能得到从宫里出来的嬷嬷教养,将来风明薇的礼仪定能不输风重华,此时听到许嬷嬷的年例银子居然要五百两,不由惊呼:“哎哟,一个嬷嬷还能上天不成?年例银子居然能要得了五百两?二姑娘,你这红口白牙的一张嘴,可是几百两出去了。”
风重华冷冷一笑,瞧也不瞧郑白锦,“二娘可是觉得重华这一年不抵这五百两?漫说是五百两,纵是一千两我舅母也愿意为我出这个银子。二娘可知从宫里出来的嬷嬷们每年都是有定数的,一般人家根本是抢不到。这也是我舅母舍得花大高价,要不然纵是长公主开了口,人家许嬷嬷也不一定愿意留下来呢?”
这岂不是在暗示她没个好娘家?郑白锦听了这番话只气得脸色通红,捂着胸口说不出半句。
见到她们起了争执,尤其是风重华口口声声的将周太太摆到前面,郭老夫人只觉得腻歪极了,将风重华从怀中重重地推出来。
心念电转间,风重华‘哎呀’一声跌倒在地,捂着小腿呼痛。
郭老夫人的瞳孔猛地扩大,而后渐渐恢复了正常,她忙扶起风重华,关切地道:“可是哪摔着了?”
风重华摇了摇头:“没摔着,只是来的时候穿着高木屐,想是有些崴着脚了。”
崴着脚?
不过是推了一下,就能崴着脚吗?
郭老夫人只觉得一口老血堵在胸口,上不来下不去,几乎要呕死。
她长吸一口气,强忍着想要杀人的冲动,将手轻轻抚在风重华的鬓角边:“好孩子,真是祖母的好孩子。”说着话,老夫人的声音有些发颤,“今日的事情你也不用往心里去,我说要许嬷嬷不过是一句戏言罢了。”
而后,她深深地看了风重华一眼,“小姑娘家家的正该是天真无邪的年龄,切不可心思过重,累着身子便不好了。将来你还要学习管家中馈和女红针凿,若是现在过于劳累,将来岂不是受不得累?还是多养养的好。”说到这句时,郭老夫人几乎在咬牙切齿。
风重华见状,就将眼泪在眼眶中滚了滚却没掉下来,把身子依偎在郭老夫人怀里,用力地点点头:“孙女知道祖母待孙女最好了。”
郑白锦听到不让许嬷嬷过来不由急了,忙上前道:“母亲,不是说好让许嬷嬷……”可谁曾想,她这一句还没有说完,却被郭老夫人恶狠狠的目光给吓住了。
“我累了,你们都下去吧。”郭老夫人推开怀里的风重华,面无表情地道。
“是。”风重华行了一礼,而后步履轻盈地出了三瑞堂,根本看不出刚刚她曾‘崴了脚’。
刚下了台阶,就听到屋里传来一阵瓷器坠地的声音,紧接着,便看到郑白锦苍白着脸,拉着风明薇的小手如飞般自屋里跑了出来。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一见到风重华好整以瑕地看着她们,风明薇怒由心生:“你为什么要惹祖母生气?”可郑白锦却不容她再说,强拉着她的手就往三瑞堂外走去。
风重华勾起了唇角。
她断定,这口气郭老夫人会咽下去,就为了让文氏尽快去长公主府。至于文氏从长公主府回来后是什么待遇,只怕要看长公主的地位而定。
若是长公主无事,郭老夫人想必会当任何事情也没发生。可若是长公主真的有难……
风重华就笑了。
她扶着悯月的手,慢慢地往落梅院走去。刚刚出了三瑞堂,就看到有个妇人撑着把伞急步走来。
“哎呀,可找着二姑娘了。”李妈妈脸上带着喜气,全没了前些日子的愁容。自从她被琼珠教训过后,还以为风重华不会再用她,可现在不仅用着她,还涨了月例银子。
风重华甚至还许诺她,只要她乖乖的听话,就可以把她女儿从外院调到内院来。
“可是院里出了事?”风重华穿着高高的木屐用以避水,走得不快,等李妈妈到了身边后才问了一句。
李妈妈摇了摇头,面上难掩喜色:“回二姑娘的话,并未出事。是百花井巷来人了,大娘子叫我来请二姑娘回去。”也不怪她欢喜,百花井巷来了一个姓余的嬷嬷,见到她自告奋勇去寻二姑娘,便赏了她二两的银子,这可是她一个月的月例啊!
眼见着现在落梅院已经开始隐隐压着瑞香院,李妈妈觉得自己的选择真是太对了。现在虽是瑞香院暂时占了上方,可那是因为以前落梅院没反击,瞧瞧现在一反击瑞香院就立马落了下风。
听说现在三姑娘被罚抄写女诫,已经被禁了足。
风重华呆了一呆,不由也欢喜起来:“是舅舅来了,还是舅母来了?”
“是舅太太来了。”
听了这话,风重华忙催促悯月等人,一路疾行着往落梅院而去。
进周王府一晃快十年了,这十年中,她差不多将身边的人给换了一遍。以前郭老夫人和小郭氏安排给她的人,都被她故意寻错给遣了回来。她身边跟着的,不是她在外面采买的,就是淳安郡主帮她物色的。
这些年来,她早已习惯了王府的气派和规矩。再回到安陆伯府,只觉得看哪都不顺眼。
而唯一令她觉得顺眼的,却偏偏是祖母和母亲都不待见的落梅院。
对于落梅院肯放许嬷嬷过来帮她,她是满心感激。她想,三瑞堂的事情,已经被风重华知道了。
她想的确实不差,风重华之所以愿意帮她,也是看在她替文氏说话的份上。
风重华也不是不知感恩的人,难得府里还有一个肯为文氏说话的人,她自然想好好维持。放许嬷嬷帮风明贞,不过是第一步。等到夜里,风重华派人送给风明贞一套蓝宝石头面和一件云锦八幅裙。
风明贞踌躇了,这套首饰确实是她所需要的。因为她所有的首饰这些年已经差不多都戴过了,如果她再在这些夫人太太面前戴出来,只怕会惹来别人的嘲笑。
其实她原本是想戴小郭氏的首饰,早间年小郭氏还是有几套比较鲜艳的首饰,后来因为寡居就再也没佩戴过。
那些首饰论精美自然比不上这套蓝宝石头面。
想到这里,她不由叹息。
不过是帮着落梅院说了几句话,那边就如此盛情的还礼。足可见知礼厚道,绝不像祖母所形象。
庭院寂静,但闻四壁虫声唧唧。
风从窗棂的缝隙间钻过来,带来秋夜的寒意。窗外弦月如钩,几许繁星闪烁。
如此寂静的夜,躺在榻上的风重华却睡得极不安稳,在噩梦中辗转醒不出来,梦到一条又一条的岔道。
令值夜的几个丫鬟担忧不已,一夜起来看了她好几次。
清晨醒来,空气中夹杂着一丝湿涔涔的水气,令人忍不住打了个寒颤,才知道不知在什么时候,竟下了一场小雨。
“真是天公不作美。”悯月往窗外看了一眼,不由撅起了嘴。
射月将一条宝蓝色细葛搭在风重华的双腿间,慢慢地剪着指甲。听到悯月的话后,笑了笑:“昨日长公主才送来了一套云锦华服,怎么偏生就下起雨来?”
“你们呀,少说两句吧。”风重华就笑着点了一下射月的额头。
等到文氏见到风重华后,不由眼前一亮,只见她梳着螺髻,华丽罗裙摆委曳于地,如同一朵怒放的木芙蓉。
“走吧。”今日是郭老夫人寿辰,三瑞堂必是忙得很,她们不能去太晚。
果然,她们母女又是第一个到的。
等进到三瑞堂后,郑白锦母女俩人才缓缓而来。
坐在上首的郭老夫人脸上扑了厚厚的粉,令人看不清表情。可是在见到文氏母女的一刹那儿,不断抽搐的嘴角却暴露了她的内心。
“起来吧,今儿是我的寿辰,难为你们起得这么早给我拜寿。”郭老夫人难得地没有寻文氏的麻烦,只是令风绍民和风明薇上前,将他们兄妹揽入怀中。
对于这样赤裸裸的偏爱,风重华早已习惯。
倒是扑在郭老夫人怀里的风明薇,挑衅似地看了风重华一眼。而后,在对上风明贞的目光后,又极快地堆满了笑容。
“大姐姐好。”
风明贞笑着与她打了招呼,这才将目光转到风重华身上。只觉得风重华身上一举手一抬足都有种令人无法言语的美感与雅致。全身上下无一丝瑕疵,行动间弱柳扶风,若芝兰摇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