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穿成小可怜,她把逆袭进行到底畅销巨著
现代都市连载
很多朋友很喜欢《穿成小可怜,她把逆袭进行到底》这部穿越重生风格作品,它其实是“爱吃草莓的小橙子”所创作的,内容真实不注水,情感真挚不虚伪,增加了很多精彩的成分,《穿成小可怜,她把逆袭进行到底》内容概括:每本小说总有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小可怜角色,而她作为一个优秀的快穿人员,就是在各个小世界来回穿越,拯救这些小可怜!从暴打各路来找虐的亲戚开始,她的逆袭之路开始!...
主角:长宁张玉清 更新:2024-02-06 05:36: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长宁张玉清的现代都市小说《穿成小可怜,她把逆袭进行到底畅销巨著》,由网络作家“爱吃草莓的小橙子”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很多朋友很喜欢《穿成小可怜,她把逆袭进行到底》这部穿越重生风格作品,它其实是“爱吃草莓的小橙子”所创作的,内容真实不注水,情感真挚不虚伪,增加了很多精彩的成分,《穿成小可怜,她把逆袭进行到底》内容概括:每本小说总有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小可怜角色,而她作为一个优秀的快穿人员,就是在各个小世界来回穿越,拯救这些小可怜!从暴打各路来找虐的亲戚开始,她的逆袭之路开始!...
得到了原身的记忆,长宁也弄清楚了现在所处的时间节点。
现在已经是2003年的冬天,张玉清正在读初中二年级,母亲已经去世,父亲再娶不久。而张玉清现在已经在奶奶家了。
说渣爹把张玉清扔到奶奶家,其实是不准确的。确切的说,是渣爹把她扔了。
钥匙被收走,敲门不给开,张玉清的东西都被装在一个尼龙丝袋子里扔在了门口。她根本就回不了家,只能去投奔奶奶。
奶奶看着可怜巴巴的孙女,叹息不已。
“你爸爸一时想岔了,你别伤心,先在奶奶这儿住着,正好跟奶奶做个伴儿。”
这个时候,奶奶估计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二儿子能混蛋成那样。他并不是一时想岔了,而是真的鬼迷心窍了,是真的不打算再管这个孩子了。
奶奶也去找过渣爹几次,试着跟渣爹讲道理,生而不养,你还配做个爹吗?
奈何渣爹继母都是混不吝,任凭奶奶磨破嘴皮子,他俩根本就不听。
无奈之下,奶奶放弃了让张玉清回到父亲身边的努力,把她留在了自己身边,对这个没了亲妈爹也不疼的小可怜儿孙女也多了几分怜爱。
长宁躺在床上翻了个身,裹紧了身上的被子。虽然有集体供暖,但显然锅炉烧的不旺,而且老楼房的窗户密封性不好,小缝隙嗖嗖的往里灌风。
原主没有得到过毫无保留的爱,所以对奶奶近十年的照顾充满了感激。这种心情长宁可以理解,也会帮她实现愿望。但事实上,在长宁看来,奶奶疼爱原主是真的,疼爱自己的二儿子更是真的。长年累月,奶奶都在告诉原主,别怪你爸爸,他也是有苦衷的,都怪你那后妈!
原主始终对亲爹保留了一定期盼,和奶奶的教育是有关系的。
但是,怎么说呢,这就是人性。奶奶是渣爹的亲妈,她不希望儿子和孙女反目成仇的心情,也是可以体谅的吧。
过不了多久,渣爹就会和别人置换房子,搬离这个小区,彻底丢下张玉清这个亲生女儿了。
这世界上总有一些人的脑回路是别人理解不了的,就比如渣爹将继母带来的继女视如己出,却将亲生女儿视为草芥。
不知道的,还以为继母带来的是他的亲生女儿呢。
长宁来的时候是半夜,接收记忆也没花多长时间。想到张玉清现在还只是个14岁的小不点,还在长身体,而且明天还得早起去上学,长宁果断的闭上眼睛睡觉了。
一切都等到睡饱了再说吧。
长宁是被闹钟吵醒的,早上六点。
这个时期,早上到校的时间还是七点十分,张玉清读书的中学离家很近,步行也不过十多分钟。
老年人觉少,张玉清起床的时候,奶奶早已经起床并且从家附近的早点摊买回了热乎乎的早点,普通的中式早餐,一根油条,半屉小笼包(五个),一碗粥,一碗豆腐脑。
这是张玉清和奶奶两个人的早餐,东西不算多,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张玉清来说,也就勉强吃个七分饱。
不过张玉清向来懂事,在母亲去世父亲再娶后又经历了父亲的漠视和驱逐,变得更加内向,哪怕是在亲奶奶家,她也非常的拘谨,纵然想多吃点或者换个样儿,也不会主动和奶奶说。
这个时候,奶奶的退休金也不过一千多块钱,原主张玉清知道奶奶的不容易,自从和奶奶一起住之后,本就节俭的她变得更加节俭了。
长宁到来的第一天,也遵循了原主的行为方式,和奶奶打过招呼,安安静静洗漱,安安静静吃饭,帮奶奶收拾桌子,出门去上学。
改变总要一点一点来,也不能太突兀了,奶奶习惯了她的内向,要是她一下子就跳脱了,说不定会吓到老人家。而且张玉清真的是一无所有,兜比脸还干净。
她慢悠悠地走着去上学。这个时候,京城冬天的空气可算不上好,取暖还是烧煤的,周边也还有不少工厂在冒烟。空气中都是肉眼可见的大颗粒污染物,和随后几年“后来居上”的霾不一样,现在的污染还是很直白的。大家到处寻找污染原因,某个防沙的大型防护林都倍受批判了。因为它被吹捧的那么高,却没有挡住来自北方的沙尘。
爱美的女士会在头上罩一个透明纱巾,试图阻挡空气中的沙尘和煤灰。
早晨的市井有满满的烟火气,走在路上能听到过往行人在互相打招呼,问的都是“吃了吗”这样接地气的问题。
这种人间温暖让长宁的心情不由自主地明亮了起来。
原主张玉清就读的这所初中是小学直升的,很多同学都是从小学一路一起走过来的,大家都很熟,对于张玉清家里的变故也都知道。
毕竟都是附近小区的孩子,而且这个小区都是回迁户,大多数都是以前村子里的老邻居,算是熟人社会,就算张玉清不说,孩子们也从家长的八卦里知道了。
这个时候的孩子还比较单纯,张玉清面临的校园环境还是挺友善的。
可以说,原主张玉清一辈子遇到的坏人也就渣爹和后妈两个。
哦,再加上一个继妹,算是三个吧,毕竟作为最后的受益人,长宁可不相信这个存在感极低的继妹是朵单纯无害的小白花。
脑子里有一搭无一搭地想着事,长宁溜溜达达地到了学校,和一群真正的十三四岁的少年一起上课学习。
教室里吵吵闹闹,有的同学在追逐打闹,有的在自己座位上用功读书,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
张玉清目前的学习成绩还在中上水平,母亲活着的时候她的成绩更好一点,后来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她的成绩有所下降,但是也还好。
长宁打算让自己的成绩稳步提升,先在这个普通的中学里称霸。
这个时候还没有流行学校提供营养午餐,大家中午放学还要想办法解决午饭问题。
学校周围有面向学生的小饭桌,有的孩子直接去小饭桌吃饭。原主母亲还活着的时候,也会选择小饭桌。但是母亲去世之后到她被赶出家门的那段时间,身无分文的原主只能选择回家,她自己会做饭,就算家里没有食材,啃个馒头,或者来碗汤泡饭就咸菜也可以。现在到了奶奶家,也是选择回家吃饭。
长宁中午回到家的时候,奶奶已经煮好了挂面。清汤酱油面,里面加了青菜和一个鸡蛋,味道不差。早上上了一节体育课,饿的前胸贴后背的长宁几口就干完了。
吃完饭帮忙洗完碗,她就要出门。
奶奶问她:“今天怎么走这么早?”
“我之前分心了,成绩下降了一点,得快点赶上去。早点到校,多学一会。”
“路上小心。”奶奶笑着说道。
孙女愿意直面之前的变故,愿意从这场打击中走出来,老太太是高兴的。
“好,我知道了。奶奶再见。”
长宁笑着和她道别。离开家之后,拐道去了一趟派出所。
派出所和学校,跟长宁的家组成一个Y字形。学校和派出所就在两个枝杈上。
她是来报警告渣爹遗弃的。
其实打电话也可以,但是现在她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话卡,没有零花钱。要打电话,只能用奶奶家的座机,她并不想当着奶奶的面告渣爹。
怎么说那也是她的亲儿子。长宁了解人性,奶奶疼她是真,但如果她和渣爹闹起来,奶奶恐怕也会不高兴的。
长宁跟警察讲述了她的遭遇。
简单说起来就是,从她一出生,父亲就没有管过她。她的一切都是母亲在操持。
父亲从不养家,自己的工资从来都是自己拿着,没有给家里花过一分钱,就是家里添置电器,也都是母亲在做。
这是真的,一点不夸张。原主的妈就是个大冤种。
“我妈前段时间去世了。我爸爸又娶了一个媳妇儿,还带来一个女孩。他们给房门换了锁,我进不去了,敲门也不给开。我现在身无分文,只能暂时居住在奶奶家。叔叔,你帮帮我吧,我想回家。我得吃饭、得上学。我现在还没成年,我爸有义务扶养我吧?”
年轻气盛的小警察都被渣爹气到了,他义愤填膺的说:“你放心,我们现在就去了解情况。你跟我们一起去吗?”
“我还要去上学呢。而且,我爸要是知道是我找的你们,他会打我的。”
“那你去上学吧。放心,我们就说是接到热心市民举报,不提你。别害怕。”
片警对辖区居民的态度还是不错的,尤其是长宁这种看起来人畜无害又可怜兮兮的小朋友。
“谢谢叔叔。那我明天中午再来问结果。”
小说《穿成小可怜,她把逆袭进行到底》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报了警,在警察局留下记录,长宁就直接回学校了。一共也没耽误多长时间。
下午,警察来到渣爹居住的居民楼附近了解情况,这个时候,渣爹和继母都在上班,继妹也去上学了,家里并没有人。
他们先是和周边居民聊了聊。
“哎哟,你们来的真是时候。清清那孩子被他两口子赶出来了,就把清清常用的一些东西给扔出来了。清清敲门也不给开。这孩子这叫一个可怜哟。张老二,忒不是东西了。”
“他原来也不是个东西啊。家里什么事都不管,全靠人家小许。结果小许一死,马上就另找了一个。”
有知道情况的大妈凑过来说道:“现在这个,在张老二结婚之前,就跟他好过。后来嫌张家穷,嫁给别人了。这是离婚了,又回来找张老二了。”
脑洞大开的邻居们开始推测:“小许死的那么突然,不会是被他俩给害死的吧。”
来的两个小警察都很年轻,听到这事面面相觑,心里多少也有了一点点疑问。
带着这些八卦,俩人又来到张老二所在的单位。
忽然被警察找上门来,张老二心里是懵的。整个单位都沸腾了,能来的都亲自来了,不能来的也都竖起耳朵准备迎接新八卦。
“张自新同志,我们接到热心群众举报,你遗弃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将她赶出家门,并且没有给她任何抚养费。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想说的?”
张老二死猪不怕开水烫:“没什么好说的,我养她到14岁了,现在不想养了。”
“你女儿还是未成年人,遗弃未成年人是犯罪行为,你知道吧?”
“犯什么罪?我是她爹,我想养她就养,不想养就不养。她14岁了,自己出去打零工都能养活自己了。”
小警察快被渣爹的无耻和无知震惊到了:“她是未成年人,还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打什么零工?你是她父亲,有抚养她的责任和义务,你必须得养她。”
“我不养。她以前也不是我养的。是她妈养的,从小到大,我可没给她花过一分钱。”
警察和周围的同事:“!!!”
这人刷新了无耻的新境界!
而且,这怕不是个法盲吧?
小民警从口袋里掏出录音笔,说道:“你说的这些我们已经全都录下来了。你女儿可以直接以遗弃罪起诉你,但是考虑到她还在上学,这个事情我们会建议检察院提起公诉。”
另一名小警察补充道:“而且,既然你从未对你女儿尽过抚养义务,如果你不能把此前的抚养费都补齐并且以后承担起抚养责任,那么,你女儿也就没有给你养老的责任了。”
是的,遗弃罪在《刑法》中是有明确规定的,“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遗弃罪可以自诉,也可以公诉。虽然法律有规定,但是在现实中,遗弃罪往往很难立案。
警察拿这个来说事,更多的是一种震慑。
长宁来告他遗弃,是要留个案底。
抚养费什么的都是其次,关键是要和渣爹撕扯开,以后不要再有任何牵扯。
而且在法律上,抚养责任和赡养义务是相互独立的,不互为依存。
哪怕做父母的没有尽到抚养责任,但当他年老了,想要子女尽赡养义务,法院还是会酌情判子女支付赡养费,甚至还要每个月去看望他。非常令人窒息。
当然,也有可以免除赡养义务的情况:
如果成年子女无经济收入、丧失劳动能力或不能独立生活,难以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可不承担赡养费。
如果父母对子女有严重的犯罪行为,如虐待、遗弃、杀害、强奸等,子女可以免除赡养义务。
最好的情况,是渣爹把遗弃罪坐实了。以后长宁也不必承担抚养义务,大家彻底分开。
次一点,就是渣爹被强制执行抚养费。但是双方一起生活肯定是不可能的,长宁把户口迁到奶奶家,居住也在奶奶家。
子女和父母battle,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孝道对子女,就是一层天然压制。
她现在还是个未成年人,独立户口是不可能的,需要个监护人。而且,她名下也没有房产,必须得有人接收她的户口才行。
好在长宁的保底期待只是把户口迁出来。她现在和渣爹还在同一个户口本上呢。要是不把户口迁出来,以后做任何事情都不方便。
渣爹根本没把警察的话当回事,也没把单位同事的指指点点当回事。他的厚脸皮从年轻的时候就已经修炼到家了。
而且,在他看来,谁还没点龌龊呢,你说我,我就去挖你的黑料,大家互相骂呗,谁怕谁?
第二天中午,长宁来到派出所询问事情的进展情况。小警察看到她,一脸同情,大概是没见过渣爹这样的西洋景儿。
长宁:“……”
大可不必!
“你父亲可能不会主动改变做法,把你接回家,或者支付抚养费。你现在可以直接起诉他,或者,我们把案子转到检察院,由检察院提起公诉。”
“那就公诉吧。我直接起诉他,不太好看。我也怕我奶奶难过。”
“行。那你过段时间再来问问情况。或者你留个电话,有进展了打电话给你。”
长宁留下了奶奶家的电话号码。只要起诉了,这件事情奶奶迟早会知道的。
“还有我爸爸现在居住的房子,是他和我妈共有的,我妈去世以后,我可以继承她那一半吗?”
“你妈那一半是你和你爸共同继承,所以你能继承那房子的四分之一。”
“明白了。”
这个得另案起诉,和遗弃罪不能放在一起说。稍后再说吧。亲妈没留下遗嘱,她活着的时候和渣爹也没离婚,按照法律规定,配偶和子女都拥有继承权。
办完了这件事,长宁就全身心投入到了学习和生活中。
上学对长宁来说没有任何压力,她每天都过的很悠闲,认认真真地享受着初中生的生活。京城的初中生,整体上也比其他省份的学生悠闲得多,毕竟录取分数线比人家差好多呢。
但老师们并不会这么认为,他们还是很会渲染气氛的。每天给学生们拧紧发条,让大家都紧张兮兮的向前跑。
来到这个小世界之后,长宁也一直在帮奶奶调理身体,她的空间里有灵泉,还有凡人也可以使用的低级丹药,让奶奶无病无灾长命百岁不是问题。一个多月后,奶奶的气色明显好转,腰不酸腿不疼了,连老花眼都好了很多,一口气爬六楼不费劲了。
等到知道她和渣爹打官司的事之后,应该就能承受的住了。
这个小区的楼高大都是六层,没有电梯。只有少数的高层是带电梯的。奶奶的房子在六楼,以往上下楼真的挺费劲。当初分房子的时候,奶奶的年纪还不算大,爬六楼不费劲。那时候的人都爱住高层,觉得高层干净卫生视野好,没人爱住一层。等上了年纪了,才发觉住高层不方便,再想办法倒贴钱和别人换房。
因为身体轻松了,奶奶的心情也明显放松了很多,长宁和奶奶相处起来也更加自然亲昵。
2003年是有便携式录音笔的,比如这一款。那一年网络已经比较普及了。
小说《穿成小可怜,她把逆袭进行到底》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