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都市连载
王动谢秀娘是小说推荐《我在明末守边关》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点十足,作者“王动”正在潜心更新后续情节中,梗概:大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主角:王动谢秀娘 更新:2024-05-21 04:11: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王动谢秀娘的现代都市小说《全本小说推荐我在明末守边关》,由网络作家“王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王动谢秀娘是小说推荐《我在明末守边关》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点十足,作者“王动”正在潜心更新后续情节中,梗概:大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听许忠俊这样说,王动道:“回大人,卑职己让人买来一批稷与蜀黍种子,马上就可以耕种,只是耕牛犁铧稍嫌不足。”
许忠俊问王动现在堡内有耕牛多少,王动说了。
听闻靖边堡现在只有耕牛十九头,许忠俊皱了皱眉,他转向杜真道:“杜大人,王总旗一心为所内屯田,你这个上官,可有给于王总旗帮助?”
杜真忙道:“回大人,当日王总旗前来堡内,下官第一时间便有令属下拨出物质资助。”
杜真的头转向身旁的杜恭,杜恭忙上前道:“回许大人,当日王总旗前来堡内,卑职立时拨下了一批耕牛种籽,此事王总旗是知道的。”
许忠俊平静地道:“有拨下多少?”
杜恭半响才低声道:“有耕牛四头,犁具三副,锄头二十把。”
旁边的张贵嗤的一声笑:“好大的手笔。”
想想当日自己拨给了王动十户军户,五头牛,一石米,十五把锄头,一个千户所还没有自己手笔大,张贵就忍不住洋洋得意。
杜真阴沉的目光看了张贵一眼,而见许忠俊神情不善,杜恭硬着头皮上前解释道:“眼下我们堡内也是缺乏耕牛农具,诸多屯堡也常常前来讨要,所以……”
许忠俊不语,正在杜真与杜恭不安时,他淡淡道:“再拨下二十头耕牛与犁具与王总旗堡内。”
杜恭连声道:“是是,卑职省得,卑职省得,回堡后马上拨下。”
许忠俊环视各人,意味深长地道:“人才难得,尽心人少,大伙都应当多多帮助才是。”
一片的应和声,很多双嫉妒的眼睛都是看向王动,上官如此赏识,看来这王动飞黄腾达只在当日。
那边杜真与杜恭互视一眼,二人都是深深看向王动。
许忠俊又唤来王动跟前,看着他道:“王动,只要你尽心为所内屯田,本官定会全力支持你。”
王动深深拜谢:“多谢防守大人厚爱,卑职一定尽心竭力,将堡内屯田搞好。”
许忠俊满意地点了点头。
……
视察完毕后,许忠俊一行人回到堡内,王动当然是杀猪宰羊,在官厅内宴请这一行人。
在席中,趁着许忠俊高兴,王动言道自己堡内缺乏工匠,希望许大人能拨下一批匠户,正好造水车与建堡的那批土木工匠正在自己堡内,就要他们好了。
许忠俊点头答应了,此外他又谈起了去年董家庄剿匪之事,这剿匪只是当地守官安靖职责,军功并不算厚,加上王动等人刚升不久,这功劳上报后,想必各人到时只是记功一次,作为未来的军政考核罢了。
……
许忠俊一行人回去不久,杜恭便押送来了二十头的耕牛犁具,对上王动时,他的脸色有些不好,不过在王动再向他私人购买十余头的耕牛犁具后,他的脸色才由阴转晴来。
很快的,那批工匠的户籍也转到靖边堡这边。他们中除了一批工匠是保安州城的匠户外,大多数是属于舜乡堡与董家庄的匠户,他们的户籍转移,也就是许忠俊的一句话。
连上堡内那批军匠,加上拨来的几户工匠,最后到王动手上的匠户有二十余户,那个造水车的老匠户籍也在其内,很是让王动高兴了一阵。
这些工匠的家口王动都为他们妥善安排在营房内,有了这些时间在靖边堡的经历,众匠户都是安心,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他们这三群人各有一个小头目,不过王动统一让他们由匠头李茂森统带。
这二十几户匠户,连上原来堡内的军户,现在靖边堡共有户七十多,三百多口人,算是一个颇大的屯堡了。
……
崇祯八年的二月初七日,靖边堡总旗官厅前面。
“大家都排好队,一个个上来领牛与米,要有序,不要乱。”
齐天良站在王动的身前,对着眼前的众军户大声喝道。
王动稳坐在一张椅子上,韩朝、钟调阳几人站在他旁边观看。在王动的身旁,还摆着一张桌子,钟荣正一一为众军户领下去的米粮农具作着登记。
在前几天众军户分了田地后,今日王动又给他们分发耕牛与犁具种子米粮等。为显公平,各人都是抽签决定耕牛所有,以免人人争抢壮牛,而相对瘦一些的牛则是无人要。
当然了,牛与犁分下去后,与外面那些水车一样,只算是堡内租借,所有权还是属于屯堡所有。以后各人也需善待耕牛,每几个月屯堡都专门有人下去查看。此外,众军户还一一借取米粮,以作为到秋收前各人的口粮。
王动坐在椅子上看下去,下面众军户个个喜形于色,分到耕牛犁具时也都是千恩万谢。有了田地,加上现在分下的耕牛犁具,以后老婆孩子热坑头的美满生活便伴随着他们。
王动感慨,自己的田地政策己经走到尾声,分田到户后,以后要过什么日子,只能看这些军户自己了。不过历史证明在拥有土地后,那些自耕农焕发出的极大热情,还有他们为维护自己利益那种不顾一切的精神。
军户们分牛分犁时,一干匠户们也是在下面羡慕地看着,不时低声的议论几句。当然了,他们虽没有分到田地耕牛,不过王动每月都会支取给他们稳定的工食口粮,干得好还有奖励,他们对现在的生活也很满意。
王动己是决定,以后堡内的屯田事务便由齐天良督促监管,他平日除了督促军户们勤力耕种外,以后堡内有什么公共建设,齐天良同样要督促军户们派出丁口来应役。
王动不可能事无巨细都来自己处理,自己身边的老人也就这几人。众人中,也就齐天良比较精通种田之事,加上他识字点,堡内屯田之事不交给他交给谁?
所以齐天良除了管理辎重队的事外,以后便是由他主管堡内的屯田等事了。可怜齐天良以前只是一个墩兵,现在要管这么多人,不免压力很大,唯恐行差踏错,误了王动交给他的重任。只有他老婆陶氏非常欢喜,一个劲的给自己男人打气。
齐天良己是决定,以后要多学点字,多学点算术。
……
这天分完牛犁,外面灌井内的水车己是安装好,第二天,靖边堡内便组织盛大的春耕仪式。
百户渠旁己是搭建好一个茅草厂,王动还花了二两银子,从州城内请来一个戏班一路擂鼓鸣锣,吹吹打打,并让众人抬着纸扎的春牛、犁具等,由靖边堡内一直迎至茅草厂内。
沿途众军户们鸣放鞭炮,将米、黄豆等抛向纸扎的耕牛,表示新的一年五谷丰登。
纸扎等春牛抬到茅草厂后,王动焚香祀奠皇天厚土,领头三伏三拜,众军户们跟随在后依礼参拜。祭奠完天地神祈后,王动亲自扶犁,演试用牛犁田,以示开始春耕,围观的军户们吆喝声响彻云霄。
最后又将纸扎的春牛抬起游了靖边堡内外几圈后,将这纸扎的春牛烧掉,春耕仪式才结束。
从这天起,靖边堡紧张的春耕便是开始,田间地头到处响起了军户们耕种的快乐歌谣:
“秋耕深,春耕浅。春耕如翻饼,秋耕如掘井。春耕深一寸,可顶一遍粪。春耕春耕不肯忙,秋后脸饿黄。耕好耙好,光长庄稼不长草。庄稼不认爹和娘,精耕细作多打粮……”
齐天良到处紧张地督促军户们干活,而堡内那三队战兵也是同时下田去帮助家人干活,他们都是家内壮实的丁口,家内的顶梁柱,家里活计离不了他们。
现在的王动,还没有养脱产的军人。当然他也考虑到这个问题,不过如果要脱产养这三队战兵,每月至少要给他们粮米一石,这样才能弥补他们家内丁口带来的损失,还有各人的兵器盔甲马匹豆料等,种种算下来,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或许自己该再去剿几次匪了。
……
春耕时节,靖边堡军户在紧张耕作同时,王动也是回家帮忙了几天。
眼下的冬小麦己是开始返青拔节,正是追肥除草关键,人说春雨“贵如油”,和往年一样,今年保安各地雨水仍是不多,还需浇水。
好在王家的地头己经打了灌井,再加上王动,韩朝、韩仲、高史银、钟调阳几个壮汉的帮忙,王家那几十亩地,轻轻松松很快就完成了。根本无需钟氏与谢秀娘两个妇人下田帮忙。
此外王动年初还在董房河西岸买了二十亩荒地,不过王动暂时还是让那些土地荒废在那,等以后土地与人口多了,再考虑在那儿建一个庄田吧。
……
约到了清明这天,靖边堡军户们的春耕播种己是全部结束。
清明这天,王动给军户们放假了两天,同时自己也是回家扫墓,祭拜亡父先祖等。
第三天开始,王动便决定组织全堡的人力开始修建堡墙了。
小说《我在明末守边关》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王动来到南边的永宁门前,只见那边跪着一个女子,旁边围了一大圈的人,都在旁边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见王动出来,众人纷纷道:“大人出来了。”
赶忙给王动让开了一条路。
王动走上前去,看地上那个女子,不由吃了一惊,看她的脸容样貌,分明就是那日后不知所终的许月娥。
看她神情憔悴,脸色白的厉害,身上还有些血迹与伤痕,不知是从哪里来的。
听到动静,许月娥抬头看了王动一眼,深深地拜下身去:“民女许月娥,前来投靠,望大人收留。”
钟荣此时站在王动身后,他低声道:“大人,此女不祥,不可收留。”
齐天良与杨通也是这样说。高史银本来站在王动身旁,此时都是无意识地离许月娥远一些。
旁边各人的议论,也是不时传来:“听闻这许月娥被鞑子糟蹋过……”
“是啊,这还不算,听说她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杀了。”
“这样的女子如果进入我们堡内,大伙儿非倒大霉不可……”
……
听着旁人的窃窃私语,许月娥却是神情冷漠,只是一动不动地跪着。
王动道:“无妨,堡内正好缺乏人手,就让她留下吧。”
王动一言而决,立时众人都静了下来。
王动叫了陶氏来:“齐大嫂子,你安排一下,以后许姑娘在堡内做什么事。还有,你煮些粥给她养养身子。”
陶氏满面笑容地应了一声,看了那许月娥一眼,招呼她道:“小娘子,请随妇人来吧。”
许月娥低声谢了王动一声,便起身蹒跚地随陶氏进堡而去。
留在一大帮的军户在那里窃窃私语。
……
陶氏将许月娥安排在南街一处营房内,里面住着同样都是被后金军掳过的女子。
许月娥在营房内休养了几日,每日都是足不出户,只有谢秀娘闻听消息后,抓了一只鸡去看望她。
几天后,许月娥被陶氏安排去畜场喂猪,她一言不发便去了。
此时已是崇祯八年的六月中,算起来已是后世的阳历七月,保安州各地的冬麦高粱等作物相继收获。
王动的军事训练也是暂时停止,各队的战兵纷纷随自己的家小下田干活,在各个地里收割庄稼。
最后的统计,去年开垦的田地,今年春开始播种,每亩谷子与高粱的产量都达到七、八斗左右,其中靠近百户渠的军户田地每亩收获有八、九斗。离水渠远的,依赖灌井灌溉的田地,每亩收获也有五斗,六斗的。
算算近了秋,还可以播下冬麦,这样一年下来,连麦子,连谷子、高粱等杂粮算在内,众人一亩地收获可达到一石多,近两石的粮食产量。而且堡内第一年还不征收他们的税粮,田地所得都是归他们自己所有。
看着这些粮食,那些分下田地的军户欢天喜地,个个是喜笑颜开,好是闹腾了一阵。那些后来的,还没分到田地的军户也是个个羡慕万分,只希望赶快开垦荒地,好让自己也分下田地。
董家庄管队官张贵闻听王动屯田第一年便有这个成绩,也是非常惊讶。舜乡堡的防守许忠俊闻听后,也是非常欣慰。此时他已经病重卧床,便让自己的心腹许禄带人前来慰问。
……
在大明北方,每户人家二十亩地,其实并不能让自己过上安稳的生活。一户人家几个劳力,至少需要四十亩地,或是五十亩地,才可以养活一家老小,并应对卫所官府的税粮支纳。
王动准备在秋播前沿着董房河再开垦一些荒地,给那些原来及后来的军户们再分配一些田地,以后堡内的军户每户至少都要拥有四十亩的田地。
关于秋播前的土地开垦,王动就交给齐天良了,由他组织堡内的人力,力争在秋播前再开垦一批田地出来。还有新田地的水利建设,各地的灌井挖掘,也要同时进行。
……
在田地的小麦收获后,母亲钟氏也是来到靖边堡内。那边的王家宅院,王动则是雇佣了两个老年军户打扫看护。
其实钟氏很舍不得离开辛庄,那里有她的田地宅院,不过她不想让儿子忧虑,毕竟住在靖边堡内更为安全,也可以时时见到儿子。
眼下王动的总旗官厅是设在南街的北端,就靠近靖边墩的围墙,这样万一靖边堡被敌军攻陷,自己还可以退入靖边墩内,凭借最后一道堡垒防守。在靖边墩内,王动同样设立几个墩军每日守望。
官厅后,是王家居住的宅院,堡内一干军官,如齐天良,韩朝韩仲他们,同样也是住在宅院的旁边。
母亲来后,王动招集一干军官为她接风洗尘,宴中,钟氏神情欢喜,红光满面的,毕竟这个屯堡是儿子一手建立,他便是这个屯堡的主人。自己作为母亲,自然也是跟着沾光。自从她进入靖边堡后,堡内每个军户见了她都是毕恭毕敬,尊称她为老夫人,这是她在辛庄内享受不到的。
宴后,钟氏兴致仍高,不过随后又叹了口气。
王动问道:“母亲有何忧虑?说出来让儿子听听。”
钟氏叹道:“还不是为了你舅舅。”
在她的解说下王动才明白,原来自己的舅舅钟正显,在年初自己将他安排到董家庄做书吏后,才半年下来,钟正显又不安份了。他老是嫌弃董家庄太小太穷,认为自己应该调到舜乡堡去,而且自己的身份地位也太低了。
他常常在人前道:“以我的能力,怎么能做一个小小的书吏呢,最少应该做一个典吏才是。”
董家庄司吏李朝与攒典张敬昌认为钟正显太过狂傲,都很排斥他,这让钟正显更是气不过。他时常便是到姐姐钟氏面前哭诉自己的待遇不公,希望外甥想想办法,将自己调到舜乡堡去,而且也希望他能搞点关系,将自己的身份从攒典提为典吏。
钟正显现在身份其实是一个攒典,为吏之最末等。不过从攒典升到典吏,其中隔着一个司吏,还要经过几次严格的考课,就算升迁顺利也要六年的时间。岂能一步而就?
面对钟正显的哭诉要求,钟氏自然是大骂他,言道官府升迁自有体统规则,你一个做舅舅的,岂能让外甥为难?
不过钟正显却是想出了办法,就是纳捐,向州城预备仓内捐几十石米粮,立时自己就能提拔了。
大明各地州县都设有预备仓,以备平时饥荒所用,平时预备仓内的米粮都是靠民间捐助。对于这些纳捐者,大明有专门褒奖条文,民间纳谷者,或奖敕他们为义民,可以见官不拜。或是给于冠带散官,或是充为吏员,奖励算是丰厚。
每地预备仓的贮粮多少,向来算入地方官的考绩标准,所以对于民间愿意捐助者,地方官向来非常欢迎。
钟正显打听过了,以往象他们这种吏员捐米,纳米五十石就可以提拔两级,现在更是减少为纳米三十石,如果捐银的话,所需的数目就更少了。
在钟正显的苦苦哀求下,钟氏也是颇为头疼,她便询问王动的意思。
王动摇了摇头,自己这个舅舅……真是没法说。
他问母亲道:“我们家的税银算算应该交纳了吧?”
钟氏道:“为娘来堡时,庄内的里长甲首是开始催促了。”
王家有二十亩的田地,都是需要交纳税银的民田,大明的夏税秋粮,夏税征收是在六月起,限在八月之内交齐。大明行“一条鞭法”后,夏税秋粮都改征税银,不再经过各地的粮长与里长甲首,而由民众自己到州城去交纳,算算时间是差不多了。
王动道:“明日孩儿去州城一趟,将税银交了,顺便也帮舅舅的事办了吧。”
王动决定去保安州城一趟,除了交纳税银外,年初堡内商议要请几个军中医士,一直没有下落,王动决定亲自去医学司内请几个医术高明的医士回来。
钟氏点了点头,又叹了口气,道:“你这个舅舅……”
她说着摇了摇头。
小说《我在明末守边关》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