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标的现代都市小说《全章节大明锦秀》,由网络作家“岁月神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看过很多军事历史,但在这里还是要提一下《大明锦秀》,这是“岁月神偷”写的,人物朱允熥朱标身上充满魅力,叫人喜欢,小说精彩内容概括:璋看看朱允熥,再看看朱允炆,满眼都是慈爱。摸着他们的头顶,颤声道,“痴儿!痴儿!”“皇祖父快到边上歇歇!”朱允炆对边上宫人说道,“快,搬椅子来!皇祖父腰上有伤,加软垫子!”果然,龙子龙孙就没一个是笨的!朱允熥心中冷笑,自己这边和朱元璋刚刚祖孙情深。那边,就有人过来上演孝子贤孙!穿越成这个身份,除了得到朱元璋的认可,别无......
《全章节大明锦秀》精彩片段
门口,出现一个老人。
穿着粗布衣裳,头发用木簪扎起,骨架高大手长脚长的老人。
老人有些瘦,但不虚弱。
方方正正的脸上,半黑半白的胡须留到了胸膛。
他虽然是老人,可眼神却是那么的明亮,仿佛两盏灯,能看穿人的心底。
但此刻明亮的眼神中,满是悲伤。
泪水蓄在他的眼角,他倔强地忍着,不让泪水落下。
一步,两步,三步。
老人慢慢向前,纵然悲伤,但他的脊背笔直,昂着宽阔的胸膛。龙行虎步之间,像是在巡视领地的虎王,让人不敢直视。
他就是,一代天骄,洪武大帝朱元璋!
“参见圣上!”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殿中众人停止了哭声,谦卑且恭敬地磕头请安。
“万岁?”朱元璋的嘴角动动,布满血色的双眼看着殿中的灵柩,冷笑两声,“咱儿子都没了,你们还叫咱万岁!万他娘的什么岁?”
瞬间,殿中鸦雀无声。
朱元璋继续缓缓前行,尽管身体笔直,却似乎每一步都十分艰难。
他清冷的目光在殿中扫过,没有一人敢对上他的目光,他看到的都是谦卑的,跪着的,臣服的身体。
“这些人都在哭,但是有几人真心实意?你们心里的悲伤,比得过咱?”
朱元璋看着殿中人,宫女太监,大臣,皇亲国戚,心中冷笑。
直到他的目光,在一个人身上停住。
朱允熥,那个平日懦弱,口舌蠢笨,又很顽劣的嫡孙。
那个孙子跪在那儿,脸上身上全是泪,白色的衣襟湿漉漉的。他紧咬着嘴唇不让自己哭出声,白色的牙齿下,是咬破嘴唇流出的,殷红的鲜血。
“笨点就笨点吧!是个好孩子,知道真心实意哭他父亲!”
“懦弱就懦弱些吧!咱朱家的嫡孙,谁敢欺负?”
想着,朱元璋边走,边微微对朱允熥点点头。
咚!咚!咚!
朱允熥三个响头,磕在大殿地面的金砖上,殿中满是他磕头的回响。
只见他抬起头,咬着嘴唇,从沙哑的喉咙里压抑地喊出一个字。
“爷!”
一声爷,情真意切!
一声爷,饱含深情!
一声爷,带着无尽地委屈!
一声爷,有着无限的渴望!
一声爷,伤尽天下,祖父之心!
霎那间,朱元璋强忍着的那滴泪,随着这一声爷,潸然而下。
他快走几步,直接到了朱允熥身边,满是老茧的大手伸出来,想揉揉朱允熥的头顶,最后重重地落在他的肩膀上。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朱元璋哽咽着,“孩子!爷爷来了!爷爷在这儿!”
“爷爷!”朱允熥泪如雨下,看着眼前的朱元璋,心中想的是家中那几位已到耄耋之年的长辈,情绪不能自已。
“孩子!”朱元璋捏了下他的肩膀,“咱都懂!咱明白!”
说着,慢慢地走向灵柩,看着棺椁中,和他面目相似却已先他而去的儿子。
此刻的朱元璋,身上虎王般的威势尽去,取而代之的,只是一个伤心的,苍老的老人。
“标儿!”
朱元璋哽咽,小声说出两个字。想伸手去摸摸棺椁中那张熟悉的脸,然而他杀过无数人的手,却有些颤抖,带着胆怯。
这是他最爱的儿子,是他和最爱的皇后所生的,朱家最珍贵的嫡长子。
不到十岁,立为吴王世子。
十三岁,立为大明太子。
朱元璋杀了一辈子人,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和自己一样,沾染太多的鲜血。所以从小名师教导,予以重望。
这个儿子也没让自己失望,没让他母亲失望,没让大明的臣子失望。性子绵中带刚,为人正直谦逊。
对自己和他母后,至诚至孝,对臣下宽容耐心,虚怀若谷。对兄弟手足情深,长兄如父。
他是朱元璋这辈子最大的骄傲!
也是朱家江山未来最大的依靠!
可是现在,一切都没了。人死如灯灭,一切都成了泡影!
这个他最为骄傲,最为珍爱,视如生命的儿子,居然英年早逝!
望着棺椁中的儿子,一股浊气堵在朱元璋的心口,让他喘不上来气。
他想哭,他想喊。
可是天子的威仪,皇帝之尊,只能让他把这些悲痛,深深的压在心底。
忽然,众人视线中的皇帝身子一软,苍老大手直接抓住了棺椁的边缘,脚下踉跄。
“万岁!”
“皇上!”
“爷爷!”
阵阵惊呼起,然而朱元璋的身体,并没有倒下,在他踉跄的刹那。
一双瘦弱的手臂,紧紧的抱住了他的腰身。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平复自己翻涌的情绪。
低头一看,紧紧抱着他,使他没有失态倒下的,正是那个平时懦弱,口舌蠢笨,私下有些顽劣的孙子,朱允熥。
“爷爷!”朱允熥哽咽着说道,“您千万要保重呀!前几日在父亲病榻前,他还拉着孙儿的手说,您上岁数了,身上都是十几年征战沙场留下的旧伤,让孙儿要好好孝顺您!”
朱允熥的眼泪,打湿了朱元璋的布衣,只听他继续说道,“爷爷!你千万保重,您是孙儿的天呀!孙儿从小没了娘,现在又没了爹爹,孙儿只有您了,只有爷爷您啦!爷爷!”
瞬间,朱元璋再也忍不住,老泪纵横。
世人都说皇帝万万岁,其实皇帝也是人,也会老,也会病,也会死。
皇帝也是人,也有情,也有爱。
眼看孙子真情流露,言语之间满是关切,满是眷恋和依靠,朱元璋的感情如何还能忍住!
“有爷爷在!有爷爷在!”朱元璋的大手,抚摸着朱允熥的头发,“莫怕,爷爷在这!你爷爷倒不了!倒不下!”
此时,吕氏忽然在边上跪地哭道,“皇上,您千万要保重身体!千万要保重!允炆哥儿几个,还要靠您来教导!”哭着,不动声色的踢了下朱允炆。
“皇祖父!”朱允炆双膝在地上前行,拉着朱元璋的衣角,哭道,“祖父千万保重!您要是伤了龙体,就是孙儿们的不孝!”
“都是好孩子!”
朱元璋看看朱允熥,再看看朱允炆,满眼都是慈爱。
摸着他们的头顶,颤声道,“痴儿!痴儿!”
“皇祖父快到边上歇歇!”朱允炆对边上宫人说道,“快,搬椅子来!皇祖父腰上有伤,加软垫子!”
果然,龙子龙孙就没一个是笨的!
朱允熥心中冷笑,自己这边和朱元璋刚刚祖孙情深。那边,就有人过来上演孝子贤孙!
穿越成这个身份,除了得到朱元璋的认可,别无他法!
通往帝位的那条路,是他的唯一选择。
“哼哼!”朱允熥心中暗道,“我可不会给你朱允炆做嫁衣!”
北地的风,来的有些晚。
南方已经是春风明媚,鸟语花香。
这里的绿色刚刚爬满山坡,嫩嫩的枝桠开始在枝头绽放
这是一片梨花林,洁白的梨花在微风中荡漾着枝条,空气中满是清新的花香。
唰!
刀光,忽然在林间闪过。
然而凌冽的刀光却没有破坏梨花的美感,反而给这些娇嫩的梨花,带来些铁血和肃杀。
一个魁梧的在林中不断挥舞手中的长刀,刀光掠过他身上绣着龙纹的锦袍随风轻舞。
这是一个魁梧有力的汉子,浑身好似豹子一样充满了力量,锐利的眼神,浓密的胡须,凌冽的刀法,这些种种在告诉天地,这个男人是多么的不可一世。
手中长刀再次挥舞,呛地一声弱弱却坚韧的龙吟,从刀锋上传出。刀锋所过之处,片片梨花落下。
男人手里的刀,不是什么宝刀。就是大明军中制式的雁翅刀,刀身有些发黑,刀刃却极其锋利明亮,刀身上的摩擦痕迹代表着这把普通刀,痛饮过敌人的鲜血。
男人在林中的步伐越来越快,手中的长刀也越来越快,刀锋之声从一开始的若隐若现,变成了隐隐呼啸。然后从呼啸,再变成了阵阵惊雷。
霎那间,林中满是璀璨地刀光,还有梨花坠落的叶影。
喀嚓!最后一刀停止。
男人将刀掷于地上,锋利的长刀陷入泥土,转身之时锦袍带起阵阵威风。一棵梨树,忽然一刀两断。
啪啪啪,林外传来清脆的鼓掌声音。
一个面容清瘦,目光透彻,身着黑色僧衣的僧人大步进来,“燕王的刀法,越来越精进了!”
被叫做燕王的男子傲然一笑,“雕虫小技,于战阵之中毫无用场,但是私下,可以强身健骨!”
这里是北平,大明的国门。
这个男人,是这里的王,大明燕王,洪武皇帝第四子,朱棣。
朱元璋曾说,诸皇子之中,燕王最为骁勇所以汉家燕云旧地,封给了朱棣。
燕云旧地,燕云十六州。
五代十国时,被后晋石敬瑭割让给了辽国契丹。
从那以后,中华大地开始了数百年的屈辱。
没了燕云屏障,胡人从容南下牧马,战争的铁蹄蹂躏中原。
几百年的屈辱岁月中,代代男儿北望河山血泪凄凉。
几百年的厮杀战争之中,无数豪杰至死仍在眺望北方。
直到大明,三十万大军北上一战破城,攻破了大元的大都,也收复了这片残缺的旧河山。
这里改名北平,北方太平。
这里驻扎着大明最精锐的边军,汉人,蒙古人,女真人在燕王朱棣的统帅下,让这里真正做到了太平。
朱棣和那黑衣僧人,并肩走在林中。朱棣微微在前,僧人隐隐在后。
侍卫们远远的站着,不敢打搅。因为他们知道燕王和这僧人虽然是臣,但也是至交好友。
僧人法号道衍,俗家名字姚广孝,是天下有名的佛家宗师。同时,也是天下有名的博学之辈。
“广孝!”朱棣停住脚步,忽然捏下一朵梨花,开口说道,“京中有消息吗?”
姚广孝微笑,“还是那些消息,陛下封朱允炆为淮王,封朱允熥为吴王。”说着,顿了一顿,“咱们都看走了眼,那位不显山不露水的三皇孙,居然突然之间,深得陛下的宠爱!”
“吴王!”朱棣笑笑,“老爷子还真是宠他!”
说完,朱棣于山坡上眼望南方,目光清冷中带着深沉的意味。
太子故去,他一直等待的机会来了。
龙生九子,都想成龙。
他朱棣上马治军,下马牧民,文治武功在诸位皇子中出类拔萃,为何不能坐那个位子?以前有大哥朱标在,他只能把这样的想法深埋在心中,但是大哥现在走了,坐上那个位子的想法一发不可收拾。
他天生就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气概,天生就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天生就有一股百折不挠的气概。
少年投军入大将军徐达帐下,冲锋陷阵从未堕了朱家的威风。成年之后执掌边地,无论是北元余孽,还是高丽小国,都要避其锋芒。
大明,除了他,还有谁更配得上那个皇位?
如果我为大明皇帝,必然长刀向北横扫八方。
如果我为大明皇帝,必定文治武功万国来朝。
如果我为大明皇帝,必让百年积弱变成历史,麾下男儿皆是虎狼。
朱棣收回失望的目光,脸上带着些肃杀,“京中没消息?就是说,老爷子对皇储到底立谁,还在犹豫?”
“可能是犹豫,也可能是心中已经有了人选!”姚广孝依旧微笑,“暂时不愿说而已!”
“你说,老爷子会不会选我?“朱棣正色问道。
姚广孝摇摇头,”燕王,您是四子,您头上还有哥哥,无论嫡长都轮不到你呀!“
”哼!“朱棣冷哼一声,梨花在手里变成碎末,”他们可没我强!“
说着,目光忽然一变,“既然不是我,也不可能是我的哥哥,那会是谁?”
“皇孙!”姚广孝吐出两个字,“为了诸王之间的平衡,陛下一定会选择皇孙,立皇太孙!”
“黄口小儿,安能高居大位?”朱棣怒道,“他凭什么?吴王?淮王?哼,我北征漠北的时候,他们还吃奶呢!”
“还是那句话,为了平衡!”姚广孝说道,“如果皇位从诸子之中挑选,无论您,还是秦王,或是晋王,都不会满意。陛下是担心,百年之后,诸位王爷大起刀兵,相互征伐!”
“立个皇孙他也镇不住我们!”朱棣冷笑道,“除了大哥,我们谁也不服!”
“但是有大义!”姚广孝正色道,“如果是太子嫡子继位,那就有君臣大义,秦晋二藩不敢受千夫所指,挑战中央!”
“我敢!”朱棣继续冷笑。
“那就等!”姚广孝微笑,“静待时机!”
说着,姚广孝向前几步,看着朱棣,“陛下最反感的就是别人挑战他的权威,燕王虽然深受陛下宠爱,但是也不能在此时跳出来。要知道陛下之所以没说皇储的人选,就是等着有人跳出来!”
朱棣默然,姚广孝说的对。
他太了解那个父亲了,正如那个父亲了解他自己。
他的权威不容侵犯,他的选择也不容侵犯。
他先是一个皇帝,才是一个父亲。
在天下大局面前,亲情只能稍稍靠后。
“那要等到什么时候?”朱棣的眼中有些不甘。
“新皇登基!”姚广孝目光落在梨花上,忽然一笑,“新皇登基,诸位手握重兵的藩王,他必不能容。”
是的,哪个皇帝会任由自己的叔叔们,手握重兵。哪个皇帝又会任由自己的叔叔们,麾下有无数虎狼之士。
皇孙年轻,年轻人总是沉不住气,总是想出头,总是想得到别人的认可。
拿自己的叔叔们开刀,似乎是一个树立皇帝权威的最好选择。
“等到新皇按耐不住,对藩王们动手,燕王的时机就到了!”
“呵呵呵!”朱棣爽朗的笑了起来,“好,咱们等!继续等!”
说着,大手一甩,大步前行,“给京里咱们的人,钱财加倍。多设耳目,多招揽大臣!”
说完,已经到了林外翻身上马。
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把硬弓,朱棣朗声道,“儿郎们,跟着我打猎去,今天必要打到一头黑熊,咱们吃熊肉!”
如狼似虎的侍卫们大喊,“跟上燕王!”
就在朱元璋在宫人的搀扶下,准备移步坐下时,朱允熥再次叩首。
“皇爷爷,孙儿有一事相求!”
“说!”朱元璋大手一挥,悲切地道,“你我爷孙之间,但说无妨!”
朱允熥面容悲戚,双眼红肿,“父亲在时,孙儿顽劣,没少让父亲操心挂怀!”说着,擦下眼泪,继续说道,“父亲去了,孩儿想入皇觉寺,为父亲守孝三年,日日吃斋念佛,诵经听佛。为父亲,为皇爷爷,在佛前积累功德!愿父亲英灵常在,皇爷爷长命百岁!”
说着,再次叩头,“请皇爷爷恩准!”
朱元璋刚刚平复的心情,再次翻涌起来。
“多孝顺的孩子呀!”
百善孝为先,孝是衡量一个男儿,最基本的准则。也是这个时代,最为让人欣赏的道德品质。
世人皆信奉佛家家功德一说,朱元璋又少年时在皇觉寺出家为僧。
这个十四岁的孩子,甘愿用自己三年的大好年华,舍弃荣华富贵。为父亲,为祖父,在佛前诵经祈求。只求父亲英灵常在,求祖父长命百岁,身体康健!
这是何等的大孝?何等的美名?朱元璋如何能不动容?
看着朱允熥那张情真意切的脸,看着朱允熥那张像极了儿子的脸,朱元璋心里又是酸涩,又是欣慰。
男人,只有经历风雨才能成长!
这个孙子,虽然失去了父亲,但是他真正长成了一个男儿!
孙子都是自己的好,这一瞬间,朱元璋忘记了朱允熥懦弱,蠢笨的性格,忘记他平日顽劣的表现。
朱元璋甚至有些生气。
我这么好的孙子,平日在别人地嘴里,竟然是那样的口碑!
一个如此孝顺的孩子,怎么会是顽劣的?怎么会是蠢笨懦弱的?
想到此处,朱元璋又有些自责。
自己这个皇帝祖父,平日是不是有些忽略了这个孙子?
见朱元璋看着自己,久久不说话,朱允熥再次叩头,郑重道,“皇爷爷,请成全孙儿的一片孝心吧!”说完,膝行两步,将手放在朱元璋的膝盖上,泣不成声。
仔细地看着朱允熥消瘦的脸颊,红肿的双眼,再想起这孩子听闻父亲去世,当场哭昏了过去。
朱元璋顿时心疼,柔声道,“好孩子,咱知道你孝顺。可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你父亲刚走,你要爱惜身体,好好活着,才是真的孝顺!你不为别人想,也要为你爷爷这把老骨头想想!”
“皇爷爷!”朱允熥眼含泪光,慢慢把头靠在朱元璋的腿上。
“痴儿!痴儿!”朱元璋亦是眼含泪光,轻轻抚摸朱允熥的头发,喃喃说道。
奉安殿中,呼吸声清晰可闻。无论是臣子,还是宫人,皆是动容。
朱元璋虽是祖父,但他先是皇帝,才是祖父。
朱允熥虽是孙子,但他先是臣,才是孙。
讲究礼法的封建时代,哪怕是对自己最爱的儿孙,皇帝都不能轻易真情流露
可是现在,皇帝却像一个平常百姓家的祖父那样,和孙子相依细语。而这个孙子的身份又是嫡孙,不免让人浮想联翩。
尤其是吕氏,则是有些不可思议的看着朱允熥。
为太子守孝,是她早上特意交代儿子朱允炆,要说给皇帝听的。可是此刻,却被这平日不显山不漏水的朱允熥给说了。一时间,心中大急,赶紧又碰了碰儿子。
朱允炆顿时会意,同样爬到朱元璋身边,哭道,“皇祖父,孙儿.....孙儿也要为父亲守孝!”
看着朱允炆那张苍白地脸,朱允熥心中冷笑。
“一步先,步步先。
守孝是我先提出来的,你朱允炆只不过是拾我牙慧。
我是真情实意,你是锦上添花。
我的孝在朱元璋心中是百分百,而你的孝,则是要打个折扣!
在关乎大明皇储地位的交锋中,我占得了先机,取得了第一次胜利。”
春夜地风,依稀有些微寒。
风从奉安殿外吹进来,殿中的烛火随风摆动,将跪着的人影拉得很长。
跪太久了,两条腿已经麻木。
可是在这个礼法人伦为天的年代,朱允熥不能有任何的松动。
只是跪着,再累还能有在现代社会,起早贪黑赚钱累?
现代社会,为了生活为了家庭,是个男人都不能放松自己。
回到大明,关系到自己以后的地位,关系到自己的生死,更容不得放松。
几个小的弟妹已经忍不住,躺在宫人的怀里昏昏睡去,眼角还带着泪痕。
只有吕氏,朱允熥,朱允炆,还跪在灵前。
“二哥!”朱允熥看着同样消瘦地朱允炆,开口说道,“要是累了,你先去歇歇,弟弟在这守着!”说着,看看吕氏,“母妃也去歇会吧,孩儿给父亲守灵!您,身体要紧!”
闻言,昏沉的朱允炆忽然觉得这个三弟有些陌生,以前这个三弟可不是这个性子。
而吕氏也是同样不住的打量着朱允熥,一天之内,这老三像是换了个人一样。
以前朱允熥可不会如此沉稳,更不会如此体贴别人,甚至都不会主动开口和他们说话。
“哪有当哥哥的去歇息,让弟弟守着的道理?”朱允炆淡淡地笑下,“还是三弟去歇会吧!父亲去世前一个月,都是我在塌前侍奉,我习惯了!”
帝王家,哪里有兄弟情谊?朱允熥只不过随口一说,就引来朱允炆这么大的反应。
这是在示威?还是在宣告主权?
脑海中的记忆告诉朱允熥,朱标去世前的一个月内,确实是朱允炆用长子的身份,在身边侍奉。
可是朱允熥同样知道,不是原来的朱允熥不想侍奉,而是靠不上前。
当家人要走了,后妈自然是要带着她的亲儿子做出样子给别人看。不是她的亲儿子,她防还来不及,怎会让人看到好的一面。
奉安殿中一片安静,但是周围还有许多双眼睛,许多只耳朵,朱允熥知道,他们在灵前的对话,一定都会传到朱元璋的耳朵里。
于是,朱允熥不咸不淡地说道,“辛苦二哥了,自打父亲病重,弟弟不知道哭了多少回,多少次想侍奉于床前。可每次去,都被母妃给挡回来了,说有二哥在,无需我担心,多一个人反而不方便。”
说着,朱允熥低头揉着眼睛,“我知道母妃是好意,可我毕竟也是父亲的儿子,没能亲手奉上汤药,伺候父亲,实在是.........生平大憾!”
瞬间,吕氏的眼睛看向朱允熥的目光,变得凌厉起来。
她本是庶妃,太子妃常氏去后,她掌管东宫,对于这个太子正妻所出的嫡子,自然是防备及深。幸好这个太子的嫡子,不甚精明,平日被她拿捏得死死的。
可怎么今天突然变了个人!不但在皇帝面前博取欢心,而且言语之间,也不再唯唯诺诺。
再想到今日皇帝对朱允熥的爱怜,吕氏更加有些揪心。
她出身不高,能以普通庶妃的身份,爬到太子继妃的位子上,自然不是普通女子。对于太子和皇帝的喜好性格,可以说了如指掌。
这位皇帝可不是容易动情的人!上一次见皇帝如此真情流露,还是在已故马皇后的葬礼上!
自己这么多年费尽心思,为的就是自己的亲儿子,能继承太子的大统。但是儿子庶子的身份在心里却是一根刺。
现在那个平日看着没有一点长处的嫡子,居然突然变得能讨好皇帝,能获得欢心,吕氏的心中顿时不平静起来。
甚至,隐隐有些恨意。
此时,忽然一位宫人嬷嬷,轻手轻脚地走来,在吕氏耳边轻语几句,又慢慢退下。
吕氏擦下眼泪,“老三,你哭了一天,守了一天,是不是饿了!去歇一下,用些东西!”
这是今天,吕氏和自己说的第一句话。
朱允熥心中又反复思量再三,开口道,“母妃,孩儿不累,不饿!”
“去吧!”吕氏柔声道,“你们有孝心是好的,但是不能累坏自己的身体!你先去,等你回来,我再让你二哥去!”说着,语气变得严厉起来,“去吧,听话!”
无事献殷勤,必有蹊跷!
可此时众目睽睽之下,朱允熥不能说不。
“是!”低头应了一声,扶着膝盖站起来,深吸一口,朝后殿走去。
吕氏看着他地背影,眼神如刀。
“儿子,你看,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老三平日装得多好,你父亲刚走,就跳了出来!”
朱允炆若有所思,没有说话。
吕氏和儿子靠近些,在他耳边小声说道,“你父亲临终前,跟娘说,要对你那些叔叔敬而远之。我看,你要敬而远之的,反而是这个老三!”
且说朱允熥走到后殿,见周围无人,伸展了下手臂。
宫里真不是人待的地方,说话做事都要三思后行。这才是穿越的第一天,就如此难熬,以后呢?
以后,只有得到了朱元璋的欢心,得到了那个位子,日子才会真正的好过,才能真正的随心所欲。
朱允熥随意的在地上走着,脑中却不停的思索。
对于朱元璋那样雄才大略的皇帝,除了取的他的欢心之外,想要那给位子,必须要有能力!
自己有什么能力?自己虽然爱好历史,了解大致的走向,但其实并无什么过人之处,如何证明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