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大明锦绣文章精选

大明锦绣文章精选

岁月神偷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大明锦绣》,相信已经有无数读者入坑了,此文中的代表人物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文章原创作者为“岁月神偷”,故事无广告版讲述了:因为在统治者看来,孟子的思想里有着许多无君无父的东西。朱元璋就从不掩饰对孟子的厌恶,直接把孟子从历代先师中划了出去。并且私下里说过,这老儿如果活到现在,老子肯定当头就是一刀。除了儒家讲义,还有更加难懂,集历朝历代阴谋诡计朝堂权术为一体的资治通鉴还有各种史书课业。以史为鉴,读史可知兴衰,可以看到未来。别的还好说,但是这些史书,朱允熥读起......

主角:朱允熥朱元璋   更新:2024-02-12 23:0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锦绣文章精选》,由网络作家“岁月神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大明锦绣》,相信已经有无数读者入坑了,此文中的代表人物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文章原创作者为“岁月神偷”,故事无广告版讲述了:因为在统治者看来,孟子的思想里有着许多无君无父的东西。朱元璋就从不掩饰对孟子的厌恶,直接把孟子从历代先师中划了出去。并且私下里说过,这老儿如果活到现在,老子肯定当头就是一刀。除了儒家讲义,还有更加难懂,集历朝历代阴谋诡计朝堂权术为一体的资治通鉴还有各种史书课业。以史为鉴,读史可知兴衰,可以看到未来。别的还好说,但是这些史书,朱允熥读起......

《大明锦绣文章精选》精彩片段


朱允熥的住处虽然名义上是在东宫,但是现在已经搬到了奉天殿的偏殿里。和朱元璋的寝宫,一墙之隔。皇帝对于吴王的培养和宠爱,由此可见一斑。


御案上奏折堆积如山,朱元璋借着烛火仔细的阅读,时而眉头紧皱,时而叹息,时而咬牙切齿,时而面带笑意。当皇帝,从来都不是一个轻松的工作。

皇帝身边五步的距离,朱允熥坐在书桌上仔细地温习着自己的课业。朝会散去之后,方孝孺第一时间把这些天他落下的经文讲义送了过来,并且再三叮嘱朱允熥好好学习。

此刻,朱允熥手中读的,都是方孝孺用工整的小楷一笔一划写出的课业,其中晦涩难懂的地方,有着详细的标注。

课业大多数是孔子的儒家理论,对于前世参加过国学班的朱允熥来说,并不算太难。只是这些课业中,只有孔子的思想,没有孟子的主张。

对于孟子,历朝历代的君王心情都很微妙,既要用心里也在痛恨。因为在统治者看来,孟子的思想里有着许多无君无父的东西。

朱元璋就从不掩饰对孟子的厌恶,直接把孟子从历代先师中划了出去。并且私下里说过,这老儿如果活到现在,老子肯定当头就是一刀。

除了儒家讲义,还有更加难懂,集历朝历代阴谋诡计朝堂权术为一体的资治通鉴还有各种史书课业。

以史为鉴,读史可知兴衰,可以看到未来。

别的还好说,但是这些史书,朱允熥读起来稍稍有些吃力。古人讲究惜字如金,在著作中一个字,往往有着很多不同的含义。

正咬着笔头对着自己的课业用劲儿,忽然发现眼前的灯光一暗,不知何时,朱元璋已经走到了他的身前,笑吟吟的看着他。

“皇爷爷!”

“火旺一点看得清楚,别离书本那么近,小心看坏了眼睛。”朱元璋随手拿起桌上的铜条,把粗大的烛火中那些燃烧剩下的杂质去掉,烛火顿时大亮。

随后,若有所思的说道,“一个国家就好比这蜡烛,想要它明亮,就要把多余的废物去掉。”

说着,又摆摆手,“来搬个凳子到爷爷边上,帮爷爷看看奏折!”

朱元璋喜静不喜欢吵,因此有朱允熥在的时候,爷俩周围没有宫人伺候,朱允熥搬个了圆凳子,坐在了朱元璋龙椅边上。

不知为何,第一次如此近的靠近那张代表着大明皇权的椅子。朱允熥的心,砰砰地跳得厉害。

一摞与普通奏折不同,蓝颜色的奏折放在了朱允熥的面前,朱元璋道,“看这个。”说着,对角落中说道,“瞎子吗?赶紧给吴王端蜜水来!”

角落中的太监无声的下去,再回来时手中的托盘上一碗用蜂蜜调和的温水。

“学了半天费神了吧!”朱元璋亲手端过,放下笑道,“茶那东西,你年轻人不能多喝,喝点蜜水!”

朱允熥心中感动,此刻的朱元璋像极了曾经他后世的爷爷,那个害怕孙子看书学习看坏眼睛的慈祥老人。

殊不知,他孙子假装在看书,课本下面藏的都是漫画和小说。

“皇爷爷,孙儿是大人了!”朱允熥柔声道。



太和殿外,朱允熥的战报念到了尾声。


“待到天明,贼酋哈咎,月鲁帖木儿三万发狠猛攻,誓要将臣一口吞下。殊不知定远侯王弼率龙翔神策二军已到。”

“我大明重甲铁骑为先锋,轻骑为后,直破贼酋中军!”

“贼酋月鲁帖木儿战死,哈咎率千人西逃窜。此战共斩杀伪元贼三万,俘虏两千,牛马骆驼无数。”

一口气念完,朱允熥心中震撼稍去。

这不只是一封战报,而是一幅大明漠北征战的金戈铁马图。

以身做饵吸引敌军的蓝玉真是个疯子,以步抗骑的大明将士们也是一群疯子。

一群怀着必胜信念的疯子!

此刻,若不是在太和殿外的朝会上,若不是有朱元璋等人在场,朱允熥真的想大喊一声,大明威武!

“皇爷爷,此等大胜,该赏!”朱允熥笑道。

朱元璋微笑着点头,随后在龙椅上坐下,开口道,“传旨!”

皇帝话音落下,自然有太监准备好笔墨,几位翰林学士提笔等候。

“这回不用你们写!”朱元璋对臣子们摆摆手,对朱允熥说道,“大孙,你来写!”

“好!”朱允熥也不忸怩,直接站在书桌前,提起笔等着朱元璋 开口。

“你打了胜仗,咱很欢喜。”

朱允熥微微一怔,随即明白朱元璋的风格一向如此,简约明白就像说家常一样。国朝开国初年之时,朱元璋在给边关大将的圣旨中,直接写道,准备好刀子,贼人来了就给咱往死里砍。

朱元璋说话越是随便,越是没拿这人当外人。相反,若朱元璋客客气气的,写啥奉天承运之类的 ,有人就要小心掉脑袋了。

“就是人死的稍微多了点,你是大明的大将,国公。这种仗,以后不要再打了。”

“战死的将士们,尸首要收敛好,咱们汉人讲究落叶归根,派骑兵护送,把孩子们都送回来。有功的名单报上来,战死者的名单更是不能落下,还有伤了的,残的了,报给咱。都是咱大明的好男儿,不能辜负了人家....”

朱元璋慢慢说着,朱允熥慢慢写着。

忽然,朱元璋眼中有一丝犹豫被朱允熥捕捉到。

按理说说完了这些,皇帝就要在圣旨中论功行赏了,可是朱允熥迟迟不见下文。

“就这些。”朱元璋道,“八百里加急送至蓝玉帐前!”

边上的太监小心翼翼的拿走墨迹未干的圣旨,走到龙椅边上。那里有一张单独的小桌子,小桌子上有一个红色的方形古朴盒子。

朱元璋站起身,郑重的打开盒子,然后双手从里面捧出一方大印,玉玺!

在圣旨上盖完之后,朱元璋又道,“户部!”

户部尚书傅友问道,“臣在!”

“战死的将士,每人抚恤大银两个,月给其家中米五斗,酒三斗,肉五斤。加帛一匹,絮一斤。伤残不能自理者,每年多给米六石。”说着,朱元璋的目光变得凌厉起来,“记住咱的话,少一粒米,一文钱,都不行!”

“臣遵旨!”傅友德道。

将士们的抚恤可谓是大手笔了,古往今来的帝王有几个在乎大头兵的死活?一次性给点粮食就已经算是隆恩。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