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精选篇章阅读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现已上架,主角是林澈朱元璋,作者“林澈”大大创作的一部优秀著作,无错版精彩剧情描述:穿越到大明洪武,成为一名参加殿试的贡生。深知洪武朝当官不易的他,一心重返前世。奈何系统要求,只有被朱元璋处死,才能回到现代。于是乎。殿试策论上,林澈洋洋洒洒写下《科举取仕,误国误民疏》,一心求死!老朱震怒,将林澈打入诏狱,秋后问斩。本以为要吃些苦头的林澈,诏狱结识一位勋贵二代。没事给他讲讲课,不但没受罪,反而十分享受。“林先生,何为‘资本论’?”“林先生,‘官绅......
主角:林澈朱元璋 更新:2024-02-19 09:37: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林澈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精选篇章阅读》,由网络作家“林澈”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现已上架,主角是林澈朱元璋,作者“林澈”大大创作的一部优秀著作,无错版精彩剧情描述:穿越到大明洪武,成为一名参加殿试的贡生。深知洪武朝当官不易的他,一心重返前世。奈何系统要求,只有被朱元璋处死,才能回到现代。于是乎。殿试策论上,林澈洋洋洒洒写下《科举取仕,误国误民疏》,一心求死!老朱震怒,将林澈打入诏狱,秋后问斩。本以为要吃些苦头的林澈,诏狱结识一位勋贵二代。没事给他讲讲课,不但没受罪,反而十分享受。“林先生,何为‘资本论’?”“林先生,‘官绅......
只有魏国公、大将军徐达站在那里,若有所思。
朱元璋看着下面义愤填膺的众位大臣,忍不住呵呵一笑。
真被林澈这狂生说准了。
朝堂之上不管是正直之臣,还是奸佞之辈,在这件事上都保持着高度一致。
作为这一政策的受惠者,谁会无故主动站出来反对呢。
自己找不痛快的同时,还惹来一身的骚。
在老朱的眼里。
徐达、刘三吾、傅友文在朝堂上也算正直清廉的官员了。
连他仨都没有异议,朝堂上哪还有官员站出来说话的。
朱元璋看着跪在地上的刘三吾,淡然一笑:“刘爱卿,你可知道陈述此事的是何人?”
刘三吾伏地道:“臣不知!”
“刘爱卿,此人可是与你颇有渊源。”
刘三吾浑身一震:“臣愚钝,请陛下明示!”
“说起来,此人可是你的弟子,他就是今岁科考贡生林澈。”
朱元璋冷冷说道。
“林澈?!”
“原来是这个狂生,他不是被打入了诏狱?怎么还敢大放厥词,非议朝政?!”
“该立斩不赦,不,该凌迟处死,以儆效尤。”
“臣附议!”
“…”
闻言。
李善长、胡惟庸、傅友文都惊惧不已。
连冷眼旁观的徐达也是一阵愕然。
这位江浦贡生,半月前殿试上,上疏痛陈科举取仕弊政,引得皇上勃然大怒。
本以为以朱元璋残忍、多忌讳的性格,这位狂生必将被当场仗毙奉天殿。
然而让满朝文武大跌眼镜的是,朱元璋这次居然忍了。
仅仅将这位狂生打入诏狱,秋后问斩。
今天在坐的除了大将军徐达公务在身,韩国公李善长赋闲在家外,其他三位都是半月前殿试的亲历者。
尤其是身为大学士、礼部尚书刘三吾,更是那场殿试的主持者。
江浦贡生林澈还是刘三吾在会试中,亲笔录取的第一名。
当初在会试阅卷时,看到林澈的八股策论,认为是难得一见奇才。
结合林澈俊逸容貌,刘三吾认为此次殿试,状元非林澈莫属。
哪知这家伙在殿试时,突然抽风一般,对着科举制度一顿输出。
引得朝堂上下一片哗然。
刘三吾当时吓傻了,差点尿在大殿上。
毕竟,林澈会试第一名,就是他这位大学士录取的,这么算来,林澈也算是自己的弟子。
这些天他每天都在战战兢兢中度过。
不过,还是应了一句话: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该来的还是要来的。
“刘学士,你现在还认为此人在妖言惑众、狼子野心?”
朱元璋不露声色,没理会李善长和胡惟庸的口诛笔伐,而是饶有兴致的盯着刘三吾。
刘三吾长叹一声,一脸苦笑跪倒在地,“回陛下,臣有罪…”
“刘爱卿!”
不等刘三吾把话说完,朱元璋打断了他:
“刘爱卿,咱先不说你之前在朕面前推荐之罪。
朕问你的是,公田补贴俸禄之策,是否为弊政,你有何见解?!”
“朕就想听你说句真话!”
朱元璋此言一出。
刘三吾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这时,旁边左丞相胡惟庸出列,朗声奏道:
“陛下,倘若微臣没记错的话,该狂生就在数天前的殿试上,公然炮轰传承数朝的科举取仕制度。”
“此等宵小,还没进我大明官场,就敢妄议朝政,故弄玄虚,妖言惑众。”
“不杀此人,朝廷威严何在?皇家颜面何在?”
“臣恳请陛下早日诛杀此贼,防止妖言弥漫!”
胡惟庸这一番话,看似掷地有声,却没有任何新意。
完全和韩国公李善长遥相呼应。
朱元璋知道胡惟庸与李善长既是同乡,又是姻亲。
李善长虽然赋闲在家,却是淮西勋贵们的领袖。
也是胡惟庸与淮西勋贵们之间的纽带。
眼看胡惟庸与李善长一唱一和。
朱元璋脸色阴沉了下去。
而这时。
一直沉默不语的大将军徐达突然开口道:
“启禀上位,臣难以苟同胡相之言。”
“臣以为,这狂生虽言辞犀利,有大逆不道之嫌,但其中的观点,并非无稽之谈。”
“若真如之所言,公田补贴俸禄之策造成土地兼并,农民失去土地,其后果与前朝又有何异。”
“上位带着臣等推翻元酋,建立大明,不就是希望全天下老百姓都有田种,有饭吃?”
“正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假如这一政策若违背了这一初衷,臣以为废除也罢!”
!!!
铿锵有力的声音,震得在座诸大臣哑口无言。
胡惟庸像是吃了苍蝇一般,长大了嘴巴傻愣愣站在那里。
韩国公李善长也很纳闷。
这位国公爷常年带兵在外,甚少参与国事讨论。
即使参加,若非涉及军事方面,否则很少发表意见。
这次讨论的议题,与军事毫无关联。
他凑什么热闹?
还有。
公田补贴俸禄之策,已经执行好几年,在官员中反响很好。
每个官员都是这一政策的受惠者。
你徐天德起什么哄,就因为一个狂生妄言,竟然要废除?
岂有此理!
李善长上前就要反驳。
就在这时,太监刘和进来禀告:
“启禀陛下,都尉府都尉毛骧求见。”
“宣!”
“宣都尉毛骧觐见。”
刘和一甩拂尘,尖声宣道。
就见都尉府都尉毛骧身穿飞鱼服,斜跨绣春刀,快步走进御书房。
毛骧来到御案前,单腿跪地,双手将一份奏折高举头顶:
“臣,亲军都尉府都尉毛骧有秘折启奏。”
朱元璋不动声色抬了抬手。
刘和赶紧上前将毛骧手上的秘折取下,快步递给御案后的朱元璋。
然后一挥手,毛骧退了出去。
朱元璋展开秘折,看了下去。
紧接着脸色变得青一块白一块。
看完。
朱元璋将秘折递给身旁的太子朱标,一双虎目瞪着众人。
呯!
然后用力一拍御案。
下面众人忍不住心猛的一揪。
皇上又遇到什么事了?
发这么大脾气!
朱标接过秘折,看了几眼脸色也瞬间阴沉了下来。
目光冷冷的注视着众大臣。
半响。
朱元璋调整了一下情绪,狠狠瞥了眼李善长,对欲言又止的刘三吾道:
“刘爱卿,我看你有话要说,说吧,最好知无不言。”
说完,闭上眼睛,手抚额头轻轻搓揉。
太监刘和眼疾手快,赶紧上前帮朱元璋揉捏起来。
刘三吾深吸了一口气,目光扫了一眼李善长,整个人犹如脱胎换骨:
“启禀陛下,臣仔细将贡生林澈之言仔细琢磨了一番,发现此子所言颇有一番道理。”
“陛下将公田赏赐给天下官员,按品位大小从几千亩到数亩不等。”
“想我朝大小官员不下数万,这么多官员,这么多良田皆不纳税。
这负担必然转嫁到农民身上,农民不堪重负啊!”
说到这,刘三吾抬头看了眼朱元璋,对方示意他继续,然后接着说:
“如若这些农民放弃田地,低价转卖给官员士绅,然后从他们手里租地来种,反而负担减轻。”
“必然一传十,十传百…到最后农民都将手中的良田卖出。”
“到时候,田地尽掌握在官员士绅手里,还有谁向朝廷纳税?”
“一旦遇到饥荒年景,老百姓无田可种,朝廷无赋税可收,岂不是天下大乱?”
“那就真的应了林澈所言,‘大明危矣’。”
听到这里。
朱元璋脑门上的汗都渗了出来,呼吸也是变得急促起来。
经过刘三吾这一剖析,加上秘折上的数据,朱元璋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这时,一直准备反驳的李善长再次站了出来,高声道:
“大胆刘三吾,尔敢在圣前一派胡言!”
“你的这些话,都是假设推断出来的,毫无根据可言。”
“倘若仅凭推断就认为皇上亲自拟定的政策有悖,那皇上颁布每一项政策,是不是都要拿来推敲一番?”
“那朝廷上下岂不是乱成一锅粥?”
“刘三吾,你不要因为这狂生是你的弟子,就盲目庇护…”
这时,朱元璋拍案而起,大喝一声:“够了!”
眼见朱元璋脸颊涨红,双眸喷火,李善长不敢再争论下去。
朱元璋狠掐眉心,盯着李善长问道:
“百室,咱当年赐你公田多少亩,你可还记得?”
“回上位,洪武五年,上位赐我等六位国公,良田三千亩,老臣岂敢遗忘。”
李善长作一长揖,朗声回道。“好好好,难得你记得这么清楚。”
朱元璋冷冷一笑,接着问:“百室,三年了不知你家良田还有多少?你可有计算?”
此言一出,李善长冷汗瞬间从额头渗出。
小说《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哦!”
朱元璋目光微凝,双手紧扣玉带:
“伯温,你给咱说说看!”
刘伯温长做一偮,郑重说道:
“启禀陛下,史书曾记载,元太宗窝阔台这样评价女真: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是吗?”
朱元璋听了此话,却是一脸不屑。
女真金国虽灭了北宋,那是因为北宋徽钦两帝自己作死,简直丢汉人的脸。
明明有数万大军,宋钦宗却相信奸佞,亲自跑到金军兵营卑躬屈膝的求和,备受侮辱和谩骂不说,连自己都被金军软禁扣押。
想到金国后期,五十万金军,被九万蒙古铁骑歼灭,最后灭国。
再说自己的大明虎狼之师,北驱蒙元铁骑至漠北荒漠,饮马瀚海,是何等英雄壮阔。
想那女真也不过尔耳。
这边,朱樉听了一样觉得不可思议。
“林先生,你说的是不是太危言耸听?”
朱樉站起来不信道:
“想那女真一族,恐怕此刻还在原始森林里忍饥挨饿,哪里能威胁我大明江山社稷。”
林澈看着表情不屑的朱樉,心道你还别不服气,就是你看不上的荒蛮女真人,两百年后终结了大明江山社稷。
煤山歪脖树上一根绳,吊断二百七十六年大明风华。
可是这话他也只能心里说说,说出来怕惊到这位愣头青。
林澈朝朱樉压了压手,示意他别激动。
“你先别激动,让我分析给你听。”
“女真族虽然被蒙元灭国,但这是一个勇敢、善战的民族。”
“女真在他们的语言中,就是勇敢之人或勇士。”
“从中可以看出这个民族的特性!”
听着林澈的讲说,朱樉逐渐冷静下来。
他主动给林澈的酒盏里,续满酒,然后坐下乖乖听林澈讲解。
“两宋时期,女真族可以说是中原王朝最害怕的民族,女真建立的国家金国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大国。”
“随着金国的崛起,他们仅仅用了十一年时间,就灭掉了同样战力超群的契丹辽国。”
“要知道契丹称霸北部草原两百多年,势力覆盖整个草原。”
“更让人汉人恐怖的是,随后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又灭掉了建国一百多年的北宋。”
“如果蒙古草原不是出现了一个震古烁今的大汗成吉思汗,女真金国还不知道要称霸北方多久?”
朱樉若有所思,拿起酒盏与林澈碰了一下,蓦然道:
“女真金国在两宋时期,确实牛逼过,不过最后被蒙元给灭国了,还差点被蒙元灭了种。”
“林先生,你是不是担心女真一族会死灰复燃,乘势崛起,对咱大明不利?”
林澈轻轻抿了口酒,赞道:
“这次被你莽到了,对女真这样的民族,一定要防患于未然。”
“虽然,女真现在被蒙元赶进辽东北部茫茫原始森林,乍一看毫无威胁,但是这个民族坚韧性决定了,一旦让他们恢复元气,对大明来说后果将是极其严重的。”
“与其放任他逐步强大,成为今后的劲敌,不如趁其尚未恢复,彻底铲除以绝后患。”
隔壁。
朱元璋目光凛冽,看向垂目沉思的刘伯温:
“伯温,你看此子所说可有道理?”
刘伯温豁然抬头,与那道凌厉目光相接,深沉道:
“陛下,微臣以为此子所言,不无道理。”
“据臣所知,女真一直是个好战民族,虽然被蒙元灭了国,但其尚武的种子还在。”
“正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女真一族,被蒙元压制了一百多年,虽居辽东荒蛮之地,但是更能激发这个民族的斗志。”
“此刻的女真就若笼中的猛虎,一旦出笼其恐怖的战力,不可小觑啊!”
刘伯温说到这,朱元璋握着椅背的苍劲大手,青筋暴突。
他强压心中震惊,缓缓吁了一口气。
原来在大明眼皮底下,居然藏着这么大的一个威胁。
要不是今天听了林澈讲课,还有刘伯温的解释,自己根本就没注意到。
自己一直将目光关注在与大明直接对抗的北元余孽身上。
却没想到还有一个饿狼民族,一直在暗暗积蓄力量。
准备重新登场,与大明争夺天下。
想到这,朱元璋感觉自己的内衣襟被冷汗浸透了。
另一边。
朱樉依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
“林先生,您看问题目光长远,令在下佩服,可是你也别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我感觉小小女真一族,真的没你想的那么邪乎,他们避居辽东极北之地,要粮食没粮食,要武器没武器。”
“就算这个民族很能打,可是他们被蒙元压制成这个样子,我估计这人丁也是少的可怜。”
“要人没人,要粮没粮,要武器没武器,还能打什么仗啊!”
看着朱樉一副满不在乎模样,林澈没有反驳他,而是循循善诱:
“蒙元将女真金国打的灭国不假,但是你可看到蒙元是如何防范女真的?”
“史书有载,窝阔台曾下令,对剩余女真实行禁用弓矢、禁止捕猎、禁用金银、禁出辽东,禁止聚众。”
“这五禁都是严格控制女真的发展,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强大的蒙元,也不敢对已经灭国的女真丝毫放松警惕。”
看朱樉有了一丝感触,林澈用手沾了些酒水,在桌上画了一个简易地图。
“女真所在的位置位于辽东极北,那里地广人稀,很适合养马。”
“而女真人赖以生存的绝技,围猎活动,正好起到了练兵的作用。”
“女真现在人口满打满算不过数万,但是除了妇女儿童,其他基本都是他的战力。”
“女真族人从小在恶劣环境下生长,普遍骁勇善战,悍不畏死。”
说到这里,林澈将酒一饮而尽,感慨道:
“女真现在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形成合力。”
“一旦出现一位像成吉思汗样的雄主,将松散的女真部落捏合成一个整体,那将是大明朝的噩梦!”
“灭大明者,非女真不可!”
这话说完,不仅朱樉傻了眼,隔壁的朱元璋瞪圆了眼睛。
林澈所说的简直比他想像的还要严重的多。
这样一个强悍民族,就活动在自己眼皮底下,自己却一直放任他野蛮生长。
到头来,这家伙长大,长壮实了,自己已经没法控制。
最后,正如林澈所言,大明噩梦来了!
小说《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