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全集小说推荐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现已完结,主要人物是林澈朱元璋,文章的原创作者叫做“林澈”,非常的有看点,小说精彩剧情讲述的是:穿越到大明洪武,成为一名参加殿试的贡生。深知洪武朝当官不易的他,一心重返前世。奈何系统要求,只有被朱元璋处死,才能回到现代。于是乎。殿试策论上,林澈洋洋洒洒写下《科举取仕,误国误民疏》,一心求死!老朱震怒,将林澈打入诏狱,秋后问斩。本以为要吃些苦头的林澈,诏狱结识一位勋贵二代。没事给他讲讲课,不但没受罪,反而十分享受。“林先生,何为‘资本论’?”“林先生,‘官绅......
主角:林澈朱元璋 更新:2024-02-12 12:59: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林澈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全集小说推荐》,由网络作家“林澈”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现已完结,主要人物是林澈朱元璋,文章的原创作者叫做“林澈”,非常的有看点,小说精彩剧情讲述的是:穿越到大明洪武,成为一名参加殿试的贡生。深知洪武朝当官不易的他,一心重返前世。奈何系统要求,只有被朱元璋处死,才能回到现代。于是乎。殿试策论上,林澈洋洋洒洒写下《科举取仕,误国误民疏》,一心求死!老朱震怒,将林澈打入诏狱,秋后问斩。本以为要吃些苦头的林澈,诏狱结识一位勋贵二代。没事给他讲讲课,不但没受罪,反而十分享受。“林先生,何为‘资本论’?”“林先生,‘官绅......
“唉呀——妹子,你生哪门子气啊?”
“该管,天德的事你该管行了吧!你想多了,天德是咱肱骨之臣,咱哪会怠慢他。”
“妹子你消消气,咱们还是说说,四小子的婚事。”
“下午你也看到了,这老四跟老二一个样,也不是省油的灯!”
“妹子,我怕到时候,跟老二一样犯浑…”
朱元璋撂下茶碗,满脸讨好说道。
“老二的婚事不用你操心,咱知道怎么做!”
“倒是你,不要没事就拿天德顶雷,好人你就随便拿捏啊…”
朱元璋尴尬的笑了笑,一番好言安抚,这才平息妹子的愠怒!
在外,朱元璋是不可一世的皇帝,在家他就是马秀英的丈夫——朱重八。
没办法,马秀英就是把他吃的死死的。
“老大!”
朱元璋横了眼掩嘴偷笑的朱标,没好气说道:
“就知道躲在一旁傻笑,你来帮咱分析分析,胡惟庸为啥在朝堂上推林先生做官员补缺?”
朱标神情一滞,顿时笑不出来了。
爹被娘挤兑,儿子遭殃,这找谁说理去!
“禀父皇…”
朱标思索片刻,小心翼翼道:
“儿臣以为,这是胡惟庸的一种‘捧杀’手段!”
“捧杀手段?”
朱元璋怔了下,陡然来了兴致,旋即摆正身子:
“你仔细说说什么个‘捧杀’!”
朱标作一长揖,从容道:
“儿臣以为胡惟庸猜到父皇要赦免林先生,并将予以重用,如其将来在朝堂上再多一个像杨宪一样的对手,不如早早将林先生打发到边远之地,远离朝廷中枢。”
“这样一来,既在陛下面前博得个识人用人的贤名,又能减少一个未知的竞争对手。”
“可谓一举两得!”
闻言,朱元璋欣慰的点点头,拍了怕朱标的肩膀:
“老大,你没让咱失望!”
“你说的没错,胡惟庸就是这个目的,这也是我对他的提议,没有表态的原因。”
“咱要看他还有哪些表演!”
“老大,既然你猜出胡惟庸的用意,你觉得咱该怎样处理这件事?”
“禀父皇。”
朱标目光如炬,眼神坚毅:
“既然胡惟庸想以‘捧杀’的方式,驱逐林先生,咱何不顺水推舟,先答应他的请求,然后再做打算。”
朱元璋听了若有所思点点头,随即问道:
“这件事咱自有安排,说到胡惟庸,老大,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朱标深吸了一口气,回道:
“胡惟庸这人野心勃勃,权力欲极强。”
“胡惟庸受李善长的提携,官运亨通,扶摇直上,数年间从当年元帅府一名奏差,坐到如今中书省左丞相,百官第一。”
“可是,对于这些他并不满足,因为他还不能操控势力强大的淮西集团。而李善长虽然赋闲在家,却是淮西集团真正的领袖,话事人。”
“胡惟庸想要坐上淮西集团领袖的宝座,就必须摆脱李善长的控制。”
朱元璋默然点点头,接着问:
“那你说说这个胡惟庸,咱该不该用?”
朱标沉思片刻,眼神坚定道:
“可用!”
“胡惟庸不同于李善长,李善长嫉妒心强,但没什么野心,对父皇也算忠心。”
“胡惟庸野心比李善长大,对父皇的忠心,显然不如李善长。”
“而且,胡惟庸此人阴险狡诈,手段毒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当初为了扳倒杨宪,忍辱负重,甘当舔狗,可谓是能屈能伸。”
“像胡惟庸这样的人,是把双刃剑,用的不好会伤到自己!”
朱标说到这,停顿了下,随即补充道:
“但不得不承认,用好了就是一把趁手的利刃…”
“不错!”
朱元璋听得津津有味,称赞道:
“老大,你说对了!”
“说到底,胡惟庸无非就是想做一个权臣!”
“权臣不可怕,有时候权臣才能办大事,办一般大臣办不了的大事。”
“胡惟庸想做权臣,咱就成全他,只要能为咱所用,哪怕是奸臣又能怎样。”
“有时候即使是奸臣,用好了一样是利刃!”
朱元璋手捻胡须,冲朱标点了点头:
“这些驭臣之道,以后咱慢慢教你!”
“还是那句话,想当个好皇帝,要做到知人善用,对臣下没必要追求十全十美,什么样的臣子,怎么用自己要心里有数就行!”
“老大,你将胡惟庸分析的到位,这点很不容易。”
“身为储君,未来天子,你的目光就得不同于常人,这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朝堂中,做出正确的决定。”
难得得到父皇如此肯定,朱标精神一振,启禀道:
“禀父皇!”
“明天就是行刑前最后一天,一旦二弟将林先生‘劫’出来,该如何安置?”
“现在就请先生入朝为官,似乎有些不妥!”
“之前林先生献计停止土地兼并,收回勋贵、官员购置良田;明日早朝您又要宣布,取消户籍制度,这些举措都是得罪满朝文武的。”
“一旦让林先生入朝,等于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朝堂之上林先生与那些勋贵、大臣们又该如何相处?”
“儿臣甚至担心,那些桀骜不驯的勋贵们,会对林先生不利。”
停止土地兼并,让天下官员们损失惨重。
取消户籍制度,无疑是砸了更多人的铁饭碗。
尤其是胥吏、狱卒、捕快等等,这些职位都是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的。
油水大,门道多,普通人羡慕都羡慕不来。
如今都要彻底取缔,会造成怎样的轰动可想而知。
这些人一旦知道,这些都是林澈的主意,还不生吞活剥了他!
“就这事啊!”
朱元璋不以为意,淡淡道:
“这些你就不用操心了,咱早就有了谋划!”
“等你到现在才想到这些,什么都晚了!”
“林先生从诏狱出来,咱已经做好了部署,妥善安置!”
“现在就让林先生直接入朝为官,当然不行!别的不说,就林先生帮咱出的那些主意,就够那些勋贵们口水喷死他!”
闻言,朱标难为情的抚了抚有些发热的脸庞。
自己自认为想的还算周全,可是在父皇面前,却是那样的幼稚。
马皇后在一旁看着这对父子俩的对话,欲言又止。
一般涉及朝堂上的事情,马皇后能不说话,就不说话,哪怕看到太子朱标,弄得一脸窘迫。
朱元璋在那里絮絮叨叨说个没完。
马皇后还是强忍着没说话。
在涉及后宫干政这方面,马皇后一直都是表率。
她熟读历史,知道后宫干政对江山社稷,有着多么大的破坏。
这也是她支持朱元璋禁止后宫干政的重要原因。
哪怕是朱元璋对自己多么的敬畏,但凡涉及到朝堂之事,她绝对不会插手过问!
小说《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如此艰辛?先生,军户制可是会给军户家属发粮的啊,难道军户以及军户家属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了么?”
朱樉还以为林澈一时嘴快,说错了。
但转念一想,先生是何等人物,怎么可能出现这种错误呢。
“到底,是谁在贪污?”
先入为主的想法,让朱樉以为军户以及军属过得如此艰难,定是有贪官作祟。
但下一刻,林澈的的话就像两个大嘴巴子,抽的朱樉差点晕过去。
“不然你以为呢?是不是以为军户再怎么差,也比种庄稼的农民过的滋润的多?”
朱樉点了点头,若是没有‘贪官’作祟,应当确实如此。
“呵呵,天真,军户及其家属过的可比农民差多了,农民家里至少还有余粮,军户及其家属可是什么都没有,领的粮和种的粮,能吃个七分饱就谢天谢地了。”
见朱樉点头,林澈也是无奈了,这个学生实在不知民间疾苦啊!
“可是有贪官作祟,暗自克扣军户军属的粮食?”
林澈一句天真把朱樉搞得破防了,当即想从林澈口中得知是不是贪官作祟。
若是有,他定向父皇请命彻查贪官,灭他们的族。
“贪官?”
这倒是林澈错怪了朱樉。
原本以为朱樉是不知民间疾苦。没想到他的观念走入了误区。
“大明对克扣军户俸禄这等行为的管制还是很严的,军户军属之所以过的如此艰难是因为另外一种制度。
林澈摇了摇头,缓缓说道。
“还牵扯出其他制度。”
朱樉闻言眼前一黑,他的小心脏着实受不了。
密室内。
朱元璋也没好到哪里去,差点晕厥过去。
天呐!
自己治理的是啥大明啊!
“父皇!”
朱标眼疾手快,从椅子上弹射起身扶住即将歪倒的朱元璋。
好在朱标刚刚接住朱元璋,朱元璋缓缓睁开眼睛。
方才只是心脏产生巨大的波动,导致心率增高,脑充血才差点昏过去。
林澈一言,竟惊到一位大帝,简直恐怖如斯!
“您没事吧,可别吓我!”
见朱樉情况不太对劲,林澈吓了一跳。
“我没事,先生您继续说,到底又牵扯到了哪种制度。”
朱樉捂着胸口不断深呼吸这才感觉好受点
遭此一遭,估计这位皇子对制度两个字都有阴影了。
“你真的没事?”
林澈狐疑的看着朱樉,这样子怎么看都像身体不好啊!
这家伙一直身体这么壮,怎么听了自己几句话就虚了?
“先生,我真的没事,方才不过是想故去的先人,所以心中不免一痛。”
朱樉被林澈奇怪的眼神看的发毛,当即扯出了理由解释道。
“你倒还是个孝子孝孙。”
林澈闻言点点头,肯定了一番朱樉。
朱樉一阵哭笑不得,这么蹩脚的理由先生居然也能信。
“军户制牵扯出的另外一个制度便是卫所制。”
林澈没有再看朱樉的表情,而是自顾自的说道。
“卫所制?”
朱樉脑子飞速运转,仍然是感觉有点跟不上先生的节奏。
卫所制就是在各地设立军所,一卫军队差不多五六千人,下面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和小旗等单位。
若有战事即可从中调发出征,若是天下太平,征调的的人便又归还卫所。、
“当今皇上用兵百万之际曾说过一句话。”
“朕养兵百万,不费国家一钱!”
“而之所以养兵百万,不费国家一钱的原因就是卫所制的功劳。”
林澈将这个制度带来的好处简明扼要的解释了下。
密室中的朱元璋暗自点头,自己确实曾经对大臣们说过,可是这个林澈从哪里知道的?
他现在越来越好奇这个林澈了。
莫非他真的是谪仙,知道天下事?
只是自己引以为傲的卫所制,难道也有问题?
这边。
只见朱樉错愕出声,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其中养兵耗费的钱财粮食甚巨。
各朝各代起码得拿每年收支的十之二三来养这些军户,那可是一个国家一整年的收入啊!
但卫所制度却能让国家不用消耗粮食,也能养兵,不可为不逆天。
结果这么逆天的制度,在林先生口中居然也是个大漏洞?
“这制度刚制定的时候看起来是还可以。”
“但身为帝王,要走在时代的前面,才算是合格的帝王!”
“养兵是不用朝廷花钱,但是你也得看看人家军户过的什么日子。”
军户有两种,一为军官,二为士卒,二者皆是世袭罔替且也有自己的田地。
林澈话说到一半却被朱樉抢话了:
“是啊,又有田地又能世袭罔替,这还不好么?”
“先生,大明卫所军户制度,我感觉挺好的!”
“士卒无论是待遇还是其他方面都比百姓强太多了。”
“军户世袭制度,也是得到士兵的拥护!”
“至少这些军户的家眷,比一般百姓日子好过的多!”
“即使那些投降过来的兵将,也能享受一视同仁的待遇啊!军户制在这方面真的做到了一碗水端平了。”
说到这里,朱樉补充了一句:
“学生见识浅薄,说的不对,还请先生批评指正!”
林澈摇头失笑,这憨货经过自己半个月调教,也算有所长进,居然知道谦逊了。
不过,他还是就朱樉说的军户制好处,做出斩钉截铁的批驳:
“你错了!”
“军户制度恰恰因为一碗水端的太平,才给后世亡国留下来了祸根!”
“当今皇上说到底,还是缺少了肚量!”
“他或许是一个好父亲,却并非是个好皇帝。”
林澈摇头叹息:
“其实这些都是钱闹的…大明是真的穷,越穷越好不了…”
“国家跟做人一个道理,没钱,腰杆子永远直不起来,皇帝也大气不来。”
一语落地,鸦雀无声。
“好父亲…非好皇帝…缺少肚量…不大气!”
朱元璋将这几个字眼反复咀嚼。
这些话对他而言,是那样的扎心。
幸亏这些天,渐渐习惯了林澈接二连三的打击,承受力大增。
“父皇,您不要多心,林先生不是…”
小说《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