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亡国明帝:他反杀清帝一举复明精品推荐

亡国明帝:他反杀清帝一举复明精品推荐

理振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亡国明帝:他反杀清帝一举复明》是由作者“理振”创作编写,书中主人公是朱由榔丁魁楚,其中内容简介:“望卿恕由榔无知之过!”瞿式耜见势伏身而跪,含泪涕泣“臣家父祖三代,世受国恩!为君效死乃人臣本分,怎受殿下如此礼遇啊!”朱由榔看着这个满面风霜的老臣,心中触动万千。历史上,清兵南下两广,永历和丁魁楚带着一众臣子慌忙西逃。唯有瞿式耜和学生张同敞留守桂林,掩护永历西逃。他不仅拒绝家人突围劝说,而且屡次严词回绝定南王......

主角:朱由榔丁魁楚   更新:2024-02-16 12:4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由榔丁魁楚的现代都市小说《亡国明帝:他反杀清帝一举复明精品推荐》,由网络作家“理振”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亡国明帝:他反杀清帝一举复明》是由作者“理振”创作编写,书中主人公是朱由榔丁魁楚,其中内容简介:“望卿恕由榔无知之过!”瞿式耜见势伏身而跪,含泪涕泣“臣家父祖三代,世受国恩!为君效死乃人臣本分,怎受殿下如此礼遇啊!”朱由榔看着这个满面风霜的老臣,心中触动万千。历史上,清兵南下两广,永历和丁魁楚带着一众臣子慌忙西逃。唯有瞿式耜和学生张同敞留守桂林,掩护永历西逃。他不仅拒绝家人突围劝说,而且屡次严词回绝定南王......

《亡国明帝:他反杀清帝一举复明精品推荐》精彩片段


大明东阁大学士、吏部左侍郎瞿式耜

他正端坐案桌前皱眉翻阅这几日韶关、湖广、潮惠各方向上报的信息。

湖广巡抚何腾蛟坚持得已经相当勉强;韶关方向孔有德部清军动作频频;福建的李成栋也已逼近潮惠。

黑云压城城欲摧!

不到六十年纪,这位阁臣头发已花白近半。

自崇祯十七年后

北京城破,崇祯殉国;南京城破,弘光被害;泉州失陷,隆武陨难。

短短两年间,大明已经有三名天子身死社稷!

朝廷从山海关一路流散到这岭南之地

就连最后一个朱明遗脉,也已经被吓破了胆,出逃广西......

前宋君臣跳海的崖山离肇庆不过数百里。

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啊!

想到这里,瞿式耜不禁悲从中来,浊泪盈眶。

“伯略公!伯略公!”

外面年轻声音传来

“而农何事如此慌乱啊?”

瞿式耜有些疑惑,这人乃是新任翰林院庶吉士,名唤王夫之字而农。

当初弘光帝殉国后,他散尽家财联合地方农民、工人反清,失败后只身逃出投奔肇庆朝廷。与自己颇为相得,但印象中这王夫之都是很是沉稳的一个年轻人。

今日不知怎的,竟如此慌乱。

“伯略公!殿下......殿下他回来了!”

瞿式耜错愕望着闯进来的年轻人

“你说什么?殿下他......回肇庆了?”

“吕公派人先快马回来报信,殿下他明日便到肇庆!”

王夫之缓了缓,将听来人所述在桂王车驾旁发生的事给瞿式耜复述了一遍。

“殿下此举......颇有太祖、成祖气象啊!”

“莫非果有先皇庇佑?”

瞿式耜声音颤抖,双眶泛红。难道,上天终于可怜大明朝了么?

......

隆武二年十月二十三,肇庆

瞿式耜领一众留守臣工出城迎接桂王监国王驾

远处车驾队伍终于在城门处停下

朱由榔也不讲究什么君臣之仪,直接走下马车,大踏步走到接驾众臣跟前

对着花白着头发躬身迎接他的瞿式耜伸手扶起

“瞿卿莫要多礼了,以前是孤年少不省国事,枉负卿一片赤忱丹心。”

随后合手躬身一礼

“望卿恕由榔无知之过!”

瞿式耜见势伏身而跪,含泪涕泣

“臣家父祖三代,世受国恩!为君效死乃人臣本分,怎受殿下如此礼遇啊!”

朱由榔看着这个满面风霜的老臣,心中触动万千。

历史上,清兵南下两广,永历和丁魁楚带着一众臣子慌忙西逃。唯有瞿式耜和学生张同敞留守桂林,掩护永历西逃。

他不仅拒绝家人突围劝说,而且屡次严词回绝定南王孔有德的劝降,“焚书杀使”,等不幸被俘后,又对孔有德破口大骂。

直到孔有德耐心耗尽,留下绝命词

“从容待死与城亡,千古忠臣自主张。三百年来恩泽久,头丝犹带漫天香!”

对着刽子手道“我平生最爱山水佳景,此处颇佳,动手罢!”

言毕慨然赴死

就算为了这般汉人忠骨脊梁,朱由榔怎能不奋力抗清!

于是他双手将那瘦削身体扶起

对身前站立的一众留守臣工朗声言

“诸卿!过去是孤不谙世事,有负社稷,日后驱除鞑虏、克复旧都,还需诸卿相助,望诸卿莫因孤之失德而弃孤。”

“臣等不敢,愿为殿下效死!”

诸臣动容下拜,齐声效忠。

朱由榔又回首喊道

“中书舍人何在?”

“臣在!”

“拟旨,擢原东阁大学士瞿式耜为内阁首辅,加太子少傅,总领国事!”

“臣领旨!”

“殿下!臣,臣......”

纵是瞿式耜仕宦二十余年,又怎受过如此君恩?

朱由榔握住瞿式耜颤抖的手臂,恳切道

“公可愿为孤之武侯乎?”

“臣不敢比之武侯,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瞿卿与孤同乘,你我君相进城再叙!”

一众君臣起车回城,此番交心后,自是气氛融洽。

……

“以瞿卿之见,现今势况该当如何?”

肇庆府衙内,君臣二人开始面议

朱由榔毕竟是个政治小白,对军国大事的见识也就停留在小说水准了。虽然有着穿越者“天眼”,但也变不出千军万马不是?

当然,他有着一个无比重要的金手指,那就是信任!

作为看过《南明史》的穿越者,他或许对一些历史细节一无所知,但起码知道谁是王八蛋,谁是可以依靠的屏障。

这让他能一醒过来就开了丁魁楚,然后跑回肇庆任命瞿式耜!

“臣以为如今清虏南路虽已下赣州,然湖广王师仍在,清虏不敢冒江西有失的风险全军南下的。而另一路佟养甲、李成栋倒应注意。”

朱由榔点了点头,据他所知,历史上确实是李成栋、佟养甲部奇袭广州才导致两广失陷的。

不过他听瞿式耜言语却又问

“那现今朝廷尚还有多少军力?”

既然知道李成栋很大概率要来进犯,他自然得先盘算下家底。

“回殿下,目前朝廷在肇庆周围节制诸部兵马约两万,另韶关处留有四千,广州处留有五千,此为广东兵马;广西梧州处尚有四千,另有可遣土司番兵五千余,余下便是湖广何腾蛟、章旷、堵胤锡所制诸部了”

见瞿式耜似是不太愿意提这湖广兵马的样子,他颇有些好奇。

“卿刚才不是说这湖广官军尚有余力,何不仔细讲讲?”

瞿式耜脸色有些怪异,顿了一会儿才回答

“殿下莫不记得忠贞营?”

朱由榔一下恍然,是了,历史上的瞿式耜等人是不太赞同与农民军联合抗清的。

这所谓忠贞营其实就是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残部,主要由李自成的侄儿李过和妻弟高一功领导,当然下面还有一众头领。

这些残部在李自成死后一直与清军且战且逃,后来被在福建登基的隆武帝收编,封李自成遗孀高氏为一品贞义夫人。

不过他也知道,南明朝廷里的这些个文官向来是不待见农民军的。

毕竟崇祯是死于李自成农民军围城时,按道理农民军与明朝有弑君之仇。

这导致南明刚建立时,在南京的弘光君臣居然认真考虑提出过“联虏抗寇”,也就是联合清兵剿灭起义军,这种在后世简直叫卖国的行为。

后来虽然迫于时局不得不接受农民军,但南明君臣依然对农民军极为防备。比如现在节制湖广忠贞营的何腾蛟和章旷。

而这种朝廷和农民军的互相猜忌,也是后来永历政权灭亡的重要原因!

但朱由榔不会,因为他知道历史的结果。

李过,高一功的忠贞营也好;李定国、刘文秀的大西军也罢。事实证明,他们不仅没有再次叛乱或投敌,而且都为反清事业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这正是历史的戏剧之处

当兵败山倒,一批批世受皇恩的文臣武将、书香世家投敌叛变,“水太冷、头皮痒”时

为了民族气节而流干最后一滴血的恰恰是李定国、郑成功这般让文人们嗤之以鼻的流寇海贼!

到了如今,大明官军已经烂透了,卫所军自不用说,早已名存实亡,至于后来的募军,如戚家军、白杆兵等精锐早就死在辽东前线,关宁军已然投敌。剩下大多是些吃空饷的歪瓜裂枣。

朱由榔想要重整明军旗鼓,这些有着不少战斗经验,而且历史证明具有民族气节的农民军就是不错选择!

“如今忠贞营各部尚余多少人马?”

朱由榔期待地问

“李过、高一功处由何腾蛟、章旷辖制,三万余人;马进忠部约两万由堵胤锡辖制。”

听到这里,李艳突然想到,差点忘了这个何腾蛟!

后世历史上,这家伙虽然也对大明忠心耿耿,奈何性格不好,小心眼,军事能力也不怎么样,再加上他和章旷排斥农民军,军心离散,后来大败,直接导致南明退出湖南大部。

得想个办法把他们俩调开!

“何腾蛟现在是湖广总督吧?章旷呢?”

“回殿下,章旷为右佥都御史监军。”

“下旨调何腾蛟回朝任吏部尚书!章旷为户部左侍郎,堵胤锡接任湖广总督。”

“殿下,寇军虽降,仍不可轻信啊!”

“如今大敌当前,先以军务为重,其它日后再谈吧”

见朱由榔如此说,瞿式耜也不再坚持,忠贞营那也尚有堵胤锡在。

湖广那边短时间不会有问题

现在关键就是怎么对付李成栋了!


不一会儿,一名年轻官员青袍栩栩而立,操着略带后世湖南口音的官话,向四人见礼,正是向朱由榔请缨而来的王夫之。

他对着为首的四位躬身道

“下官见过四位将军!”

孙可望等四人互视一眼,然后刘文秀一指不远的桌子,开口

“天使多礼了,请坐吧!”

待王夫之坐定,刘文秀又召人上了茶,孙可望这才直入正题地问道

“天使此行不知是为何而来啊?”

王夫之微微一笑,他那身难掩的书卷士子气在这一群杀伐果决的军汉中显得鹤立鸡群,左右打量了一眼两侧同样坐着,肃穆威势、甲胄凛然的十来名将校,并没有将这刻意地“下马威”当回事。

反而对孙可望不卑不亢地回应道

“下官此行为家国天下而来!”

“家国天下?天使何出此言呐?”

孙可望看着这个大放厥词的年轻人,有些讥讽地问

“哦?那还请天使讲讲,是怎么个家国天下法啊?”

王夫之仿佛没有看见孙可望那有些讥嘲的笑容,正襟危坐严肃道

“于天家而言,清虏两弑君父,残杀皇族,窃据宗庙,毁伤社稷。于四位将军而言,清虏更使诈袭害八大王(张献忠的外号),有杀父之仇,此可谓四将军与我主具与清虏家仇滔天,将军以为然否?”

孙可望也只得点头,在这个时代,“孝”是一个人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道德品质,一个人如果不孝,别说是一般人,就算是皇帝也得被千夫所指,背上骂名。

君不见唐太宗何等文治武功、天纵豪杰?就是因为“玄武门之变”中有杀兄逼父的情节,也不得不在完美的帝王履历留下黑点,被后人议论千年。

如果说孙可望等人否认这一点,那么就会背负上“不孝”的骂名,虽然这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地位,但恐怕名声就得臭大街了。毕竟无论怎么说,张献忠都是一手把他们提拔上来的“老上级”加义父,是忠孝都绕不开的。

王夫之见状接着说

“而且清虏南下,所到之处,掳杀无数,所取州郡,无不泣血,罪行累累,罄竹难书!”

“清虏荼毒九州,士民悲戚,四将军虽自立于朝外,然亦是大明域内之民,眼看乡梓惨遭屠戮,又怎能坐视,此难道不是四将军与朝廷共同的国恨吗?”

面对这番大义凛然的论述,孙可望等人依然难以反驳

倒是李定国闻言好奇地问

“天使所言国恨、家仇,在下都还能理解。清虏荼毒中原,为天下士民所厌,义父惨遭其手,与我等有不共戴天之仇。只是不知这‘天下’是指何事啊?”

王夫之凛然正色

“所谓天下事,下官曾听陛下有所言。”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他将从朱由榔那听到的说法复述了出来。

“陛下曾说过:‘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亡国,乃一家一姓之枯荣,而亡天下,则是匹夫与有责焉!”

话音刚落,李定国就眼前一亮,仿佛突然明白了许多东西,接着好奇问道

“那这满清入关,与亡天下有何干系?”

王夫之接着解释

“太祖皇帝北伐胡元时有言:‘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华夷之辩,古已有之!清虏入关之后,下令剃发易服,违者杀无赦。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此乃孝道之始!清虏此为,不正是要亡我汉家天下吗?”

“且满清残暴不仁,自居主人,视汉人为牛马!跑马圈地、豪夺汉民田土,奴役汉家子女,所作所为,凡炎黄之嗣,岂有不愤然之理!”

“是故,降于清虏,非只是改旗易帜,实乃汉奸耳!抗清,就是在保我汉家天下!”

话音之中,正气凛然,整个大厅都隐隐回荡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