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我在明末守边关畅读精品

我在明末守边关畅读精品

王动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推荐《我在明末守边关》,讲述主角王动谢秀娘的爱恨纠葛,作者“王动”倾心编著中,本站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大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主角:王动谢秀娘   更新:2024-05-09 03:4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王动谢秀娘的现代都市小说《我在明末守边关畅读精品》,由网络作家“王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推荐《我在明末守边关》,讲述主角王动谢秀娘的爱恨纠葛,作者“王动”倾心编著中,本站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大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我在明末守边关畅读精品》精彩片段


从州治内出来,王动呼了口气:“费了好大工夫,舅舅的事总算办妥了。”

方才王动几人由祁官带入州治内,找到了那管理备荒仓的大使李举,听闻王动要纳资捐助,李举自然是大加褒奖,眼下荒年越甚,每年纳捐的人是越来越少。这备荒仓库存粮米多少,关乎到知州大人的政绩,平日上官催促得紧,李举的压力也很大。

此次王动纳捐了三十两银子,又给了李举一些好处后,李举立时开据文书,并殷勤地带王动找到了保安州吏目陈余文。陈余文也很快办理了给钟正显的调动升职文档,事情到了这步便差不多了。

等陈余文最后上报知州李振珽后,想必过了不久,承发房给钟正显的告身文书就会下来。

此时钟调阳还在州衙外面看护马匹,听了王动的话,他脸上现出惭愧的神情,他深深地作了一个揖,对王动道:“父亲的事,真让大人费心了,父亲他……唉……”

说到这里,钟调阳摇头叹了口气。

钟调阳为人稳健,又通拳脚枪棍,还射得一手的好箭,那队兵被他带得颇为好使,加上他是自己的表哥,王动用得颇为顺手。

此时王动看着钟调阳那粗黑的面容,自他父亲的事后,他举止更为沉默,王动道:“表兄何必如此见外,我们都是一家人,舅舅的事,还不就是我王动的事?此事以后休得再提。”

钟调阳默默地点了点头,神情更为感激。

他二人说着家内私话,韩朝、韩仲,高史银三人都是有意识地走远些。

……

眼下王动来保安州城的三件事已经办妥两件,最后便是去医学司请几个医士回堡了。不过医学司内自己没有相熟的人,自己在保安州内也只认识祁官一人,可惜祁官与医学司内各人并无交情。这个事情,还得自己想办法。

看看时近中午,王动感觉腹中有些饥饿,想起高史银说那鼓楼内新开了一家酒店,饭菜的味道不错,加上楼内居高临下,那种气氛想必不错。他便道:“看看晌午了,找个地方吃饭吧。高兄弟,鼓楼那家饭店的味道真的不错?”

高史银道:“大人放心,小的肯定不会骗你的。”

韩仲很是高兴,他叫道:“高蛮子,你说好你请客的。”

高史银瞪着眼道:“韩二愣,你可不要把我老高吃穷了。”

几人说说笑笑,牵着马匹,往州衙西边而去。

那保安州的粮库永兴仓,就设在离州衙西面的不远处,仓内有大使、副使、攒典各一人,为景泰五年建立。

大明现在各地征粮虽然大多折银,不过近年粮荒越重,很多地方仍是本色与折色一同征纳,保安州也是如此。只不过交纳本色粮比交纳折色银税更为重一些。

不过仍是有许多民众贪图方便,还是前来交纳本色税粮的。

此时在永兴仓的大门前,就停留着很多粮担车马,都是前来交纳夏税的民众。

在那里,摆着几个斛斗,远远比普通百姓家内使用的大得多。

王动略略一看,此时正有一个民户在交纳税粮,那斛斗上的小麦已是高高冒起,堆得尖了,不过其中一个仓大使模样的人,还在指挥旁边一个攒典小吏样子的人,小心谨慎地不断往上加。

最后,加得不能再加时,那仓大使对旁边一人喊了一声:“邓一脚,看你的了!”

旁边一个干瘦的中年男子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闻言他站了起来,也不说话,只是走到斛前,屏气敛息了半响,猛然他一声大喝,重重一脚踢在那斛斗上,立时斛斗上的小麦散了一大片出来,掉落在地上。

那仓大使与攒典同时赞道:“好力气,不愧为一脚之说。”

那邓一脚踢完后又回去闭目养神。那民户脸有苦色,那攒典则是笑嘻嘻地指挥一个壮汉将散掉在地上的小麦扫起来,大明潜规则,这些散掉在地上的麦粮都是归他们合法所有。

接下来,那攒典又指挥那民户继续往斛斗上加着小麦,直到又一次冒尖后,那民户此次纳粮才算完成。

王动不由摇头,这些小吏的聪明才智都放在这些歪门邪道上,他看过一些史料,为了得到这些“耗余”,大明各地的粮仓小吏,从明初起,便大多苦练腿法,有些人甚至能练到一脚踢断一棵小树的。

除了这些“耗余”,那些民户纳粮的各种损耗杂费等加派还没计算在内,大明各地州县的加派,往往是这些正税的数倍之多。如此,明末百姓如何不苦。

看了刚才那一脚,韩仲与高史银二人也是惊叹,韩仲道:“这家伙,怕是能一脚踢死一头牛哦。”

高史银也是道:“有机会,某倒要向他讨教一二。”

二人没心没肺地议论着,韩朝与钟调阳则是脸色沉重,特别是钟调阳,想必他在蔚州,也经历过多次这样的场景。

……

五人继续沿着东街往西边而去,一路上,街上到处是运载粮米前来纳粮的民众。

沿街米店也大多是人流滚滚,满是前来卖粮换银之人。

很多人出来时都是脸有苦色,显然粮价之贱,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在去年时,保安州一石米价高涨到五两银子,眼下众人出售粮米,却没有一家店愿意以哪怕一两的价钱购买,跑遍了全城,各家米店都是如此。

显然城内的米店已是达成共识,全部统一了价格。

一片唉声叹气声,忽然一个声音传来:“西街的万胜和米店,愿意以一石一两的价格买我们的粮,大家快去。”

立时是一片的声音:“小哥说的可是真的?”

“这是真的吗?会不会是骗俺们?”

那人道:“天地良心,我怎么会骗你们?我刚刚从那家店卖了粮出来,念着让大家都沾些好处,才告诉你们的,你们怎么不相信我?”

一片的声音:“如此,我们快去。”

立时一大片的人挑担赶车,都是往那边而去。

王动几人也很奇怪,王动沉吟道:“万胜和?当初我们屯堡买粮时,便是在这家米店,听闻这家米店掌柜是个女子,价钱很是公道。”

韩朝也是眼光闪动,他道:“确实,当初她卖米给我们时,店内的米价比其它米店便宜了两分,这家店主,确实是个好心肠的人。”

钟调阳忽然说了一句:“城内的米行显然统一了粮价,这万胜和以高出其它米店的价格收粮,怕是会惹恼了别的商家。”

众人都是一怔,听了钟调阳的话,韩朝似是没了往日的沉稳,他对王动道:“大人,我们过去看看吧?”

王动看了韩朝一眼,笑道:“也好,吃饭不急于一时,便过去看看。”

韩仲与高史银也是奇怪地看了韩朝一眼,似乎韩朝今日有些怪怪的。

……

保安城内东、西、南三条大街,那西街多为杂货、熟食行、当铺、米店等商铺,那万胜和米店便是位于西街的中段。

此时万胜和米店前面已是人流涌动,挤满的都是前来卖粮的民众,几个伙计只是忙个不停,旁边远远的还有一些闲人在看热闹。其中有一些人显然是其它米店的老板与伙计,只是以愤怒的眼神看着这店中情形。

在那米店之内,正有两个女子在忙个不停,不时招呼伙计忙这忙那。两个女子一大一小,大的少妇打扮,年在二十四、五岁,穿着比甲,神情颇为干练,一个则是年轻些的少女,年在十七、八岁,穿着襦裙。

看到王动几人进来,两个女子愣了一愣,随后那少妇看到几人中的韩朝,立时眼睛离不开他,她惊喜地说了一声:“韩……韩总旗,你今日怎么得空到小店来,你可是要买米?”

韩朝眼睛只是看着空气,他脸有些红,吞吞吐吐地道:“我,我是……我这个……”

王动有趣地看着韩朝,没想到平日沉静的他,也有这么忸捏的一天。

韩仲也是奇怪地看了自己哥哥一眼,不明白他是怎么了。

那少女在那少妇跟前轻声说道:“姐,这就是你常提起的韩总旗?果然是个老实人,嘻。”

那少妇脸有些红,偷看了韩朝一眼,伸手轻打了那少女一下,骂道:“去,给客人们倒水去,没大没小。”

那少女嘻笑着去了。

王动身后的高史银自见到那个少女后,也是呆呆出神,只是死死的看着她。

直到这时,韩朝才想起话题,他指着王动对少妇道:“郑娘子,这位就是我们靖边堡的王动王大人,此次来州城,韩某就是随大人前来的。”

那少妇郑娘子吃了一惊,忙上前向王动裣衽万福,说道:“原来是王大人,奴家怠慢失礼了。”

王动微笑道:“小娘子不必多礼,王某仓促前来,是我们失礼才是。”

郑娘子招呼王动等人坐下,钟调阳仍是在街旁看着众人的马匹。

郑娘子与王动说些客气话,不时拿眼去看韩朝,而韩朝则象是个害羞的小女生一样,只是低头研究自己的鞋面。那少女上前来给各人倒水,高史银接过茶水时,只是呆呆地看着她,那少女脸一红,有些害羞地跑了。

王动看看韩朝,又看看高史银,心下好笑:“这两个家伙,都集体思春了。”

说了一会儿话,郑娘子挽留王动等人在店内吃饭,王动微笑道:“如此,便烦劳小娘子了。”

正在这时,忽然店外急匆匆地跑进一个中年男子,远远的他便喊道:“我的侄女啊,你做事也太毛糙了吧,你可闯下祸事了!”


小说《我在明末守边关》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王动取了长枪与三眼铳从董家庄回来,他己经决定自己打造一批兵器,接下来是兵器种类的选择问题,无论是从实战还是从自己的财务情况出发,他都必须先理清这个思路。

戚爷爷曾言过斧、钺、锤、戈、戟、钩镰等胆大艺精者可用,用于独马冲杀敌阵,却不可教队兵,不可堂堂当大敌。至于镋钯、大棒与线枪几样多用于马上,所以这些王动暂时都不考虑。

最后王动选定的是腰刀,长枪,盾牌,火铳几种兵器,这样经济实惠,而且长短并用,防守兼备,当可出入作战。

远程兵器王动抛弃了弓箭,改而选用火铳,不是因为弓箭不犀利,而是制造购买成本太过高昂,而且合格的弓箭手也太难练,没有几年时间很难见到成效,王动没有这样的时间。

火铳手的训练简单,一把火铳也相对便宜,使用火器也是未来历史的潮流,王动没理由不选用火铳。

王动现在手上有十一把三眼铳,不过他内心渴望的是拥有鸟铳,三眼铳有效杀伤力也就在二十余步,而鸟铳则远得多,一把精良的鸟铳有效杀伤力可在八十步。

戚爷爷曾赞鸟铳为临阵第一利器,利能洞甲,射能命中,弓矢弗及。历史上戚家军训练鸟铳手,向在八十步立五尺高木牌一块,鸟铳手三发一中,十发七中方为艺精。

不过鸟铳制造的工艺复杂,对制铳工匠的手艺要求颇高,因此要找一些好的工匠来。如果堡内有制造鸟铳的工匠,以后三眼铳王动将慢慢不再使用。

王动目前有缴获自后金军的大刀长枪一批,还有从董家庄买来的长枪,二者以后都要打造,只是困于财力,只得慢慢再说了。

舜乡堡内有一批匠户,世代都是打制兵器,想必内中有人会制造鸟铳,王动派韩朝与齐天良前往,希望能通过舜乡堡的百户杜恭搞几个工匠过来。王动知道杜恭性情贪婪好货,临行时给了韩朝一些银子,让他到舜乡堡后备下一份厚礼。

王动准备兵器训练军卒,韩仲几人当然双手赞同,只有韩朝对王动准备打制鸟铳有些疑惑,不过他没说什么,领了王动的任务后就随齐天良到舜乡堡而去。

……

几天后韩朝二人回来,带回了六、七个工匠,其中一个还是匠头,听他言自己精通鸟铳的打制。

此时这几个人站在王动的面前,无不是粗手粗脚,满面风霜,身上的棉袄破破烂烂,只是不时跺脚哈着白气,这天气实在太冷了。王动看他们脸都冻得青紫,便让他们先下去饮用热水。

等他们缓过气来后,王动才招他们过来说话。

那匠头叫李茂森,年在四十五、六,身材甚是粗壮,不过脸上却是神情精明,王动问他可是会打制鸟铳。

李茂森道:“回大人,不是小的夸口,当年小的在卫城军器局中,论起打制兵器火铳,那也是数一数二,就算到了千户所后,这手上的技艺也没有落下。”

王动看他脸上似在回忆,神情又是骄傲又是痛恨,他原来是在保安卫城,最后怎么会跑到这舜乡堡来?想必这其中有一个复杂的故事。不过这不是王动关心的,他顺口问了他些制造鸟铳的知识。

李茂森一一答了,他道:“大人,造鸟铳,以六斤为妙,只是耗铁甚多,四十斤毛铁,最后只炼到七、八斤精铁,所费不小。”

依他估算,加上铁价,炭价,工匠的工钱食粮,还有其它的耗费等,一根鸟铳的成本在三到五两,所需不是一笔小数目。

王动点了点头,他看过历史上相关记载,这李茂森的估算跟他差不多,这倒是个实诚的人。不过王动只关心鸟铳的质量,历史上很多明军使用鸟铳炸膛,造成军士对使用鸟铳有一种畏惧,王动不能拿自己部下的生命去开玩笑。

对王动的忧虑,李茂森道:“大人,鸟铳之所以炸损,一是材料不足,或是工匠们在制造时取巧,粗细薄厚不均,特别是在铳管的焊接上,许多工匠技艺不足,造成鸟铳炸镗。不过小的自然不存在这些问题,只要大人材料充足,小的便可以为大人造出精良的火铳来。”

王动点了点头,他当然不可能凭李茂森一面之词便放心于他,历史上大明对鸟铳的质量要求其实很严格,不论工部还是各地卫所,他们造出军器都要注明某部、某卫、某所、某年、某季成造字样,事后还需造册,以便随时查考。不过就算这么多规定,大明军器的质量却是有目共睹。

当然,大明军器质量之所以低下,也跟官场的腐败与糟糕的匠户制度有关,这事王动当然没有必要提。

他道:“李匠头你这样说是最好不过,不过我们还须立下典章,今后你们便留在堡内,每月食粮工钱不会少于你,今后你们每造出一只合格鸟铳,我都会给你们奖励,如有不合格,便要扣去你们相应月粮以充材料耗损,如有造成军士损伤,还要加以处罚。”

李茂森一咬牙道:“好,就依大人这么说。”

李茂森来靖边堡之前,己听齐天良吹得天花乱坠,说只要到了靖边堡,肯定会每日衣食充足,天天吃饱,眼下他们这些工匠在舜乡堡每日饥寒交迫,这年景能找个吃饱饭的地方不易,李茂森相信自己的技艺会让王动信服。

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以后李茂森几人就留在靖边堡内了,王动忽然想起一事,他道:“对了,李匠头,除了火绳引燃的鸟铳外,你们可会制造那种转轮火铳或是击发火铳?”

王动将自己说的那两种火铳大致描绘了一番,他说的便是历史上的转轮式燧发枪与击发式燧发枪。

那转轮燧发枪约出现在十六世纪中后期,是用齿轮发条摩擦燧石生火而点燃火药。那击发式燧发枪则是出现在十七世纪初中期,由击锤撞击燧石起火,在今后的几百年中非常流行。王动自然也想拥有这样的利器。

李茂森想了半天,他虽然奇怪王动怎么会想到这样的鸟铳,不过他最后还是摇了摇头,道:“惭愧,大人所说火器,小的实在不知,还要仔细思量才是。”

王动点了点头,舜乡堡毕竟是个小地方,也不可能出现多么高深的火器人才,是自己心急了。

随后李茂森几人被安排下去,王动给他们每人一间居房,还为他们专门选定了一个场所作为兵器作坊。

李茂森几人欢喜地去了,一路上还好奇地打量这处新建屯堡。

小说《我在明末守边关》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