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樉徐妙云的现代都市小说《畅销书目人在大明当皇子,开局劝太子篡位》,由网络作家“两广总督”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人在大明当皇子,开局劝太子篡位》这本书大家都在找,其实这是一本给力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朱樉徐妙云,讲述了益最大化。揣着一沓地契,朱樉就这样回了王府。然后挑出几间铺子,让刘宝安排人去装修,这是他用来卖肥皂和白糖的。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扩大生产规模,攒下一大批肥皂和香皂。同时等香皂和肥皂的名声彻底传出去。生产的工坊朱樉放在了京郊,这里的地便宜,朱樉买了一大片。然后从工部借了一些人,用最快的速度将工坊搭建出来。......
《畅销书目人在大明当皇子,开局劝太子篡位》精彩片段
马甲人在大明当皇子,开局劝太子篡位穿越、魂穿、历史、佚名穿越、魂穿、历史、小说《人在大明当皇子,开局劝太子篡位》是最近很多书迷都在追读的,小说以主人公佚名为主线。两广总督作者大大更新很给力,这个大大更新速度还不错,人在大明当皇子,开局劝太子篡位目前已写541028字,小说最新章节第263章 大结局【大章】,小说状态连载中,喜欢穿越、魂穿、历史、这本小说的宝宝们快来。
书友评价
最近这几张的转折就好像国足突然就打进世界杯还夺冠了一样突兀与扯淡。
凑和,还四个皇帝,太离谱
还有一点刚刚没提,主角穿越过去的意义在哪?改善民生?并没有体现太多吧,只是发明一些小事物?救下朱标?
热门章节
第69章 老朱:哈哈哈
第70章 陛下,您要是被绑架了,就跟我们这些老兄弟说一声
第71章 老朱:咱当年打天下的时候,你还玩泥巴呢
第72章 有图有真相
第73章 太子多病,汝当勉励之
作品试读
坤宁宫。
老朱快步走了进来。
马皇后听到声音,抬头看了一眼老朱,道:“再有半个时辰就中午了,你饿了就先吃点点心垫垫。”
“今日老二,老三,老四入宫,中午我们再叫上妙云她们一起吃顿家宴。”
“那就把标儿和大儿媳也叫来,既然是家宴就要一家人都在。”老朱坐在马皇后身边,拿起点心吃起来。
“行。”马皇后点点头。
随后,老朱就让老太监去通知朱标和常氏。
老朱最重视亲情,这是他和古往今来所有皇帝最大的不同。
虽然徐妙云她们和朱樉三兄弟并未成婚,但在老朱的心里,徐妙云她们已经是她们老朱家的儿媳了。
至于那些文官口中的礼制,老朱是不屑的。
咋的,咱一家人吃个饭,还要你来管不成?
娘的,给你们脸了!
以老朱的威势,文官们就算知道,也只敢在心里说说,谁要是敢在老朱面前说出来,那真是不要脑袋了。
随着时间流逝,朱樉和徐妙云等人也回到了坤宁宫。
“儿臣参见父皇!”
“参见陛下!”
老朱乐呵呵的看着儿子和准儿媳,让他们起来。
“谢父皇!”
“谢陛下!”
“今天是家宴,没那么多规矩。”
最后老朱看向朱樉,脸上的笑容顿了顿。
最近几天,朱樉不上早朝,锦衣卫的事也基本上交给二虎和老三老四,再加上前不久因为犯官家眷的事吵了一架,老朱对朱樉能有好脸色才怪。
不过,今天这么多人,老朱也没打算跟朱樉吵架。
在准儿媳面前丢了面子不说,也会扫了家宴的好心情。
当然,最主要的是,朱樉这个儿子,让他又喜爱又头疼,天生八字不合。
“儿臣(儿媳)见过父皇母后。”这个时候,朱标和太子妃常氏也来了。
徐妙云三人起身行礼,朱标让她们起来。
“标儿,大儿媳,快坐吧,就等你们了。”老朱笑着说道。
“是,父皇。”
朱标几兄弟坐在了一边,常氏挺着大肚子坐在了另一边。
接下来的这一顿家宴就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度过,老朱很开心也很尽兴。
这才是家啊!
朱樉几兄弟离开坤宁宫后,朱樉又跟着朱标去了一趟东宫。
这一次朱樉直接把东宫下面的铺子都要了过来。
他们这些藩王的产业都在自己的封地,京城是没有产业的,再说了,东宫下面有那么多的铺子,每年也赚不了多少钱,还不如给自己呢,将其利益最大化。
揣着一沓地契,朱樉就这样回了王府。
然后挑出几间铺子,让刘宝安排人去装修,这是他用来卖肥皂和白糖的。
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扩大生产规模,攒下一大批肥皂和香皂。
同时等香皂和肥皂的名声彻底传出去。
生产的工坊朱樉放在了京郊,这里的地便宜,朱樉买了一大片。
然后从工部借了一些人,用最快的速度将工坊搭建出来。
短短几天时间,架子就已经搭了起来,可以正式投入生产。
朱樉培养出的“徒弟”也正式成了工坊的技术员。
有朱樉教的流水线生产模式,产量也是可以的,后面等工人熟悉了,产量还可以进一步提升。
最后就是保密安全问题,朱樉直接调了一队兵马,驻扎在工坊旁,并且也下达了封口令。
做完这一切,朱樉才闲下来。
时间过得很快,香皂和肥皂的名气也已经打开来了。
与此同时,精盐的买卖也有一个月了。
小说《人在大明当皇子,开局劝太子篡位》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早朝结束后,乾清宫。
老朱手里拿着奏折,不过却怎么也看不下去。
他抬头看向门口的老太监,开口道:“太子还没有醒来吗?”
“回陛下,东宫那边传来消息,还没有。”老太监回答道。
“等太子醒来,让他来见咱。”
“是。”
今日早朝,太子竟然没来上朝,这可是破天荒的头一遭啊!
这可让满朝文武思绪纷纷。
得知真相的老朱差点没在奉天殿破口大骂。
这个混账老二,竟然拉着太子喝酒喝到半夜。
半个多时辰后,朱标匆匆赶来,老太监注意到后,轻声说道:“陛下,太子来了。”
“让他进来。”老朱说道。
“儿臣参见父皇。”朱标恭敬行礼。
“起来吧!”老朱淡淡道。
“谢父皇。”
“说说吧,昨晚是怎么回事?”
朱标今早醒过来之后,意识到自己错过了早朝,也是懊悔昨晚不该喝那么多的。
只是朱樉给他画的饼让他有些上头了。
缔造盛世大明,哪个君主会拒绝呢?
尽管他现在只是一个储君,但那也是君啊!
他对于自己的能力,还是有着清醒的认知的,当个守成之君,绰绰有余,但是开疆拓土之君,就有些不足了。
好在他还有二弟。
“回父皇,二弟凯旋回京,儿臣想着为二弟接风洗尘,一高兴就喝多了。”
“嗯,以后老二会是你的左膀右臂,怎么相处你自己看。”老朱并没有责怪朱标,这倒是让后者松了一口气。
不过这也能看出老朱对朱标的宠爱。
“老二早就到了成亲的年龄了,拖了这么多年,也该成亲了,你觉得谁家的闺女合适?”老朱又问。
“徐叔叔家的长女,今年也有十七了吧?”朱标想了想,说道。(年龄剧情需要)
“而且,妙云妹子,在这京城之中也是有不小的名气,不少先生都夸赞她聪慧,另外,听说魏国公府的事物都是由她把持,她与二弟,可谓是天作之和!”
闻言,老朱也点了点头,此次北伐,徐达的功劳也不小,但他已经位极人臣,老朱还没想好怎么赏赐,这话倒是给了他灵感。
自古以来,对于徐达这种赏无可赏的人臣,基本上都是与皇家结亲,以示恩宠。
“那就让徐达进宫一趟,问问他的想法。”
——
另一边。
朱樉一醒来就回到了自己的王府,早饭都没有在东宫吃,就怕老朱把他叫过去唠叨。
此时,朱樉坐在书房,想着拿什么赚钱。
盐,糖,酒等等,都是暴利。
不过大明开国以来,粮食短缺,老朱下令禁止用粮食酿酒,所以酒的生意,朱樉暂时不打算做。
当然,暗地里可以,但那样有限制。
思来想去,朱樉还是决定卖盐。
盐,可是关乎着民生的,那些盐商,凭借着粗盐,就赚到盆满钵满,而且价格居高不下,所以这种生意,还是掌握在皇家手中的好。
而盐引,是老朱为了增加财政收入颁发的,而每年上缴的盐税,占据的税收的一半,可以说是非常重要。
这项制度用来解燃眉之急是可以的,但作为一项长久的制度是远远不行的。
早期因为老朱严苛的管理制度,盐政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可是到了中后期,朝廷对于官员的控制力度变弱,一些腐败的官吏开始插手食盐牟利,官商勾结买卖私盐,从而导致整个盐政都处于一种不良的运转下。
直接影响了整个明朝的财政收入。
而掌握在皇家手中之后,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就会小很多。
朱樉让人把张玉叫了过来。
“王爷!”张玉恭敬行礼。
“本王有事交代你去做。”
“王爷请吩咐。”
“京城附近有盐山,你去都给我买下来。”
“是。”
张玉下去了,他不会去质疑朱樉的话,因为朱樉的话对他来说就是军令。
盐山上的盐是有毒的,对于很多人来说,要之无用,弃之可惜,有人要买,他们也乐得卖,更何况,买的人是秦王呢。
在张玉离开后,朱樉也没有闲着,他将制盐的方法写了下来,等张玉将盐山买下来后,就开始尝试制盐。
——
中午,坤宁宫。
“三弟,快坐快坐。”
老朱看见徐达,开心的连忙让他入座。
“上位,有啥事,你就说吧!”
“不然,咱不敢坐啊!”
看见面前这一桌丰盛的酒菜,徐达顿感不妙。
“也没啥事,今天就是家宴,你嫂子正在给你做烧鹅呢,你先坐下等等。”
老朱笑道。
一听烧鹅,徐达顿时不敢坐下了。
“上位,你这烧鹅,咱吃不起啊。”
“咱记得当年打陈友谅的时候,你们两口子就请咱吃烧鹅,那次咱差点就把命丢了。”
“攻打元大都(北平)的时候,你又请咱吃烧鹅。”
“又是差点丢了命。”
“这次你不说清楚,咱不坐,咱也不吃。”
徐达头摇的像拨浪鼓似的。
恰在此时,马皇后端着烧鹅走了进来。
“天德(徐达.字)啊,来了就坐下。”
“嫂子,你们两口子的烧鹅,咱是真不敢吃。”
“天德你就放心吧,这次真的是好事。”
“真的?”
“当然是真的,嫂子还会骗你不成。”
“咱相信嫂子。”
徐达乖乖坐下。
他心中清楚,这次的确是好事,但他是一个聪明人,不会轻易表露出来。
同时他又非常懂进退,这也使得他成为了开国功臣中能够善终的几人之一。
“咋,你嫂子的话你就信,咱的话你就不信?”听到徐达的话,老朱佯装不满的说道。
“哪儿能呢!”徐达笑道。
“咱就是不信自己婆娘,也不能不信上位啊!”
老朱满意的,不再纠结此话。
马皇后端起酒壶,给老朱倒满酒,然后又给徐达倒酒。
“嫂子,使不得,使不得。”徐达连忙站起来。
“你是重八的兄弟,有什么使不得的。”马皇后说道。
“就是,一家人你说什么两家话啊!多见外!”老朱也说道。
见此情形,徐达感觉自己的猜测又印证了一些。
“嫂子,现在你可以说了吧?”
…………
新人新书,求支持,求催更,求好评!
洪武七年,应天府,京师。
作为大明帝国的京城,应天绝对是全国最繁华的地方。
自大明建国以来,开国皇帝朱元璋主张休养生息,国力也是在逐渐恢复。
不过北元未灭,朝廷仍需要北伐,所以上到朝廷,下到百姓,日子依然过得紧巴巴的。
“国的噶,国的噶……”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热闹的街道上人们纷纷躲避。
“大捷,大捷!”
“秦王殿下大破北元,俘虏北元皇帝!”
“大捷,大捷!”
“秦王殿下大破北元,俘虏北元皇帝!”
街上安静了一会儿,紧接着就是铺天盖地的声音。
“北元终于被灭了,爹,娘你们看到了吗?”
“爷爷,北元灭了,我们家的仇报了!”
“孩儿她娘,北元这些畜生终于灭了,你在天上也可以安息了。”
有年轻人对着天痛哭流涕,有老人默默流泪。
——
奉天殿。
一个身穿明黄色五爪龙袍的中年男子正在来回走动,看得出来,他此刻的心情并不平静。
而他,正是这大明帝国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洪武大帝朱元璋。
作为朱元璋的嫡长子,太子朱标安静的站在一旁,而他紧握的双拳,显示出他的内心并不似表面那般平静。
这时,一个穿着蓝色服饰的汉子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份战报。
“二虎啊,可有战报?”朱元璋看着来人,急切开口。
二虎,朱元璋的贴身侍卫,已经跟了他十几年。
“禀皇上,大捷,秦王殿下大破北元,活捉北元皇帝。”二虎开心的回答,双手奉上战报。
听到这话,朱标拿过战报,检查了一下后打开。
“父皇,二弟此战,可谓是解决了我大明的心腹大患,未来至少十年内,草原鞑子无力南下。”朱标看了一眼,一脸激动的递给朱元璋。
后者快速看完战报,脸上的笑意怎么也掩饰不住。
“哈哈,不愧是咱皇儿,北元已灭,天下大定!”
“父皇,儿臣为父皇贺,为大明贺!”
太子朱标恭喜道。
朱元璋笑得嘴都快咧开了。
拍着朱标的肩膀笑道:“标儿,老二勇猛无双,有他在,咱百年之后也可安心了,届时,你兄弟二人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可共创盛世。”
“父皇…”朱标心中感动。
“你娘一直在等老二的消息。”
“走,跟咱一起把这个消息告诉你娘!”
“是!”
……
半个月后,京师三十里外。
太子朱标带着文武百官已经在这里等着了,今天,正是北伐大军班师回朝之日。
一匹快马疾驰而来:“太子殿下,大军距离此处已不足十里。”
朱标点点头,心中充满了期待。
数里外,大军前方,一众北伐将领骑着高头大马。
最前方的是一个长相英武的少年,与朱元璋有着六分相似。
白马银甲,引人注目。
此少年便是朱元璋的嫡次子,秦王朱樉(shang)。
十四岁从军,至今已有五年,在这五年之中,为大明立下了赫赫战功。
从攻取元大都开始,数次北伐都有他的身影。
徐达、汤和、常遇春等名将,谁见了不对其竖起大拇指,称赞一声?
朱樉眯着眼睛,心中回想着自己穿越到大明的一幕幕。
没错,他是从二十一世纪穿越来的,开局穿到了娘胎。
没有金手指,所以他最大的依靠就是自己以及前世的记忆。
从小就跟着军中武将习武,又经历战场厮杀,一身武艺,在整个大明,也可以说是数一数二。
又跟着大儒宋濂学习,说是文武双全也不为过。
“国的噶,国的噶……”
这时,两个少年骑马从侧面赶上来,笑道:“二哥。”
“老三,老四。”朱樉笑着看向二人。
“如今北元已灭,我们大明最大的敌人没有了,想必父皇会很高兴。”老三晋王朱棡(gang)道。
“这些草原鞑子太不经打了,我才杀了十几个。”老四燕王朱棣(di)如今还是十五岁的少年,少年心性自然多一点。
此次出征,朱樉也带上了自己的两个弟弟,为的就是让他们见识战争的残酷。
不过由于三个儿子都出征,朱元璋也是将大明最强大的阵容都派了出来,保驾护航。
魏国公徐达,鄂国公常遇春,曹国公李文忠,还有蓝玉,冯胜,傅友德等一众名将。
因为朱樉的穿越,很多事情都发生了改变,比如原本在洪武二年暴毙的常遇春,现在还活的好好的。
“报!”
“太子殿下已率百官在城外三十里等候。”一名传令兵疾驰而来。
“各位叔伯,大哥已经在等我们了,快些走吧!”朱樉回头对徐达等人笑道。
“好!”
“传令,全军加速!”
……
尘土飞扬,秦字王旗与山河日月旗出现在了朱标以及百官的眼中。
朱标心中满是激动与期待,但作为大明的太子,该有的形象还是要注意一下的。
很快,那白马银袍的少年便出现在了朱标的眼中。
朱标的眼中露出笑容,脚下生风,快步上前。
“二弟!”
朱樉也看到了朱标,心中欣喜,双腿一夹马腹,快速上前。
朱棡朱棣紧随其后。
“大哥!”朱樉下马,与朱标紧紧拥抱在一起。
“二弟!”看到自家弟弟,朱标开心的很。
“黑了,也壮了。”朱标仔细打量了一番朱樉,拍打着朱樉的肩膀,笑道。
“大哥!”朱棡朱棣齐齐行礼。
“老三,老四,你们也壮了。”朱标抱了抱两位弟弟,开心道。
仁义无双的朱标,对于自家弟弟,那真是没的说。
一众弟弟,对于朱标是心服口服。
这时,以徐达为首的一众武将也到了。
“参见太子殿下!”
众人下马行礼。
“诸位叔伯,快快起来!”朱标赶紧说道。
在这一众叔伯的面前,朱标不会摆出太子的架子。
“谢殿下!”
随后,朱标便带着众人返回。
朱元璋安排的御撵上,朱标看着三个弟弟,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尤其是朱樉,他总觉得有些愧疚。
他心中很清楚,朱樉之所以十四岁就随军出征,是因为当时自己太子之位未稳。
朱樉文武双全,比自己更加优秀,但因为不是嫡长子,所以太子之位跟他无缘。
“老二,这些年,辛苦你了。”
…………
新人求支持,完读率,催更,好评!
乾清宫,偏殿。
自从朱樉将传国玉玺找回来之后,老朱每天都要捧着看一会儿。
要知道,这可是传国玉玺,代表着正统的。
这个时候,朱樉和朱标走了进来,后者轻轻挥了挥手,太监宫女就全部离开了。
他是知晓自家老二的,免得有什么大逆不道的话被他们听到,遭受无妄之灾。
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朱标的仁慈。
“标儿来了啊!”看到朱标,老朱的脸上就露出了笑容。
但一看到朱标身后跟着的朱樉,笑容瞬间消失。
朱樉也不在意,他和老朱不对付,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因为他不喜欢老朱蛮横霸道的性格。
朱标在一旁有些尴尬,但他也只能当两人的调和剂。
于是他就将刚刚和朱樉说的一些猜测说了出来。
老朱听完,觉得有些道理,便看向了朱樉。
“老二,你打算怎么做?”
“我打算成立一个新的部门,监察百官。”
“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锦衣卫。”
“锦衣卫为天子亲军,只听从天子的命令。”
“独立于六部之外。”
朱樉往旁边一坐,开口说道。
“这样一来,锦衣卫就成了百官头上的一把刀,时时刻刻的盯着他们,可以让他们在贪污的时候有所顾虑。”
老朱听完,心里很高兴。
这简直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老朱是个控制欲极强的人,不允许出现超脱他掌控的事。
同时,他也是极为痛恨贪官污吏的,因为他小时候就是因为贪官污吏贪污了赈灾的钱粮,导致他亲眼看着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饿死在他眼前。
而这锦衣卫,可以充当他的眼睛,让他时时刻刻知道他想知道的事,让那些贪贪官污吏知道害怕。
“好,咱同意成立这个锦衣卫。”
“嗯,那就裁撤亲军都尉府跟仪鸾司吧,改置锦衣卫。”
“这锦衣卫第一任指挥使就由我来担任。”
朱樉点点头,说道。
“咋还要裁撤亲军都尉府跟仪鸾司啊?”老朱道。
“不然那哪来的人?”朱樉翻了个白眼。
“再说了,让我的人给你当锦衣卫,你晚上睡得着吗?”
“这有啥睡不着的,你是咱儿子,咱还能怕你害咱不成?”
“别,我的人都是跟我从战场上下来的,是精锐中的精锐,给了你,不得亏死我啊!”
“老头子你就别打我的主意了,一句话,你给不给人?”
“给,给,咱给还不成吗?”老朱没好气的说道。
占便宜没占成,反而还被朱樉给气到了。
随后,朱樉就将关于锦衣卫的具体内容说了出来,包括主要职能,军事编制,官职等级和制服配制。
锦衣卫有指挥使一人,正三品;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指挥佥事三人,正四品;镇抚使二人,从四品;十四所千户十四人,正五品;副千户,从五品;百户,正六品;试百户,从六品;总旗,正七品;小旗,从七品。下属有将军、校尉、力士,对外有参某某事、校令。
制服为飞鱼服,专用武器绣春刀。
听完之后,老朱不由暗自点头,咱儿子思虑周全啊!
“既然如此,那明日早朝咱就宣布成立锦衣卫,老二你来担任这第一任指挥使。”老朱说道。
“早朝你记得来。”
“知道了。”朱樉道。
明日锦衣卫成立,他这个指挥使怎么能缺席呢?
“老头子,把二虎借我用用,我想让他带人查查,这个陈琦,最近都接触过什么人。”
“没问题。”
“那行,我跟老大就先走了。”
朱樉起身,拉着全程没说几句话的朱标就离开了。
老朱看着兄弟二人的背影,倍感欣慰。
在两人离开后,老朱让人把他的亲卫统领二虎叫了过来。
“陛下!”二虎恭敬的行礼。
“二虎啊!你给咱查查这个陈琦,他弹劾咱儿子到底是何居心?”
“查到的情报,先交给秦王。”
“遵旨。”二虎退了下去。
接着,老朱便安排人去准备锦衣卫成立事宜。
另一边。
朱樉跟朱标向着东宫走去。
“其实这锦衣卫并没有想象的这么完美,他们不受百官节制,权力来自于皇帝,为了邀功请赏什么事都做的出来。”
“老二,既然你知道锦衣卫的弊端,为什么还要提出来?”朱标不解的问道。
“还不是为了你。”朱樉看着朱标说道。
“为了我?”
“没错。”
“等你坐稳皇位,那个时候百官对锦衣卫肯定是怨声载道。”
“届时你再下旨裁撤锦衣卫,百官心里肯定对你充满感激。”
“而锦衣卫这个时候就可以从明处转为暗处,让它成为一个纯粹的情报组织。”
“然后,你再从禁军抽人当中成立一个部门,负责抓人、审讯。”
“权力要分开才行。”
“怎么样?”
朱樉得意的看着朱标。
“你这是,把父皇也算计进去了啊!”朱标无奈的说道。
“放心,就算老头子知道,他也肯定会乐呵呵的去做。”朱樉道。
以老朱对朱标的宠爱,只要是为朱标铺路,他肯定会这么做。
朱标苦笑着摇摇头,但心里一阵感动。
同时也决定,等他继位之后,就按照老二说的做。
“老二,辛苦你了。”
“别说这些,你就准备好随时登基就行了。”
“等我准备好之后,就送你坐上皇位。”
“老二,你要做什么?”朱标吓了一跳。
“放心吧,到时候老头子会乐呵呵的退位的。”
——
在东宫吃了午饭,朱樉就回了王府。
王府总管太监刘宝告诉他魏国公府送来了一封信。
朱樉打开,是徐妙云的书信。
这段时间,他们二人都是通过书信交流的,感情也是逐步升温。
这也让朱樉体验了一把“异地恋”。
他和朱棡、朱棣的婚事都在年后,三兄弟在同一天。
这样一来,也能省下一笔钱。
国朝初立,用钱的地方太多了,能省下一点是一点。
看完徐妙云的书信,朱樉也回了一封,让人送到魏国公府。
前世的那些土味情话就是这个时候拿来用的。
同时再抄几首诗,把徐妙云拿捏的死死的。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