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雄英朱元璋的其他类型小说《穿回大明,我向元璋自证皇长孙身份朱雄英朱元璋后续+全文》,由网络作家“用户15221576”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接到要自己参加朝会的圣旨,朱雄英想死的心都有。对于一个在后世生活了十年的他来说,要每天天不亮起床,实在比杀了他还难受。他也实在想不明白,朝会乌泱泱那么多人,能讨论个什么,纯粹是浪费时间。好在自从朱标薨逝之后,朱元璋精力不济,朝会已经改成五天一次。要是天天都要开朝会,朱雄英宁愿不争这个皇位了。现在有了自己的地盘,朱雄英正式开始了大明朝的生活。他在他的院子后面,精心选择了一小块地,叫了两个庄户,从山上挖了很多腐叶土过来,亲自将这30个土豆种了下去。然后他又带着弟弟妹妹,在两个农户的帮助下,在山上砍了几棵竹子,在旁边做了一个漂亮的围栏。朱允熥和两个郡主从来没有干过农活,干得热火朝天。其它种子还需要等到明年春天才能种植,还得将近半年的时间,...
《穿回大明,我向元璋自证皇长孙身份朱雄英朱元璋后续+全文》精彩片段
接到要自己参加朝会的圣旨,朱雄英想死的心都有。
对于一个在后世生活了十年的他来说,要每天天不亮起床,实在比杀了他还难受。
他也实在想不明白,朝会乌泱泱那么多人,能讨论个什么,纯粹是浪费时间。
好在自从朱标薨逝之后,朱元璋精力不济,朝会已经改成五天一次。
要是天天都要开朝会,朱雄英宁愿不争这个皇位了。
现在有了自己的地盘,朱雄英正式开始了大明朝的生活。
他在他的院子后面,精心选择了一小块地,叫了两个庄户,从山上挖了很多腐叶土过来,亲自将这30个土豆种了下去。
然后他又带着弟弟妹妹,在两个农户的帮助下,在山上砍了几棵竹子,在旁边做了一个漂亮的围栏。
朱允熥和两个郡主从来没有干过农活,干得热火朝天。
其它种子还需要等到明年春天才能种植,还得将近半年的时间,他等不得。
明朝这个时候没有塑料,不过玻璃已经比较普及了,他又找人用玻璃建造了几个大棚。
将红薯、玉米、辣椒、胡萝卜、向日葵、番茄、花生、南瓜、草莓统统种上。
他留下五个心灵手巧的匠户,给他们安排了住房,让他们把家眷接过来,成为他这个山庄的专职匠户。
之前,他在某音上学过很多田园风格的物品制造,然后将这些物品的大致图案和制造方法教给这几个工匠。
很快,木秋千、竹屋竹椅、滑滑梯、跷跷板、竹摇篮等很多新奇的东西就做好了。
他又在湖边专门开辟了一块场地,建了一个休闲游乐场。
朱允熥、江都郡主和宜伦郡主每天都开心地在这里玩耍,让他们感受到从没有过的快乐。
朱允熥也亲自向皇爷爷提出,安排了几个文化和武术方面的先生,教授他们学习,两个郡主也一起学习。
奉天殿,大朝会。
这是朱雄英穿越以来,第一次正式参加朝会,一下子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尽量让自己看起来有些精神,不至于在如此重要的场合打瞌睡。
今天朝会的主要议题是迁都。
朱元璋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从南到北统一全国,夺取帝位的皇帝。
但是,从北宋开始,北方的燕云十六州就没了,南宋又丢了淮河以北,元朝时中原直接沦为异族统治。
北方和南方已经割裂了几百年,作为在南京建都的大明朝,朱元璋一心想缝合这种长久的割裂,就想将都城迁到北方。
一年前,他派太子朱标考察西安、洛阳等北方主要城市,没想到朱标回来之后就一病不起,最终薨逝,迁都的事儿就搁置下来。
这几天,朱雄英给他带来了后世的中国地图,看到西域、蒙古和东北还没有纳入大明版图,就又动起了迁都的念头。
他坐在龙椅上,扫视了一圈满朝文武,首先开口:
“诸位爱卿,去年,懿文太子亲自考察了北方主要城市,现在有两个城市,可以作为大明都城的选项。”
“一个是西安,一个是洛阳,现在大家议一议,看看哪一个更适合做大明朝的都城?”
其实,几乎所有朝臣都不愿意迁都,他们大多都是南方人,又在南京(应天府)待了二十多年,谁都不愿意去北方。
但朱元璋决心已下,不是他们可以反对的。
而且,这个问题之前朝会讨论过,从大明的长治久安着想,迁都北方势在必行。
颖国公傅友德上前半步,说道:
“陛下,微臣以为,西安更适合做大明朝的首都。”
“关中平原乃四塞之地,北萧关,西散关,东潼关,南武关,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关隘。”
“只要守住这四个关隘,关中平原则固若金汤。如此一来,京师不需要多少兵力,即可稳如泰山。”
“一来大大减少粮食消耗,二来可以把更多的兵力投入到北方,彻底消灭蒙元。”
宋国公冯胜也说:
“陛下,如果定都西安的话,离西域更近,我们就可以从河西走廊西进,收复西域,再现大汉盛世。”
其实,在朱元璋的心中,也觉得西安最合适,很认同傅友德和冯胜的主张。
但是,迁都乃朝廷大事,不得不慎重,而且,太子朱标更倾向于洛阳。
昨天在大本堂上课的时候,那几个先生已经给朱允炆把这个问题分析透彻了,朱允炆不慌不忙,上前半步,说道:
“皇爷爷,允炆以为,洛阳作为大明朝的都城最为合适。”
“首先,从地理位置上看,洛阳在中原的中心位置,更有利于全国的统治。”
“其次,大运河可以连通洛阳,对漕运极为方便,而要连通西安,则要重修广通渠,耗时太长,耗费太多。”
吏部尚书詹徽也说:
“陛下,殿下言之有理,洛阳四周也有高山和关隘作为天然屏障,而且交通方便,四通八达,是大明都城的理想之地。”
突然,朱元璋瞥见,站在朝臣中间的朱雄英此时昏昏欲睡,眉头皱了皱,问道:
“雄英,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朱雄英今天起得太早,实在困得不行,听到皇爷爷喊自己,顿时瞌睡就醒了,赶紧拱手道:
“皇爷爷,雄英以为,西安和洛阳都不适合做大明的都城,从长远来看,应天府才是大明朝最合适的都城。”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愣住了。
蓝玉和常升也大吃一惊,雄英这孩子是没有搞清楚状况吗?
迁都是陛下的旨意,只是要我们在西安和洛阳二选一,你选哪一个都不算错。
可你倒好,直接两个都不选,还说不迁都,这不是跟陛下唱反调吗?
那些文官心中都得意地笑了,看傻子一样看着他,等待他挨骂的那一刻。
“现在的火枪枪管粗糙,发射非常麻烦,射程也很低,如果把枪管做得非常光滑,用燧石击发火药,你觉得会不会射程更远,操作更简单?”
严震直没有太听懂,但陶成道已经眼睛放光,对朱雄英佩服得五体投地。
“殿下,微臣研究了大半生的火器,没想到还是在原地打转转,殿下一句话,让微臣茅塞顿开。”
“殿下,微臣有个不情之请,微臣愿意辞去工部侍郎的官位,拜入您的门下,请殿下收微臣为徒吧。”
说着,他竟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看到此时已经五十多岁的陶成道,竟然要拜自己一个十八岁的毛头小子为师傅,朱雄英顿时有点不知所措。
“陶大人快快请起,我年纪轻轻,只会纸上谈兵,哪能收你为徒呢?”
陶成道诚恳地说:
“技术一道,只看能力,不看年龄,殿下所言,句句切中要害,让微臣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您当得起微臣的师傅。”
朱雄英还是摇摇头。
“这万万不可。不过,从现在开始,我的兵工厂就交给你来负责,我们可以经常切磋。”
“多谢殿下!”
陶成道大喜,当即又磕了一个头,这才站起身来。
朱雄英在工坊转了一圈,一边走一边跟陶成道交流想法,陶成道听后连连点头。
“殿下,微臣基本明白了。明天就带人去麒麟山庄查看地形,然后立即绘制兵工厂的草图,再来向您禀报。”
“好!”
现在有了陶成道这样一个优秀的武器专家,来主持兵工厂,朱雄英也就完全放心了。
因为他根本不需要自己动手,只需要将在后世所学的资料给他,他就肯定能生产出自己想要的武器。
很快,兵工厂的图纸就绘制完毕,陶成道本身就是工部侍郎,立即从工部调了大量工匠,开始建设兵工厂。
朱雄英也以这个为借口,经常缺席朝会,因为他实在不愿意那么早起床。
看皇爷爷现在的意思,还是没有彻底相信他就是皇长孙朱雄英,所以让他和朱允炆同时参与朝会,相当于同时将他们两个人当做储君培养。
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如果逼得太急,反而引起皇爷爷的猜疑。
反正现在是洪武二十五年,皇爷爷至少还可以活六年。
他还不如利用这几年的时间,以兵工厂为基础,以麒麟山庄为基地,好好发展自己的硬实力。
每天,他除了看看兵工厂的进度,农作物生长的情况,就是跟陶成道探讨火器的研发。
这天,他正在院子里教弟弟妹妹学阿拉伯数字和九九乘法表,家丁队长徐大虎匆匆跑了进来。
“殿下,殿下,燕王带着一百个亲兵闯进来了。”
“谁?”朱雄英没太听清楚。
徐大虎急道:
“燕王。他带着一百个亲兵,扬言要教训您,来者不善啊,殿下,您快躲起来吧。”
朱雄英摸了摸口袋里的电棍,笑道:
“没事儿,你们都不要动,让他进来。”
朱允熥和两个郡主也吓了一跳,江都郡主说:
“大哥,四叔要是打了你,皇爷爷肯定会重重罚他,可是,你也要吃大亏啊,快躲起来吧。”
徐大虎急得满头大汗。
“殿下,燕王怒气冲冲,外面的锦衣卫不敢拦阻,我带十个兄弟也打不过呀。”
众人还在劝着,朱棣已经带着十个亲兵,大踏步走进院子里,一边走一边喊:
“朱雄英,你给我出来。”
朱雄英将电棍放在桌子上,朝怒气冲冲的朱棣挥了挥手。
宁静的麒麟山庄因为朱雄英的到来,一下子多了六百多人。
本来,朱雄英他们出宫的时候,郭惠妃就安排了一百个宫女和太监伺候,锦衣卫指挥使蒋瓛也安排了两百锦衣卫负责保护。
现在常老太太又安排了一百个丫鬟和两百个家丁,人实在太多了。
朱雄英说:
“外婆,皇爷爷已经安排了两百锦衣卫和一百伺候的宫女太监了,已经够了,不需要这么多人,您的心意雄英领了,人您带回去吧。”
常老太太摇摇头。
“不行,您的安全不仅关系到大明的江山,也关系到很多人的未来,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庄园外围的安全由锦衣卫负责,院子及周围的安全由这些家丁负责。”
他对着远方两个身材魁梧的汉子招招手,把他们叫了过来。
“小人徐大虎,拜见殿下。”
“小人周二宝,拜见殿下。”
黑脸汉子叫徐大虎,白脸汉子叫周二宝,声若洪钟,一看就是久经沙场的老兵。
“他们两人是跟着你舅公多年的亲兵,在战场上受了点伤,退了下来,现在是这两百家丁的队长。”
徐大虎拱手道:
“请殿下放心,小人虽然受伤,但赤手空拳,打个七八上十个还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拿把刀,几十个也不在话下。”
朱雄英笑道:
“徐队长威武,我已经看出来了。”
朱雄英看老太太坚持,也不好再说什么,请外婆、舅公和舅舅到大堂喝茶。
现在这些人中,朱雄英辈分最小,但地位最高,座位没法安排,所以就干脆将上首的位置都空了下来,所有人都在下首面对面坐着。
常老太太对紫薇和茉莉使个眼色,两人会意,将所有宫女、丫鬟和太监赶出了大堂,她们两人在门口守着。
屋内只剩下常老太太、蓝玉、常升、常森和朱雄英五人,气氛一下子就沉了下来。
常老太太首先开口:
“雄英,你的身份特殊,我们的身份比较敏感,所以,我们不能经常见面,也不能长时间谈话。”
“我们四个,是你绝对可以信任的人,我们说话就直接一点,不要拐弯抹角,不要拖泥带水。”
朱雄英点点头。
“外婆说的是。”
常老太太严肃地说:
“你所说的穿越,太过匪夷所思,陛下不会这么容易相信。”
“在他没有确认你是真的朱雄英之前,不会立你为皇太孙,你还有没有确凿无疑的证据,能证明你的身份?”
朱雄英摇摇头。
“外婆,下葬的时候,皇爷爷给我手上塞了一个玉佩,我穿越之后一直戴在身上,但现在不见了。”
“皇爷爷多疑,就算那个玉佩在,恐怕也不能彻底打消他的疑虑。”
常老太太眉头紧锁,点点头,再问:
“如果陛下最终还是不愿意立你为皇太孙,你会怎么办?”
蓝玉和常升也盯着朱雄英,要从他的表情中找到真实的答案。
朱雄英看了四人一眼,说:
“我是大明的嫡长孙,父亲不在了,我就是排名第一的继承人,除非我死了。”
“我穿越到六百年之后的后世十年,知道大明朝的未来发展,拥有超越这个时代的眼界,还带回来很多这个时代没有的好东西。”
“只有我,才能让大明走向辉煌的盛世,朱允炆只会丢了大明江山,我绝对不允许他窃取那个位置。”
“所以,大明江山必须传到我的手上,谁也不能阻挡。”
四人听了,热血沸腾,眼神灼灼。
常老太太再次确认一遍。
“你的意思是说,到最后,如果陛下不愿意传位给你,你会造反?”
朱雄英点点头。
“是的。但不到万不得已,我不会走那一步。皇爷爷不到最后,也不会走那一步。”
他眼神凌厉地扫视着他这四个长辈,然后沉声说道:
“所以,我必须强调一遍,你们现在和以后要做的,就是什么也不做。”
蓝玉和常升正准备聆听殿下的指令,听到的却是让他们什么也不做,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什么也不做?一旦陛下下定了决心,必然使用雷霆万钧的手段,不提前做准备,到时就晚了。”
朱雄英很想对他们说,历史上明年就发生的蓝玉案,一公、十三侯、二伯被诛,一万五千人被杀。
后来又杀了傅友德、冯胜等人,你们一个个还不是引颈待戮,屁都不敢放一个。
“我皇爷爷是造反起家,所有淮西勋贵的脑袋加在一起,也没有他的灵光,你以为就凭我们这点谋划,就能成事?”
常升和常森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之前母亲这样说,现在殿下也这样说,那还有什么希望。
朱雄英前面坚定地表明,他必须要继承江山,给他们希望。
然后又担心他们轻举妄动,误了大事,也害了他们自己的性命,这才打击他们。
现在看他们有些沮丧的表情,还是要给他们点信心,笑道:
“我刚刚说了,我来自六百年的后世,大明后面的发展走向我清楚,皇爷爷的心思我也知道个八九不离十,我还有很多这个世界没有的好东西。”
“你们觉得,我会输吗?”
四人一听,这才又来了精神。
也就是说,朱雄英能猜到陛下的心思,能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还有很多神奇的技能,那确实输的可能性极小。
“这样说来,殿下赢定了,那我就放心了。”
朱雄英还是摇摇头。
“不,现在看来,不一定,而且,输的可能性很大。”
“为什么?”四人疑惑不解。
“因为你们。”
“我们?”
“是的。”
朱雄英喝了一口茶,看着常老太太,说:
“皇爷爷已经给我安排了两百锦衣卫保护,一百宫女和太监伺候。常家再给我同样派两百家丁保护,一百丫鬟伺候。”
“皇爷爷会怎么想?”
“这是要跟他争孙子啊?还是要跟他争皇位啊?”
此话一出,四人顿时脑袋一嗡,一下子惊出一身冷汗。
他们关心则乱,只想着要保护好朱雄英,伺候好他,却没有想到,这犯了大忌。
“雄英,是我考虑不周,我这就将人带回去。”
朱雄英想了想,说:
“还是留点人在这儿吧,这样我也放心,你们也放心,皇爷爷也放心。”
“留10个丫鬟和20个家丁,把三舅也留这儿吧,以后跟着我和允熥。”
“好,雄英放心,以后我们保证不给你添乱。”
常老太太看到朱雄英考虑周到,做事井井有条,也就放心了,带着大队人马离开了庄园。
当然,吕氏和朱允炆肯定是没有这个待遇的。
这几样小小的东西,一下子就获得了皇宫所有人的喜爱,众人也都对朱雄英赞不绝口。
朱元璋的后宫虽然没有那么多激烈的宫斗,但也不是很平静。
至少,现在所有嫔妃已经有意无意地,跟太子妃吕氏拉远了距离。
现在,兵工厂由陶成道负责,工坊由郑和负责,神机营由常升负责,农作物种植由小凳子负责,麒麟山庄内部由江都郡主负责。
这些就是朱允熥现在管辖的所有事情,都在麒麟山庄。
他白天到处看看,晚上与茉莉和紫薇进行身体和灵魂的深入交流,日子过得相当惬意。
时间过得很快,很快就到了过年的时候。
不过,今年过年,大明朝和皇宫却格外冷清,笼罩着浓浓的悲伤气氛。
懿文太子朱标薨逝才刚刚半年,全国禁止一切宴饮。
好在酷似朱标的皇长孙朱雄英回来了,朱元璋也稍感慰藉。
他现在虽然没有彻底相信,这个朱雄英就是他的皇长孙,但已经把他当成自己的皇长孙了。
就像他除了二十多个儿子之外,还有沐英等很多养子,他对他们同样很好。
但皇太孙的位子传给谁,他始终没有下定决心。
皇太孙没有确定下来,满朝文武从来就不会消停,只不过都在私下暗暗较劲,只要有机会,这个问题就会再次暴露出来。
礼部尚书任亨泰这个年同样没有过好,因为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他的面前。
按照大明多年来的惯例,正月亥日,皇帝要举行亲耕礼,祈祷风调雨顺,表明皇帝对农业这个帝国之本的重视。
最近几年,因为朱元璋精力不济,亲耕礼由太子朱标主持。
但今年太子朱标薨逝,由谁主持亲耕礼,这是个大问题。
礼部在讨论的时候,任亨泰主张由陛下亲自主持,但其他所有官员坚决反对,要朱允炆主持。
他们无法控制朱雄英在军队中势力日益增强,但在他们文官自己控制的礼部,绝对不会相让。
本来在年前就应该定下来的事情,就这样一直拖到正月的第一次朝会,再不确定就来不及了。
任亨泰之所以提议由朱元璋亲自主持,就是不想在朱雄英和朱允炆之间站队。
他的想法很简单,陛下选谁,他支持谁。
无奈之下,他派人偷偷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朱雄英。
虽然朱雄英不屑于搞这些无意义的争斗,但朱允炆非嫡非长,哪有资格代表皇帝和太子?
最近皇爷爷还在为失去太子而伤心,他又不想让这件事情变成夺嫡之争,让皇爷爷伤心。
他看到已经成熟的土豆,马上想到一个绝妙的方案,立即叫来李景隆,稍微提示了一下,李景隆秒懂。
第二天,奉天殿,大朝会。
礼部尚书任亨泰将亲耕礼的仪程提出来,仪程上直接说由淮王朱允炆代表陛下主持亲耕礼。
朱元璋眉头动了动,没有说话。
蓝玉立即站出来反对。
“任大人,亲耕礼乃国家大事,历来由陛下和太子亲自主持,淮王哪里有这个资格,主持如此重要的礼仪?”
所有武将纷纷附和。
吏部尚书詹徽说道:
“淮王仁德孝顺,天下有口皆碑,如此重要的礼仪,由淮王主持最为合适。”
大多数文官也纷纷附议。
“蓝小二,陛下的心思,岂是你我可以议论的?你再这样嘴上没个把门儿的,你就给我滚出去。”
蓝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跟冯胜他们是平辈,只不过年龄小很多,资历稍浅一些。
自己刚说了一句话,就被冯胜骂,怒道:
“冯胜,你他娘的,这是我外甥孙的地方,你有什么资格赶我?”
冯胜白了他一眼。
“你再胡言乱语,你不滚,我滚。”
常升赶紧打圆场。
“好了好了,你们别吵了,今天是来谈正事的。”
众人这才停止了吵闹,看向朱雄英,却发现朱雄英阴沉着脸。
大家这才意识到,面前这位是皇长孙、吴王,很有可能就是将来的陛下,自己只是一个臣子,却在他面前吵架骂人,实在是太放肆了。
所有人赶紧站起身,躬身行礼。
“吴王殿下恕罪,末将放肆了。”
朱雄英没有立即说话,而是冷着一张脸,一个个在众人脸上扫过,然后才对蓝玉一字一句地说:
“舅公,外婆强调过,我也强调过,让你管好你的嘴。”
“我今天当着众位舅舅舅公叔爷的面,最后一次强调,如果你再管不住自己的嘴,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从此我们断绝关系。”
“我不想被你害死,我想他们所有人也都不希望受到你的牵连。”
蓝玉一听,也知道自己又错了,看朱雄英话说得这么狠绝,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殿下,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请殿下恕罪。”
朱雄英侧过身子。
“舅公,起来吧,记住,这是最后一次。”
蓝玉抬起手,狠狠地抽了自己两个耳光,这才站起身来,拱手道:
“殿下,微臣再也不敢了。”
现场的气氛一下子冷了下来。
这时,江都郡主带着几个宫女,给众人端来茶水,众人赶紧起身谢过。
看蓝玉一个人尴尬地站在那里,江都郡主将他扶到桌边坐下,亲自将茶碗递到他的面前。
“舅公,坐下喝茶吧。”
蓝玉感激地看了这个外孙女一眼,喝了一口茶,缓解了一下内心的尴尬和不安。
朱雄英看气氛缓和了一些,这才说道:
“皇爷爷已经允许我组建三千人的火器部队,我给这支部队取名神机营,全部配备最新的威远炮和洪武枪。”
“我要让神机营的战力能够以一当十,需要每一个将士都是精英,需要大家的支持。”
宋国公冯胜此时是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在军中地位最高,首先拱手道:
“王爷放心,我亲自挑选最优秀的士兵和将领,配发最精良的装备和战马。”
朱雄英点点头,看向开国公常升:
“舅舅,我想让您担任神机营的副统领,只是,以公爵的身份担任三千人的副统领,会不会太委屈了您?”
常升赶紧站起身,拱手道:
“请王爷放心,末将保证,将神机营打造成以一当十的最强军队。”
其实,朱雄英对常升的军事能力并不是太了解,不过,他相信大明第一猛将常遇春的儿子,打仗不会差。
最重要的是,他要这支部队绝对忠诚于自己,舅舅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皇爷爷既然允许他自己组建军队,也不会在意他任人唯亲,只要战力强悍就行。
接着,朱雄英又将征伐高丽的行动计划,给大家讲了一遍,并强调绝对保密。
众人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听了朱雄英的计划,也不由得刮目相看。
朱雄英最后看看众人,问道:
“征伐高丽的统军大将,由谁来担任最为合适?”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