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其他类型 > 穿越古代:每天都在鸡爹后续+完结

穿越古代:每天都在鸡爹后续+完结

八千少女心 著

其他类型连载

说完这话,她就准备身体后仰,省得她爹动手打到自己身上,却不料她爹一脸沉重的模样。竟然真的在思考改名的事情。苏启铭也觉得妹妹这个主意好,先把县试过了,后面的府试与乡试那季夫子就不可能插手了。嗯,他和苏大都是很现实的人。原则不是很多,脸面也是能屈能伸。有了苏荷的县试指南,两人对明年的县试都很有信心。改名算什么,只要能过,那就行。而且为了考试改名也不是啥稀奇事情,要人参加十次府试,次次改名,到六十多岁还请道观的道长为自己改名呢。至于进书院读书请先生为自己取名、表字的更是大有人在。苏荷……果然,是我孤陋寡闻了。商量完这件事情,苏启铭悄悄给了苏荷两吊钱。提了提这沉甸甸的两吊钱,苏荷诧异的问:“这钱哪里来的?不会是退学退的学费吧?”苏启铭摇了摇...

主角:苏荷宋兰萱   更新:2025-04-21 15:4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苏荷宋兰萱的其他类型小说《穿越古代:每天都在鸡爹后续+完结》,由网络作家“八千少女心”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说完这话,她就准备身体后仰,省得她爹动手打到自己身上,却不料她爹一脸沉重的模样。竟然真的在思考改名的事情。苏启铭也觉得妹妹这个主意好,先把县试过了,后面的府试与乡试那季夫子就不可能插手了。嗯,他和苏大都是很现实的人。原则不是很多,脸面也是能屈能伸。有了苏荷的县试指南,两人对明年的县试都很有信心。改名算什么,只要能过,那就行。而且为了考试改名也不是啥稀奇事情,要人参加十次府试,次次改名,到六十多岁还请道观的道长为自己改名呢。至于进书院读书请先生为自己取名、表字的更是大有人在。苏荷……果然,是我孤陋寡闻了。商量完这件事情,苏启铭悄悄给了苏荷两吊钱。提了提这沉甸甸的两吊钱,苏荷诧异的问:“这钱哪里来的?不会是退学退的学费吧?”苏启铭摇了摇...

《穿越古代:每天都在鸡爹后续+完结》精彩片段


说完这话,她就准备身体后仰,省得她爹动手打到自己身上,却不料她爹一脸沉重的模样。

竟然真的在思考改名的事情。

苏启铭也觉得妹妹这个主意好,先把县试过了,后面的府试与乡试那季夫子就不可能插手了。

嗯,他和苏大都是很现实的人。

原则不是很多,脸面也是能屈能伸。

有了苏荷的县试指南,两人对明年的县试都很有信心。

改名算什么,只要能过,那就行。

而且为了考试改名也不是啥稀奇事情,要人参加十次府试,次次改名,到六十多岁还请道观的道长为自己改名呢。

至于进书院读书请先生为自己取名、表字的更是大有人在。

苏荷……果然,是我孤陋寡闻了。

商量完这件事情,苏启铭悄悄给了苏荷两吊钱。

提了提这沉甸甸的两吊钱,苏荷诧异的问:“这钱哪里来的?不会是退学退的学费吧?”

苏启铭摇了摇头,退学的学费他已经交给李氏了,道:“你上次写的话本卖了二两银子。”

不能不说,这时候的钱还是很有分量的,拿几两银子的感觉没有拿两吊钱那般沉重,比起她爹各种激励监督才能抄书赚那么点钱,她觉得自己写话本能赚这么多,简直是棒棒的。

苏启铭解释:“我想着在村里用钱给铜钱更方便,就让掌柜给的铜钱。”

村里偶尔会有货郎走过,卖些针头线脑、点心糖块,确实用铜钱更加方便。

“那本书现在如何?”

苏启铭道:“里面那句‘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现在可以说整个书院的人都已经知晓。”

穷书生的话本本是骗骗有钱人家情窦初开的少女的,没想到还能在书院传遍。

瞧妹妹只是随意的点头,苏启铭忍不住问道:“你还记得这句诗是哪本书上看来的吗?”

苏荷摇头——扯一个谎就要编无数的谎,好累啊。

“我新写的话本写好了,请大哥润色。”

苏启铭接过纸稿翻阅了一番。

故事也很简单,就是一个穷书生看到自己的舍友偷盗书院的试卷予以制止,结果被室友反污蔑他被书院除名。

书生几次自证清白却无人相信,含冤而终。

而那偷盗试题的书生后却得了机缘人生顺遂。

死后偷盗者下了地狱,经历种种酷刑折磨不堪忍受却又死不了。

鬼差说那被污蔑的书生已经投胎转世,除非得到他的谅解,否则永世不能超生。

于是偷盗者只能买通鬼差向那转世书生托梦,希望得到原谅。

那书生已经没有前世记忆,新的一生在富贵人家过得很好,只是反问:“若是你被人污蔑至死都未洗去污蔑,会原谅吗?”

故事没有结局,到此为止。

苏启铭看了看妹妹,似乎没多大的变化,但是里面对地狱各种酷刑的描写,让人毛骨悚然。

这真是个孩子能想出来的吗?

但又觉得恶人就该如此,才能解气。

若是在人间自觉难以接受,但一个歹人在人间享受终老,死后在地狱受罪,再正常不过了。

“为何没有结局,那书生究竟是原谅了还是没有原谅?”

苏荷道:“你请白掌柜在书店贴张纸,一边是原谅,一边是不原谅,两边请1千个人投票画‘正’字,哪边多,结局就选哪个,若是一样多,那就再延后1000人。”

还能有这样的操作?


那边闵氏瞧着王氏一身新衣,怎么都觉得扎眼。

婆婆总是念叨大房全家都是好吃懒做的,二房跟他们住一起只有吃苦干活的命,受不住肯定是会回来的,结果却不想就连王氏身边的苏薇瞧着都水灵了几分。

这人还可能回来吗?

还有四房和五房也是,婆婆说他们跟苏大又不是亲兄弟,过不了多久肯定会搬回来的。

比起她去求人回来,人家自己回来才好拿捏,却没想苏四在跟公公说什么?

说他盖了房子,明天请吃饭。

村里人谁家不知道他们三房在盖大房子?有力气的都在她家干活了,老四怎么就自己盖房子了?

“你那房子就盖好了?”彭氏也是吃惊。

好不容把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给赶出去了,她都还没跟自己亲生的三个孩子一起过个年呢,居然就都搬出去了?

苏大是个什么德性村里谁不知道,虽然有她添油加醋的成份,但事实还真没多好。

啥都不干,是个能相处的吗?

她还想着等几个孩子吃够苦了就知道家里的好了,以后团团围在她身边为她养老呢。

却没想到平常最沉默寡言的老四居然一声不吭的盖房子了。

几个儿子居然是老四最先盖好房子。

苏四如实道:“盖好了。”

彭氏顿时变了脸,破口大骂:“你手里哪来的钱?你不是说所有的钱都交给娘了吗?你说你哪里来的钱盖房子?你是不是背着我偷偷藏私房钱了?……”

这一顿劈头盖脸看得苏荷简直是目瞪口呆。

都说彭氏是继母偏心自己生的孩子,这四叔莫非不是彭氏亲生的?

苏四也不是争气的人,居然都不知道为自己辩解几句。

苏荷其实很同情四叔四婶,但也没办法开口帮忙。

首先她是小孩,辈分就不对,其次是她四叔四婶太软了,就算她开口帮忙了,只怕也不会为自己争取什么。

“娘你说得对。”苏大开口了。

“他们两口子在我那太挤了,我就借钱给他们盖了几间茅草房,不算我们这些兄弟帮忙干活的钱,一共用了1653文钱。

老四说他的钱都在你这,你给吧。”

有零有整,谎话说起来苏大那是半点不心虚。

苏荷很怀疑原主一点那点儿芝麻私房钱就是这么被骗走的。

彭氏噎住了。

苏老头脸色也不好看,村里人盖房怎么都得是个土坯房,盖茅草房算怎么回事?

丢人现眼。

“爹,你这话可太对了。”苏大在这家说起来就是无所顾忌,

“以前的事情就不说了,分家说是每房都得了10吊钱,结果老四身上居然抠10个铜板出来都费力,知道的是娘帮他收着,让他盖茅草房都要去借钱,不知道的还以为娘把钱拿去给老三盖大房子了呢。”

苏荷默默的给便宜爹点了个赞。

这战斗力,她要是彭氏也想把人赶出去。

这还没完,苏大又看着苏老头道:“爹,你嫌弃我没儿子家产不给我,老四下面三个儿子可都是苏家根啊,你怎么这么狠心让他们全家也净身出户?”

苏老头无语了,什么叫“也”,你是忘了自己拿走多少钱吗?

彭氏也要气疯了,这些天碍事的人走了,给钱的人走了,干活的人走了,出气的人也走了,她觉得家里的日子变得很是煎熬。

闵氏打点猪草就要死要活的,她一把年纪了,享了几十年儿媳福了,过了多少年只要动动嘴就能万事如意的日子,现在居然要亲自干活了,衣服是苏苗在洗,家里的饭菜啥的还不是她收拾?


而分家了,口粮是分开的,他们在老宅吃饭还要交5个人的口粮。

她是彭氏也会想留着这个冤大头。

自然不会有人问他盖房的事情。

就是他大哥也是把人给拉来也是说有事,然后就甩手掌柜不管事了。

苏荷觉得系统还是优待了自己的,宁可有个无所事事的爹,她也不想有个杨白劳的爸。

“二叔,要不你先搬我们家住些日子,就在我们家附近买块宅基地,到时候盖房子我们做邻居?”

她家现在屋子多,住得偏是真的不方便。

有个啥事叫半天连个回应的人都没有,让人怕怕的。

苏二问:“你爹同意吗?”

苏荷立马去问苏大,苏大哪有不同意的道理,只要求弟弟房子在苏启铭成亲前盖好就成。

她爹这人原则不多,但是对苏启铭那是真的没话说。

苏二被苏大抓来本就突然,这提议更是突然了。

回去跟王氏说,王氏倒是愿意的。

“他那边是青砖大瓦房,能匀三间泥瓦房给我们住还有什么不成的?”

苏二很犹豫。

其实他一直觉得他跟大哥应该更亲的,但从小和这大哥一起生活他是真的亲不起来。

“去那边,怕是要给他们干活。”

他是不会争,但也不是傻,他那大哥什么德性他太清楚了。

王氏叹了口气,她又何尝不知道?

但他们两口子都不是会反抗的人,更别说争取了。

分家了不是没想过搬出去,但连个窝棚都没有,怎么搬?

没有底气,她是不敢撕破脸的。

“都是要干活,在这里要伺候这么多人,那边至少人口少。”

苏大和李氏虽然不干活,但也不挑三拣四,不像彭氏和闵氏自己啥都不干还要吹毛求疵。

跟苏家另外几个孩子相比,苏启铭跟苏荷也都算好相处的人了。

夫妻俩商定了事情,苏二没犹豫,直接去找苏老头说。

他没经过彭氏,他不傻,他知道彭氏是想留他们在家干活交粮食的。

苏老头觉得他们亲兄弟住一块也行,都分家了,老大也搬出去了,他们也搬出去家里能宽松一点。

续弦这么多年,他岂会不知道彭氏对两个继子的不待见?

若他们都搬出去,这家也能和睦一点。

于是多给了他一吊钱,算是把他那间屋子买下来了,也算全了最后一点父子情。

苏二没想到自己说搬家,他爹连分给自己的一间屋子都要收回去,内心只觉得薄凉心酸。

他们家人的东西都不多,很快就都收拾好搬去那边了。

比起李氏成亲的时候还带了一屋子的家具过来,王氏的嫁妆就一身衣服一个洗脚盆,现在洗脚盆都坏了。

夫妻俩,连带孩子的东西就两个包裹,另外就是两床成亲时候的被褥了。

站在空荡荡的房间里,显得很是窘迫。

不过苏二这人很是倔强,既然说了搬过来,就直接垫稻草,准备全家打地铺。

这可把苏荷吓坏了。

退伍给的钱虽然不多,但也不至于把日子过成这般吧?

就算舍不得去城里买,请村里的木匠打个床也不至于将日子过得如此苦吧?

听苏荷这么说,王氏眼眶红了。

30两银子大半都给她娘看病抓药了,结果钱花了,人没了,丧葬费又去了一点点。

为此她没少挨彭氏各种刁难责骂。

剩下的银子加上分家的银子,还得盖房子,给儿子娶媳妇,给女儿攒嫁妆,如何敢乱花?

听得这般,苏荷愈发觉得她那便宜爹娘不错了,至少没让她睡草堆。

李氏也觉得这样不行,生活这么多年的妯娌了,如何能看得下去?

带着他们去找村里的木匠。

这里地方偏僻,那家算是他们家最近的邻居了。

木匠也是苏家的本家,大伙都叫他苏木锤,四十多岁。

手艺一般,日常农活不多的时候带着两个儿子做些木工散活补贴家用。

虽是本家,但他对苏二了解不多,几乎没有往来,但是苏荷说想要买便宜的床铺他还真的有。

村里人定做架子床他一般赚150文工钱,他出料子的话则要500文钱,比镇上家具店便宜不少。

当然刷漆是不可能刷漆的,哪怕是最便宜他也不敢买,买了无人定那就是折本了。

“你们要吗?要的话我现在就给你们送两张过去。”苏木锤最近都没开张,好不容易有人上面自然是要拢住的。

苏荷看了半天,也没瞧见他们家有在卖的家具,好奇的问:“伯伯,你不会是把自己睡的床卖我们吧?”

苏木锤笑道:“想什么呢,那我睡哪?”

指着院子旁边一堆木料道:“你们不是急着用吗?那些东西拼一下,今天就能整出来。”

苏荷仔细的看了看,他不说她还以为那些是柴火呢。

众人将这些“柴火”搬去了苏大家。

苏木锤带着两个儿子乒乒乓乓一顿拆装敲打,还真弄出两张床来。

床头和床尾是没有的,床框和床脚一看就是几张床拼接的,床板就更加一言难尽,一看就不平,还明显的长短不一。

“这床能睡人吗?”苏荷表示质疑。

苏木锤当着她的面用力的摇了摇,“放心,结实着呢。”

然后又拍了拍床板:“垫个厚点的草褥子一点问题都没有。”

苏荷觉得也是,至少比睡草堆要强。

就这么两张破烂床,苏木锤要400钱,最后讨价还价400钱,但明天还要一张这样的床来。

王氏可心疼坏了,“就一些废木头而已,哪里还要钱?”

村里人家具坏成这样,多是砍两刀做柴火的,也就是苏大锤会盘算,床头床尾都没有,更别说床架子了,拼一起连工都不费多少事,简直就是抢钱。

李氏不心疼,她都已经想要以后洗衣做饭的活都交给王氏了,她若是睡草堆三天两头生病,岂不是耽误自己绣花?

苏大也觉得如此,二弟来了,他就不用担水劈柴了,了不起多抄本书就成了,三张床都没他女儿一张床的钱多呢。


“什么闲话话本?”苏启铭感觉自己在书院读书时间过长,以至于跟家里的妹妹有点脱节了。

苏大将一叠涂涂改改得更厉害的纸交给他,话虽嫌弃,但语气中却带着自家小孩就这么厉害的得意,“小孩子家家的,尽写些不着调的东西。”

苏启铭拿过来翻看了一遍,虽说很多遣词造句有不妥,但只要稍加修改不失为一个精彩的故事,与市面上的话本比并不逊色。

最重要的是这个故事的内容——苏启铭看着在家养得白净也不像是吃过苦的叔父,他似乎半点没觉得这个故事跟他有关,也可能知道,就是他与妹妹商量好的。

那件事情,苏母都不知道,但他是知道的,甚至还帮他遮掩。

显然,那件事情妹妹是知道了。

若不是这么多错字,显然也不是读书用功的人所书,他都怀疑这还是他以前的妹妹吗?

苏荷……错字不是我的错,我只是习惯了写简体字罢了。

苏启铭拿着故事去找苏荷的时候,苏荷正在和苏薇一起编坠子。

“这是什么?”苏启铭随手拿起一个橘色的坠子问道,瞧着像是橘子,但是太扁了。

“这是柿子。”

“柿子?”苏启铭在书上听过柿子,但没见过,“柿子长这模样?”

苏荷犹豫,不是很确定道:“应该是。”

“你这东西倒是精巧,可做扇坠。”

苏荷点头:“等配了流苏就更好。”

苏启铭也觉得如此甚好,不过他对这些并不讲究,随便看了看就将手中的几张纸给拿出来,“这话本是你写的?”

苏荷点头,“是。”

“你想做什么?”

“想请大哥给我润色一番,然后看看书店收不收这样的故事,说不定能换点钱呢。”

上策需要很多时间,下策还没开展,中策也不是不能同时进行。

只是她都没把握,就没跟苏大说。

“大哥觉得这故事怎么样?”

苏启铭笑道:“我给你抄写一份,你看如何?”

苏荷自然没意见。

果然,苏启铭稍作修改,感觉就更加接地气了。

“我不知道市面上的话本子是什么样的,就只看过爹抄书时候带回来的话本,这个书店会收吗?”苏荷对自己的上中下三策都不是很有信心。

不知道老天为什么要实现自己这样的小白心愿,问题是你实现就她的真实愿望来啊。

虽然说,她现在是真的不用996了,但实在是这田园生活与想象的出入太大,一点都不合理。

苏启铭觉得妹妹很厉害。

故事很简单,一个穷书生为了救人而被冤枉,被救的女子恩将仇报,反而和歹人一起污蔑穷书生,导致穷书生仕途不振。

就在穷书生落魄的时候,救了落水的大家小姐,为了小姐名声,救人最后悄悄离去,未留下只言片语。

大小姐找到了穷书生,了解他的人品后以身相许,并为穷书生洗去污名,从此穷书生专心读书,科考连中三元,直至状元。

而当初污蔑穷书生的女子也受了报应,被卖入青楼为娼,昏聩无能的县令被罢了官。

穷书生和大小姐幸福的在一起了。

俗套的故事,很符合市面上话本的格式。

“作恶的是那歹人,为什么这些人都遭了报应,那歹人却逍遥法外?”故事虽然没有问题,但苏启铭觉得不够。

最该被惩罚的没有受到惩罚。

苏荷也是想过的,道:“都堆一起难免让人一开始就会对号入座,我想的是再写个鬼怪故事,让枉读圣贤书的衣冠禽兽下十八层地狱不得轮回。”

苏启铭感觉心口一紧:分家之后,妹妹真的变了。

叔父也变了,以前不管他怎么劝,苏大都不愿再参加科考的,现在叔父已经在努力复习了。

就连二叔家的人都变得不一样了,虽然还是老实巴交的,但跟在老宅时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完全不同了。

早知道分家能有这般好事,那就该早点分家。

又是几日,苏荷抱着自己觉得腌得还不错的泡菜坛子跟李氏去县城。

到了县城,苏荷就抱着坛子走进悦来酒楼。

此时还早,酒楼里并没有客人,伙计们正忙忙碌碌地摆放桌椅。

苏荷找了个空当,拦住了一个路过的伙计,赔着笑脸说道:“小哥,我找你们掌柜的,有点事儿想商量。”

伙计上下打量了她一番,见她衣着朴素,小小年纪抱着这么大个泡菜坛子居然一脸从容。

旁边的李氏看起来倒有几分贵气,伙计脸上虽有疑惑,但还是指了指柜台后面的一个中年人,说道:“那就是我们掌柜的,你自己过去说吧。”

苏荷道了声谢,抱着坛子走到掌柜面前,微微福了福身,说道:“掌柜的,你好。我是从城外乡下来的,我家自己腌制了些泡菜,味道可好了,想着给你尝尝,看能不能在你们酒楼里卖。”

掌柜的抬眼看了看她,又瞧了瞧那泡菜坛子,“泡菜?”

这里人一般都没这说法,苏荷解释道:“跟酱菜有点像。”

掌柜的脸上露出不以为意的神情,轻笑道:“姑娘,我们这悦来酒楼,向来用的都是城里有名的酱菜铺子供的货,哪能随随便便用你家的酱菜呀。”

苏荷心里一紧,但还是不气馁,连忙说道:“掌柜的,你先别急着拒绝呀。我家这泡菜,跟别的可不一样,都是用的新鲜蔬菜,加上独家秘方腌制的,特别开胃。你就尝尝,要是觉得不好,我二话不说就走。”

掌柜的有些不耐烦了,摆了摆手道:“姑娘,我们这酒楼每天事儿多着呢,哪有闲工夫尝你这泡菜。你还是去别家试试吧。”

苏荷咬了咬嘴唇,心中有些失落,但她大老远抱着个坛子来,不想就这么回去,到:“掌柜的,我知道你这儿忙。这样吧,这坛泡菜我先放你这,不要钱,你和店里的伙计们有空的时候尝一尝。过几天我再来拿坛子,要是觉得好,我们再商量合作的事儿,行不?”

掌柜的依旧不太耐烦,挥了挥手道:“行,放着吧。”


正房就一些老旧家具拼凑出来的,走进去就觉得黑漆漆的,有股阴森之感。

这里的房屋讲究通风、也偏向冬暖夏凉,但采光都不怎么好。

这两天。晚上她一个人睡,总有蚊虫啥的想要跟她亲近,必须买个蚊帐才行。

如此想来,她还是得赚钱才行,不然她也不好意思跟她便宜爹一样,干啥啥不行,花钱第一名。

所谓的刚需,都是建立在有钱的基础上。

苏荷去了书房,她想没去抄书,她就想看看她爹有没有在用功。

苏大年纪不小了,要承担起养家的责任才行。

她去的时候苏大果然在偷懒,大白天不用点灯就能抄书,他居然在睡觉。

苏荷将他弄醒,“爹,你书都抄完了吗?”

苏大被人吵醒本有些薄怒,女儿一提又有点心虚,“女孩子家家的急什么?已经抄过一遍了。”

一遍就是一本,她可记得那位白掌柜跟他说的是两本。

苏大不以为然,“都是熟人,一本人家也会给钱的。”

苏荷问道:“一本人家会给两本的钱吗?”

“当然不会。”

“那爹就继续抄吧。”

苏大有些怒了,他亲爹和继母管不到他,他娘子管不到他,现在女儿来管自己了?!

“你女孩子家家的管好自己就成了,还管老子头上了?!是要翻天了不成?”

苏荷没想到宠着她的便宜爹如此容易动怒,慌了一下,很快又镇定了下来,声音都带着些哽咽:“爹,难道你真的想让奶骂你一辈子没出息吗?”

苏大无所谓的,被骂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是看女儿这是为自己着想的模样,他又说不出不在意的话来。

“大人的事情你别管。”

“你以前也是这么说的。”苏荷控诉道:“但是这次分家我是看清楚了,爷奶心里就没有我们家,你若是不争口气,难道让别人一辈子瞧不起吗?你可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苏大这辈子都没被人称过“男子汉”更别说“顶天立地”了。

“爹,我娘能赚钱,家里的日子总能过,但若是你能立起来,我们家的日子才真的叫好。”苏荷继续再接再厉。

一边说一边将他面前的纸给铺平,将毛笔递到他手上,“爹,你多抄点,明天我们一起去交书,再给家里添两床帷帐,家里蚊子太多了。”

苏大的心没那么热了,道:“合着你是自己想要花钱了,就驱使你老子了?”

苏荷道:“我的画本就能赚钱,我肯定赚得比你多。”

苏大心里不信,嘴上却道:“你既然自己能赚钱,还在老子面前晃个啥?只以为你那涂鸦两下会有人买?”

苏荷理直气壮:“我这不是怕将来我和娘都能赚钱了,爹你面子过不去吗?”

苏大是真没想到女儿居然会觉得自己要面子。

在这柳溪村谁提他不是骂一句:“不要脸的东西”?

以前在老宅女儿是没这么多话的,看来也是受气受狠了。

抄书吧抄书。

他确实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赚钱了。

苏大抄书,苏荷在一边看他抄好的话本子。

虽然有很多字不认识,文章也没头没尾应该是中间部分,但能猜出这个是个连载的话本子,而且是那种高门小姐爱上穷书生的类型。

想不到架空的世界也是同样的套路。

苏启铭是傍晚的时候回来的。

苏启铭比她大八岁,今年十六岁,与苏家几位堂兄弟不同,长得白白净净的,加上身上书卷气,颇有几分朗月清风的感觉。

他现在在县城的书院读书,每个月逢七沐休一天,日常他吃喝都在书院。

以前她以为寒门就是普通人家,后来才知道寒门也是有门第的,家里没有点家底根本就不可能读书。

这点确实是她爹厚道,真就将那三十亩地的产出用在他身上。

书院一个月的束脩就要一两银子。

然后书院有统一的服装、食宿,逢年过节得给夫子们送礼,加上日常笔墨纸砚消耗,必备书籍购买,都是不小的开支。

平均点算,一个月的开销抵得上中下人家一年的花费了。

简单点说,没钱是真别读书。

她哥还算是节俭的,若是那喜欢请客吃饭,出去游玩的人家,一年花个一两百两银子根本不稀奇。

苏启铭回老宅才知道分家了,就往这边赶。

先去厨房关心了李氏一番,然后到书房这边来,二话不说就准备跟苏大一起抄书。

事实上苏大的两份,本就有一份是知道苏启铭明天沐休,等他回来抄写的。

这会儿苏荷拉着他给自己的画册添字。

“小荷妹妹画得真好。”苏启铭看了她的画忍不住赞叹道。

苏荷毫不谦虚道:“我也这么觉得。”

然后就指导苏启铭在每幅插画空白部分添上描写性文字,再盖上下午她用泥巴刻的一次性简易印章。

原本苏启铭还觉得那画册只是有几分别出心裁,等妹妹让李氏用针线封边之后,真有种绝世孤本的感觉。

至少比他爹抄的那话本有品味。

苏荷也很满意,这不是用最少的钱,呈现出买不起的效果吗?

第二天一家四口就一起去了城里。

李氏去交绣品,苏大去交书。

苏荷教她爹怎么跟白掌柜讨价还价。

“爹,你先把画册给白掌柜看,仔细看他的表情,他若是眼睛一亮,你就开10两银子,争取卖到5两银子;他若是有兴趣你就开7两银子,争取卖到3两银子,他若是不满脸嫌弃就把画册带回来不卖。”

苏大是见识了女儿讨价还价的本事的,他自以为一个游记能得500大钱就是顶好的了,没想到女儿没得3两银子不卖,真的是小孩子任性。

苏启铭疑惑的问:“妹妹你不去?”

苏荷摇头,道:“那掌柜若是知道画册是我这孩子画的,肯定不会给高价的,说不定几十文钱就想打发了去。”

苏启铭表示受教了。

苏大想以后要多带女儿出来。

李氏要去的绣坊和书店不在一条街,苏荷紧紧跟着她娘找到她相熟的店铺。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