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身穿简洁西装的青年走了过来,语气爽朗地打招呼:“几位谈得很投机嘛,我叫陈伟,新加坡人,做Web3项目孵化。”
他伸出手,“我们新加坡现在对数字资产管得挺紧,但也给了很多合规创业者机会。
如果你们有想法,我可以提供市场资源和连接投资方。”
就这样,四个原本素未谋面的人,在一次技术会议上因共同兴趣结识。
他们各自拥有不同的背景:技术、市场、产品、开发;不同的文化,但相似的目标。
那天午后,他们围坐在酒店附近一家越南餐馆里,点了几份河粉和椰汁咖喱饭,展开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项目头脑风暴”。
美玲从包中取出一本笔记本:“如果我们要做点什么,不如围绕现实问题,比如为在东南亚无银行账户人群设计一个轻量的去中心化钱包,支持小额稳定币交易。”
阿迪点头:“我可以负责合约和DApp开发,用Polygon或Optimism做低Gas费实现。”
陈伟补充:“我有渠道对接菲律宾和泰国的一些加密社区,还有几个风险投资人可以聊聊。”
林浩低头思索片刻,轻声说道:“如果我们能发行自己的代币,构建一个真正服务本地的DeFi平台……或许我们可以不只是开发者,而是推动者。”
四人目光相对,彼此心照不宣。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会面,而是一段旅程的起点。
他们还不知道自己将面对怎样的市场寒潮,技术难题,甚至人性的考验,但在那个午后,他们点燃了同一盏灯——东南亚的币圈神话,悄然启程。
2他们给自己起了一个团队名字——SoraLabs。
Sora,日语中是“天空”,代表无限可能。
林浩提议这个名字时,美玲调侃:“只要别太理想化,我不想开发到一半,你就去做空BTC了。”
众人一笑,气氛一下融洽起来。
他们的第一个目标,是打造一个轻量、稳定、适合东南亚市场的DeFi产品——SeaPay。
这是一款去中心化加密钱包 + 稳定币转账平台,用户不需要复杂的设置就能进行小额支付、稳定币存储和跨币种兑换。
它不像Compound或Aave那样主打复杂的借贷机制,也不是